分享

她借情夫之手杀继子,又借弟弟之手杀情夫,1992年河北代俊仙案

 人之意 2022-08-12 发布于陕西

导语:杀人有两种杀法,一是亲自动手,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痛快淋漓,大解心头之恨,但难逃法律制裁;二是假他人之手,达自己杀人之目的,正所谓杀人不见血,见血不英雄。后者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计。她,便运用了这一计谋,她的继子、她的情夫、她的弟弟都因此而毙命。可惜她,机关算尽,未逃法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在报刊上看到一条消息:当有人问英国拳王刘易斯为何至今仍独身一人时,他回答说:“我了解女人,她们比打拳更危险。”谁能赞同他的这种观点呢?耐人寻味的是,时隔不久,美国拳王泰森因桃色事件中的暴力行为入狱。再往后,连总统克林顿也被小女子莱温斯基折腾得大失大国总统的体面。

中国的孔子几千年前就曾告诫后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难养”为何?明人冯梦龙纂辑《醒世恒言》中曾明告世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犹未毒,最毒妇人心。

此语虽嫌有些以偏概全,虽然女人多以温柔、善良、娴淑、贤惠等多种优良传统美德著称于世,但是女性中也确实有刁钻狠毒、险恶狡猾之辈混迹于现世。

考究女性沦落的心理因素,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最主要的一是情欲,二是物欲。两种欲望的失控,女性便坠进无底的深渊。

今天我要说的主人公叫代俊仙,她是河北省文安县的一位农民,长得白白净净,身材苗条,一米七的大个子,外貌属于中上等。

我还是先从她的婚姻谈起吧。

那是1985年,她20岁,正值妙龄的黄花闺女。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哥哥的同学赵世平。赵世平是邻村的,她老婆宋某有精神病,儿子赵志远刚满周岁。生活中虽缺少乐趣,倒也平静。

自从那天代小姐和赵世平相识,即刻难解难分,相见恨晚。按捺不住的情火使她成了赵世平家的常客,她下决心要赶走宋某,取而代之。赵世平也巴不得这样,这个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大姑娘使他欣喜若狂,早已“月朦胧,鸟朦胧”,晕晕乎乎找不到南北了。

结过婚的人搞对象是极易进入实质性阶段的。记不清那是第几次,被赵世平的母亲张氏撞见。那天是他和她,还有赵某的妻子宋某三人同床共枕。

张氏对这个不叫大妈不说话,想方设法套近乎的姑娘早有警觉,今天亲眼目睹,不得不说几句,晓之以理:“俊仙呀,今后不要到我家来啦,我儿媳妇有病,你这么一来,她受不了,病重了得花多少钱呀。”

那天晚饭后,代俊仙又来了。老太太忙招呼:“闺女,今儿晚上跟我一块睡吧,你大伯上夜班去啦!”

“不着急,我跟赵哥说会儿话。”说着拐进了赵世平的住室。

很晚了,不见代俊仙走,也不见她到老太太屋里去。老太太刚哄孙子赵志远睡着,听到儿子屋噼噼叭叭地响,便急忙赶去。不知什么时候,俊仙妈也赶来了,她正在对赵世平边打边骂,说赵某欺负了她闺女。张老太太见状差点气晕过去。

代俊仙的父母一直以为女儿被赵世平欺骗,但后来发现是女儿主动以身相许,气急的父亲拿起鞭子就抽打不争气的女儿。皮鞭下,女儿态度明朗:“就是死了。也不嫁给别人。”于是她将一瓶安眠药全部吞下,以履行自己的诺言。

她的父母震惊了,牙齿咬碎拳头却软了,在女儿的名声与生命之间,他们默默地选择了后者。女大不由娘啊。

为了给代俊仙腾位置,赵世平向妻子提出离婚。赵世平的母亲气不打一处来,将年近三十的儿子痛打一顿,可没想到,代俊仙竟然找上门来冲老太太大发雷霆:“你为什么打他?告诉你,你不让他娶我,我就告他,他早给我睡过觉了。”她把见不得人的勾当摆到了桌面上。

无论旁人如何劝阻,赵世平的第一次婚姻还是画上了句号。宋某被娘家人接走了,给他留下了一个周岁的儿子。

代俊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由第三者变成堂堂正正的赵家媳妇,那时她已经有了一个月的身孕。

代俊仙如愿了,但她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幸福,得到的是自己酿就的一杯杯苦酒。

她把赵世平的前妻赶出了赵家的门,但无法从自己的心灵上抹去。由于儿子的原因,赵世平无法完全与前妻断绝来往。

代俊仙想了很多。她受不了,她觉得自己很委屈!她认为赵某已经是她的人,不应再与前妻接触;她失望、她后悔,当初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挨过鞭子,喝过毒药,遭过白眼,可他竟然这样!于是她想和丈夫辩辩理儿,可丈夫不但不认错,还拿起了棍子威胁她不要多管闲事。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呀?她苦苦地思索,认真地思考,终于,她想到了继子赵志远身上。

出于无奈,张氏虽然同意了儿子离婚,但仍对新儿媳耿耿于怀。在他们新婚的当天,她就让他们另立门户,另起炉灶了。眼不见心不烦。但孙子赵志远她舍不得。孙子命苦,一生下来,母亲就不给喂奶,是靠奶奶一口一口地喂奶粉长大的。再说,新儿媳说了,不能一过门就有个叫妈的,人家也不要,就与奶奶相依为命吧。

可怜的孩子被代俊仙视为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不和的根源。其实,代俊仙不喜欢赵志远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代俊仙婚后和赵世平生了一儿一女)。这一对儿女足以使她满足,何必再去要个继子,以后还得给他盖房子,娶媳妇。

于是在赵志远三四岁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那是一个夏季的中午,张氏在厨房里做饭时,突然听到赵志远在赵某屋里大声哭叫,她急忙进屋,见孙子手上起了一个大泡,代俊仙在一旁站着。找志远哭诉:“妈妈让我摸电灯,点灯咬人。”原来,屋里的白炽灯泡坏了,拧不下来没有换上新的,灯口悬在屋中,代俊仙鼓动孩子去摸……

一年春天,一家子到地里种花生,奶奶特意嘱咐孙子,花生不要吃,是洒了农药的,可不一会儿,赵志远就呕吐起来,奶奶一问,孩子回答:“是我妈妈让我吃的。”

代俊仙发誓要毁了这个孩子。

代俊仙得到了赵世平,却没有得到赵世平全部的爱,她苦闷、彷徨,那不安分的春心仍在四处游荡。最终落在本村的未婚青年张全启身上。

张全启不学无术,一贫如洗,好打架。是赵世平家的常客。经常对代俊仙动手动脚,赵世平看在眼里,并未放在心上,一直以为那只是玩笑。

1990年麦收季节,张全启到代俊仙家串门。当代俊仙把孩子哄睡刚从炕上坐起时,又被张全肩推到炕上,伸手就去摸她……这一切,代俊仙没有反抗。

代俊仙尽心尽力满足了张全启的欲望后,说:“全启,我们这个家总闹别扭,你得帮助解决,你看是让婆婆死,还是让志远死?”

“婆婆不好弄,还是弄孩子吧。”张全启出主意道。

“怎么弄法?”

“用药毒死,你别管了,我想办法搞药。”

“那好,办成之后,我给你一千块钱。”代俊仙下了赌注。

1992年8月19日,张全启又来找代俊仙,进门就嘻皮笑脸地抱她,代俊仙不耐烦地说:“你走吧,我要换衣服,回娘家去。”

张全启气呼呼地走出屋,正遇见赵志远在院子里玩罐头瓶,他飞起一脚将罐头瓶踢出老远,赵志远气得骂了两句,张全启瞪着眼:“小王八糕子,再骂我杀了你。”

屋里传来代俊仙的声音:“杀了以后,到我这儿领钱。”

张全启顿生歹意,他换成一副佛爷脸:“志远,咱们到村东逮鱼,好吗?”

“好哇!”小志远哪知是祸,高高兴兴跟着张全启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要回娘家的代俊仙,由于没找到车,又回到家中。过了一会儿,张全启风风火火来了,身上带着玉米花,气冲冲地向代俊仙要钱,理由是把赵志远杀了。

“真的?在哪里?”她不相信。

“在棒子地里,用砖头砸的,我已经把他埋了。别费话,掏钱吧!”

代俊仙吓得浑身哆嗦,但思维并不乱:“凭什么给你钱,我没让你真杀,是你自愿的,我到公安局告你去。”

张全启被耍了,恼羞成怒,到厨房拿了把菜刀,眼里放着绿光:“今儿个你不给钱,我把你的亲生儿子杀了。”

代俊仙不会吃眼前亏,她灵机一动说:“这钱孩子他爸知道,给了你这事儿就暴露了,你就跑不了啦。这样吧,你给我三天时间.我一定给你弄到钱。”

张全启平静了很多,抱住代俊仙又上了炕。

张全启满意地走了,代俊仙却害怕极了,两条腿抖得站不住。

这事万一不要命的张全启说了怎么办?她想呀,想呀,想到了弟弟代长山。如果让弟弟把张全启杀掉,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对,就这样。

狠毒的女人又想出了一个歹毒的主意:借弟弟杀“情夫”。

再说赵世平,找了许多地方也找不到儿子,便怀疑起妻子来。代俊仙也知道纸里包不住火,跪在丈夫面前讲明了事情的原委,她假惺惺地痛哭流涕:“我不是人,打我杀我,你自便吧。我已让弟弟为志远报仇去了。”

丝毫不懂法律常识的赵世平不仅不去公安局报案,反而说:“你起来吧,我不杀你,已经死了一人,不能再死一个,我们还有两个孩子,我还要这个家。”好在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听说代俊仙已让弟弟去杀张全启,他赶紧劝说:“不能把你弟弟再搭进去了。赶快报告派出所,把他追回来。”

但为时已晚了。

杀完张全启的代长山回到家里,把这一“英雄壮举”告诉了母亲,把老太太着实吓了一跳。代长山的哥哥听到弟弟的话,便起身想找村支书报案。代长山拎着自家的菜刀追上去说:“我自己去。”趁机逃出村去。

逃跑后的代长山走投无路,后悔无穷,他恨自己的愚昧无知和冲动,受了姐姐的煽动闯下弥天大祸。自知逃不过法律的严惩,他在某旅馆要了个单间,留下简短的遗书,自缢身亡了。

可以说,是代俊仙把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逼上了黄泉之路。

代俊仙费尽了杀机,两次借刀杀人,目的是逃脱法律的严惩。在公安机关将她收审后,她还多次编造谎言,企图推卸责任,洗清自己,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法律是公正的,执法机关在查清她的全部犯罪事实后,判她以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这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借刀杀人误自身。

女人天生有两性,一个是“母性”,一个是“女儿性”。在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感情最深的往往首先是母子,其次是父女,再次才是父子,最淡薄的则是夫妻。中国文学史上赞美讴歌母亲的故事和诗篇汗牛充栋,赞美讴歌父亲的故事和诗篇却是寥若晨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世上只有妈妈好”等国人皆耳熟能详。母性、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而女性走向沉沦,很大程度上就是丧失了这种母性所致。

我们不止一次地在现实或影视剧中看到,在看守所、监狱,女犯们痛哭流涕,不可遏止地思念家中的亲人,思念如毒蛇般撕咬着她们天性犹存的心灵。

通过本案,愿更多的女性以此为鉴,用合乎道德、法律的方式呵护、创造美丽快乐的生活。苟能如此,家庭幸甚,社会幸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