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歧沟关之战,宋军惨败,宋此后再无主动进攻契丹的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此后近二十年,宋、契丹不断交战,而宋败多胜少。
唐末辽初时,蓟州玉田人韩知古,时年六岁,被掠往契丹,在述律后族中为奴。后得以“陪嫁”身份,在述律后嫁与耶律阿保机(辽太祖)时,被送至阿保机处,成为其私属—“宫分人”。
之后,韩知古逐渐成为契丹重要的汉族大臣,先后担任彰武军节度使,总知汉司事,兼主诸国礼仪,辽立文法,制度创建,韩知古均有重大贡献,被加号“推忠契运宣力功臣”。升为尚书左仆射,并征渤海国有功,加中书令。
契丹天显五年(930年),韩知古去世。韩知古生子韩匡嗣,从小爱好医学,精心研究医术,曾在长乐宫中值侍,述律皇后视同己子(皇后视之犹子),辽太祖也十分喜欢韩匡嗣这个小孩,等其长大后,授命其为参谋议,参与军国大事。
韩匡嗣与世宗长子耶律贤(即后来的辽景宗)是幼时好友,耶律贤即位后,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再改任居南京留守,封燕王。
辽保宁十一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胜而击,欲夺取燕云,直驱燕京(辽南京),在第一阶段交锋中,辽南京留守韩匡嗣与宋军作战,连遭败绩,被免去各项官职,遥授晋昌节度使,降为秦王,以其子韩德让代父守南京,抵御宋军。
在之后的作战中,韩德让临危不惧,登城指挥守军抵御十五日,一直等待到耶律休哥援军赶到,抓住宋太宗指挥失误,内外夹击,大败宋兵于高梁河(今北京外城南二环),即前所述的“高梁河之役”。韩德让因功授辽兴军节度使。
辽乾亨四年(982年),辽景宗去世,韩德让、耶律斜轸受顾命。与皇后萧绰密议,随机应变,剥夺觊觎皇位的各路宗室军权,立景宗长子梁王隆绪为帝(辽圣宗),尊圣宗生母萧绰为皇太后,上尊号“承天太后”,摄掌国政。
韩德让立下拥立大功,得以总理宿卫,参决大政,迁升南院枢密使,赐名“德昌”,韩德让及韩氏家族,成为辽国汉臣中,权势最大,圣眷最隆者。
承天太后为笼络韩氏家族,使其成为自己控制契丹诸贵族的得力助手,曾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让韩德让总领诸禁军,负责宿卫。
承天太后与韩德让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情同夫妇。外使来朝时,亦不避忌,,圣宗也视韩德让为父,以对待长辈的礼节来侍奉他。韩德让实际上处于监国及皇帝义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