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4-3-2-2 中医 ---- 医术 ---- 疗法 ---- 针灸

 飞雪12366 2022-08-12 发布于江苏

图片


针灸是针刺艾灸的合称。针刺主要是用针(远古是石针,古代是铁针,现代是钢针)刺激经络调节气机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气和热利用艾绒特有的降气特性,调整人体内的气机,它们都是通过调节精神的媒体 ---- 令生命体内的精气神与然界达至和谐而消除病患针灸为传统中医中最具中国医学特色的疗法,也是汉医常用的手法之一,国外认识中医基本上都是从针灸传奇的疗效开始的,甚至很多国家把针灸等同于中医。
 
由于针刺与艾灸的施行都是沿经寻穴,只不过针刺侧重于行气通经络而艾灸侧重于封固补气,所以针灸经常被统称为一种固定的治疗和养生的方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灵枢】(上古·黄帝岐伯)、《难经》的【2329难】(战国·扁鹊)、《针灸甲乙经》(晋·皇莆谧)、《针灸大成》(明·杨继洲)都是针灸入门的著作,另外历代中医有关针灸的书籍可谓是浩如烟海。
 
针灸的理论基础是经络理论,而经络公理又是经络理论的核心。但现代针灸学的理论似乎早就偏向于西医的所谓的神经系统,很多现代中医也早就摒弃了传统中医的经络理论,多数都以简单的神经反应【血通论】去解释传统中医经络的【气血论】,使得现代经络由于现代科技在形而下的层次没有发现经络转而用浅薄的理论去解释经络的神奇。传统中医的针灸,是经络公理与阴阳、五行公理完美地结合,高维空间对低维空间降聚和低维空间对高维空间的升散的包络线上的点 ---- 穴位也是符合阴阳和五行公理的。从12经的五行属性,到末梢的五俞穴、原穴、络穴、郄穴、募穴、子穴、母穴、本穴等,从奇经八脉的前后、左右和内外对人体的包络,到12经别和15络脉,无一不体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阴阳五行和谐统一系统,这正是中医针灸乃至其他衍生的医疗手段得以简单而神奇的重要理论基础。西医缺乏沟通通道上的概念,眼不见不为实的实证医学观恰恰使西医变得异常复杂的原因。笔者在第九章【天马行空之漫谈】/【经络之惑 ---- 为什么经络这么神奇?】有详细的论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针灸博大精深,限于篇幅的关系,本书不可能展开详细讨论,笔者只能列举一般灸疗法和手法如下(艾灸也可以用同样的疗法与手法,只是补泻略有不同):
 
  通用针灸疗法、手法一览表
针刺疗法
解释
五俞穴法
利用五俞穴的穴性进行阴阳五补泻的针刺方法。一般地,-心下满;-身热;-体重节痛;-喘咳热;-逆气而泄。井荣在冬天用得较多,俞经合在春夏秋用得多,但取穴主要还是看证。
原络(主客)穴法
利用表里经的原络穴来进行针刺的方法。主对应的是病变经,客对应的是表里经。在主经上取原穴,在客经上取络穴。如病在肺,主经是肺经,客经是大肠经,所以主穴是肺经的原穴太渊,客穴是大肠经的络穴支正。
俞募穴法
利用共同针刺病变脏腑的俞穴和募穴的针刺方法。专门治疗内科病(多数不是痛症的时候)。在胸腔背后多数都可以用俞募治疗。每个都有各自的俞募穴,同时针刺会对脏的病很有效。
会郄穴法
利用会穴和对应经脉的郄穴的针刺方法。这种治法原则上对于有内脏痛症时采用(因为郄穴有止痛功能)。如大肠内出血,可以对胃的郄穴温溜和腑(因为胃是腑)会中脘下针治疗。
阿是穴法
阿是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古法的痛点诱发点;另一种是痛点本身。由于对痛点下手较容易为医师和病患理解,因此,随着传统中医的不断发展,痛点逐渐成为了艾灸的阿是穴;对痛点实施艾灸就是阿是穴法。从经络的本质来看,痛点的诱发点有更高的维度,因此,古法对阿是穴的定义更接近阿是穴的原意。
五门十变法
用天干表(没有心包经和三焦经)记忆,利用阴阳五行的原理进行非病经上的穴位补泻。1-本穴的补泻(对五行中的子母经);2-两个本穴合起来会产生强化其中一种五行,从而强化了补泻。这样加起来总共有10种变化。
灵龟八法
利用后天卦和4柱来决定奇经八脉的8管穴的气血时辰,通过针刺一组管穴的针刺方法。用法:按照灵龟八法盘找出治病时辰对应的开气血的一对穴位(右图中同颜色的),顺序针刺,视虚实寒热补泄。
子午流注法
子午流注法是通过对气血不同时辰的流注盛衰而在相应的穴位针灸的疗法。子午流注法基本上都是单穴法,最多加上一个辅助穴来治疗。子午流注法包括:纳干法和纳支法,纳干法比较复杂,主要是用日干数来推算不同时辰的穴位气血流注(或者说是某日某经某穴值班),从而在对应的时辰来进行对该经的补泻;纳支法本经简单,就是根据12时辰气血流注的顺序而采取的“补母泻子”的疗法,如寅时(肺经)泻子穴尺泽(阳盛),卯时(下一时辰,肺气衰)补土穴太渊。
放血法
放血法就是通过对某些特定的部位或阿是穴放血的治疗方法,通常都把本法归类为针刺疗法。放血的穴位一般都有:井穴、委中、印堂、膏肓、风池、大椎、缺盆等。
导引法
在天应上下针导,然后在对侧本经本穴下针引的手法。如第六椎痛,先在督俞下针(导),然后在后溪(管督脉,引)。一般都是在天应下针导,天应可以是在病经上,又可以是压痛点,然后在对侧的本经上的本穴下针,利用泻的手法在引。导是指出方向,引是到达位置,相当于弧度半径定位一样。
缪刺法
用取类比象的对称法针刺方法。如左腕背关节痛,类比象的是右脚背踝关节上,所以如阳池痛,可以相应地针刺解溪,曲泉痛可以针刺曲池治疗。
四关法
用四关治疗脏病的高效针刺法。取穴:(阴经的)原穴+膈关(或脐关)原穴。例如,病在脾(中焦脏),刺太白(脾原穴),可取膏之原鸠尾(上、中焦的膈关),也可取肓之原脖眏(气海)(中、下焦的脐关)。
足三里法
以【足三里】为主穴配合部分次穴的针刺法。阴有阳疾(处于体内腹部阴处的六阳腑有病)者,取之下陵三里。【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而胃又是后天营卫之气之源,是五脏六腑之海,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所以通过【足三里】就可以治疗所有腑病,【足三里】又被称为“长命穴”。
下合穴法
合治内脏。下合穴-手三阳经在膝下腑气直达的,在足阳经上的穴位。与足阳经本有的3个合穴(五俞穴)共合6个。手三阳的下合穴不在本经上,分别在胃经上的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膀胱经上的委阳(三焦)。更直观地理解,就是说:从胃经的上、下巨虚处别出一条支脉,直达大、小肠;从膀胱经的委阳处别出一条支脉,直达三焦、注意【下合穴】与【合穴】的治疗是不同的,6个【下合穴】对腑是直接联系的,而不是通过本经跟腑联系的,是腑气而不是经气;【合穴】是慢车,虽然也可以治疗,但是周经太大,所以没有下合穴这么好。我们不能称呼【下合穴】是某条经络的下合穴,而是某腑的下合穴。
荣俞穴法
通过用荣穴和俞穴一起治疗脏病的针刺法。阳经的荣俞穴主要治疗外经病;阴经的荣俞穴则是主要治疗内脏病。
井穴法
井穴针刺或放血的针刺法。病在脏者,取之井。井穴是经脉之气所发的部位,是脉气之“根”,也是阴经和阳经脉气相交接的部位。这些部位的郁闭便为厥,此时不能误诊为实证而补气,应该急刺十二井穴出血以疏郁闭之气,所以井穴法基本上都是泻法。
透刺法
透刺法又称为长针法,就是利用超长的钢针刺透两个相距较远的穴位,以达至通经活络之效的针刺方法。
 
针刺手法
解释
补法
烧火山
用天人地3部各9数的针刺手法,最强补法。手法是急进慢提像车胎打气一样,顺序是天部(9次)-人部(9次)-地部(9次),出针的时候要扪针(不让气流出)。将针刺深度均分三份,由表至里段,依次为天、人、地部。
顺刺法
利用针刺方向与该经络气运行方向相同的针刺手法。最普通的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然后轻轻地捻转。
青龙摆尾
利用针尾的大幅有规律摆动的针刺手法。入针后针尾左右摆,同时手指在针尾不断地弹针。     
苍龟探穴
利用像龟钻土般的层层进退的针刺手法。像龟钻土,入针后一退三进,将原来的一段分三次进,不断深入。针刺手法名。飞经走气四法之一。出《金针赋》。其法进针得气后,向上下左右四方斜刺,每方均按浅、中、深三层三进一退的“钻剔”动作。有通行经脉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经脉壅滞之病证。
提气法
利用远取穴泻气血达到病灶提气的针刺手法。治疗顽固冷麻(冷麻-虚)的针刺手法。麻是一种虚证,按照经络取穴,下针后用6数泻,再提针到皮肤表面,针向冷麻部位,捻转。因冷麻为虚证,故该手法为补法,在远取穴补虚的针法。
原穴法
在某经络的原穴下针的手法。该法会直接增强元气灌注该经络,也就是会对该经络的元气有增强作用,所以,在原穴使用平针手法(一般不使用补泻手法),就是补法,而且是更好的补法,因为元气(原气)的增会对经络上的病灶有很好的修复作用。
泻法
透天凉
用地人天3部各6数的针刺手法,最强泻法。最强泻的方法,手法是慢进急提像汽车打气一样,顺序是地部(6次)-人部(6次)-天部(6次),出针的时候要全部拔针,留孔出气。将针刺深度均分三份,由表至里段,依次为天、人、地部。
逆刺法
利用针刺方向与该经络气运行方向相反的针刺手法。进针时针尖反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然后轻轻地捻转。
白虎摇头
利用针杆的有规律摆动的针刺手法。入针后提针,然后快提摇拧慢进退方进圆(摇动针柄)。
赤凤迎源
利用先地天部提气,然后人部大幅捻转,再飞弹针的针刺手法。进针后,先刺入地部,再提天部。待针下得气,即插针至人部,然后大幅度的提插捻转,一捻一放,两指展开,如凤凰展翅之状,并可结合呼吸,病在上则吸气而右转提针,病在下则呼而左转插针。
中气法
利用远取穴引气泻实的针刺手法。治疗积(积-实)。痰是积的一种,丰隆是去痰、丰胸的名穴。如祛痰的具体针法是:下针引气后提针,对着病灶的方向(引动痰气),用泻的手法,提针,向相反的方向泻痰。该手法为泻法,在远取穴引气泻实的针法。
平法
报刺法
在痞块上采用中心直针下,然后斜刺8方位的针刺手法。治痞(良性肿瘤)的近取穴法,采用8方位斜法。
烧针法
利用火烧热针,然后针刺痞的针刺手法。良性痞块如脂肪瘤、黑痣、化脓良性肿瘤等都可以用烧针法,恶性肿瘤就不可以。针刺时先将针涂上麻油,在火焰上烧三次,然后用三针法,肿瘤的顶部、底部的左右都各一针。
补泻并用
阳中引阴,阴中引阳
此法为补泻并用的针刺手法。寒多热少,酸多痛少 ---- 先补后泻;热多寒少,痛多酸少 ---- 先泻后补。先补后泻者,天96,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先泻后补者,地69。补泻的次序反过来而已。
留气法
针刺手法名。《针灸聚英》作“流气”。其法,先进针7分深处,行紧按慢提九数;提气后进入1寸深处,略作伸提动作,再返回原处。反复施行,用以破气散结。《金针赋》:“留气之诀,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纯阳,然后乃直插针,气来深刺,提针再停”。
运气法(治疗疼痛)
此法是在穴位中行提插,调节针尖方向吸气与泵气,促使气至病灶进行补泻,以调节气机,以气带血,达到气化血瘀,消除疼痛。
飞针引气
此法为导引之法,对治痞很有效。通常是用针向需导引的点方向刺下,然后用补泻之法将气引来或发去。
龙虎交战
在天-人-地部各做一次96数的补泻的针刺手法。龙96,在天、人、地部各做一次96数,也就是每部都做一补一泻。都是止痛(无论是癌症的痛、心绞痛、还是外伤的痛),很强止痛救急的针法。一、进针至适当深度,待得气以后,先以拇指向左转(行龙)9次,使九阳数足;再以拇指向后右转(行虎)6次,使六阴数足,此为先补后泻。欲先泻后补,则先右转,后左转,然后反复交替。二、可先天部施青龙摆尾,左盘右转,按而添之,三提九按,令九阳数足。再予地部行白虎摇头,右盘左转,提而抽之,三按六提,令六阴数足。
龙虎升降
在天~人~地部各做一次96数的补泻的针刺手法。龙96,在天、人、地部各做一次96数都是很强的止痛的针法。特别适用外伤如脱臼、错位、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的气过不去的时候用。   一、先进针至天部,持针向左捻转一圈,指力偏重于拇指,乘势按针至人部。复将针向左捻转一圈,指力偏重于食指,乘势将针慢提至天部。随用中指扶住针身,复按至人部,如此反复施行9次,行青龙纯阳之数,引天部阳气深入,是为龙降。然后插针至地部,左转捻针1圈,右转捻针1圈,乘势紧提至人部,慢按至地部,如此反复施行6次,合白虎纯阴之数,以引地部阴气外出,是为虎升。二、可先天部施青龙摆尾,左盘右转,按而添之,三提九按,令九阳数足。再予地部行白虎摇头,右盘左转,提而抽之,三按六提,令六阴数足。
呼吸补泻法
利用呼吸进行推提泻补的针刺手法。入针引气后,呼吸补,病人鼻吸时慢提针,口吐气时不动针,吐完气和下次吸气之间的息,快速推针(吸慢提呼停针息急回针)。呼吸泻,刚好跟呼吸补的方法相反,就是吸停呼慢推息急回针。也可以形象地理解为:跟吸气慢提同步的就像是引气到穴位,跟呼气慢推同步的就是排气到体外。
子午捣臼法
利用捻转和上下提插,用96数同时进行补泻相间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数,再紧提慢按六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本法导引阴阳之气,补泻兼施又有消肿利水之用,可用于水肿,气胀等证。
五脏交经法
利用青龙摆尾在本穴进行补泻的针刺手法。严格来说这种是疗法和手法结合的针法,疗法就是找到本穴,手法就是采用青龙摆尾。
其他
截血法
遇到外伤的时候用以马上止血的方法。遇到病人外伤出血的时候,通常都在出血口的上下一寸的地方下针止血。
 
针灸之所以深得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国外西医的重视,除了疗效显著以外,其简易的器械和操作手法,尤其是艾灸更是人人都可以掌握的简便疗法之一。这些随身、易学的疗法,在特殊的环境下,如野外、旅行、战争、灾难、停电等,更显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越复杂系统所构建的医学体系,在很多危急关头反而只能成为一种摆设,完全不够像中医的针灸等众多的疗法来得实用,这也是系统愈复杂,危累系数越高所导致的。

《中医有李》4章【中医】3节【医术】2条【疗法】2款【针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