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连载384:知晓大道,才不会遭遇困顿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2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第一段的原文即:“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第三层面主要讲了,本章的“知”与“不知”阐述的是:知晓道,才不会遭遇困顿的道理。


文章图片2

首先,“知不知上”,是真正高明的智慧。

因为,有道之人绝不会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

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


文章图片3

其次,自以为是,是天下第一病。

在现实生活中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者,往往表现为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他们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

老子对此提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

  • 《道德经》第七十章中五次讲到“知”,反复强调了“知”,即“吾言甚易知”,但“天下莫能知”;“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
  • 本章是紧承第七十章而来,本章的“知”与“不知”当指“道”而言。

老子不仅希望人们要学习知道,更希望人们为道、进道,“知不知”就是一个进道、 悟道、得道的过程。“不知知”正是因为对“甚易知”的“道”却“莫能知”、“不我知”,所以“莫能行”,结果是“病矣”……


文章图片4

再次,老子阐述的“知”与“不知”,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自己。

具体方法如下: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所说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第七十二章中所说的“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本章中所说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都讲到了一个“知”字。

“知”是一个千古难题,知人虽有智慧之称,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文章图片5

“自知”的方法是什么?

第一,千万不要为自己所做、所想评功摆好,而是更多地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

第二,在荣誉、赞美、利益纷至沓(tà)而至时,能否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而是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归于社会,把赞誉归于大家。

所以,关于“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的微观认识论,是通过真我与自我之辩,说明自我认识是肤浅的,不足以消除自身疾病和社会疾病的。

只有走进真我,认识内在之道,才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世界。


文章图片6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继续第71章《认识心态》第二段第一层面《道德经-连载385:人一生,都在为错误的认知买单》(可直接点击浏览)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连载》,我们明天再见哦。

文章图片7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