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角法则(四):所有的视角皆是平等的,但并不等效(1)

 一起成长一起学 2022-08-13 发布于湖南

所有的视角皆是平等的,但并不等效。此法则在视角法则中位列第四。

虽然并不是非常靠前,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它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前半句:所有的视角皆是平等的。这意味着不论什么样的视角,也不论此视角将带来何种视界以及由此导致何种后果,其视角本身与其他视角之间依然是平等的。

即使有的视角会带给你无尽的痛苦,有的视角会带给您无尽的快乐,它们依然平等。

这种平等性究竟来自于何处呢?如果仅凭视角带来的结果进行判断,就很难明白其根本平等的性质。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再深入地进行考察。

注意,不要被视角下的“视界——世界”所迷惑,而应把关注的重点放到“视角”本身。

当我们仔细地观察“视角”本身,就会发现,“视角”虽然可以说它“存在”,但也可以说它并非“真实的存在”。

特别是,当我们仔细考察“是否存在一个永远独立不变的视角”时,就会发现,这样的视角根本无法找到。

一切皆是视角,连心也不例外。

同时,也并不存在一个永远独立不变的视角,连心也不例外!

所有的视角,都只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和“存在”,当条件变化,视角就会发生变化。

而且,从本质上讲,视角只会变化,而不会消灭。

视角的产生和消灭,其实正是视角变化的表征,新的视角产生,旧的视角消灭。

但新旧视角之间是没有缝隙的,它们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甚至可以说它们就是同一个本体——“视角——心”。

视角,其实是心的“眼睛”。心的变化会带动视角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也会带动心的变化。

心与视角既同为一体,又相互影响。看似为二,其实为一。看似为一,又表现为二。

更有智慧高超的人,可以多个视角同时起用。比如佛教里的观音菩萨,据说就可以千手千眼同时妙用而无碍。

空空一心,妙用无穷。生命就是这么奇妙!

如果我们直接去考察心呢?

我们考察视角,或许还有个入手之处,如果去考察心本身的话,则犹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考察心,你只能见到“念头”——注意,其实念头就是视角!

只要你仔细地去体会,就一定会发现这一点——所有的念头皆是视角,没有例外。

也许有朋友会说:“我可以见到无念之心,那时没有任何念头,空空如也。”

嗯,也许你的确可以见到无念之心。但其实,所谓的“无念之心”也仍然是呈现在视角中的“视界”,即使那是一个“空空如也”的视界。

“空”,同样是一个“视界”,它同样离不开“心——视角——视界”。

只是,这时的“心”以及“视角”是不可见的。这时,“视角”已经完全与“心”合一,而且远离了各种妄动之相。

但极为细微的妄想仍然存在。比如,“空”。

当你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心灵,只感觉到一片大“空”的时候,就很容易被“空相”所惑。

这是因为“心——视角”和“视界”贴得太近,甚至可以说为零距离,所以很容易将“视界”完全等同于“心——视角”。

但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了“视角的超越性”——视角决定视界同时超越视界(视角法则6)。

“心——视角”,不在“视界”之中。所以,心其实是超越于“空”的,非有非空,离相离言,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当你深深地静下来,然后深入地体会自己的心,就可以体会这一点。

而呈现在“视界”中的,皆是心的某一种“相”。“相”,是会变化的,随因缘条件不同而变化。

比如,在禅定中感觉到的“无边无际的空”,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觉受”,是一种“相”,它很快就会变化。当你从禅定中出来时,这种觉受就消失了。

但凡你可以感知到的任何一种现象,图像、声音、气味、味道、触感、语言、行为,以及内在的感觉、觉受、思想、情绪、情感、心念,甚至意识等等,皆是“相”。

“相”,即是呈现在“视角”中的“视界”。

“视界”即非本体。本体离于“相”,离于“视界”,不在“视界”之中。

但本体与“视角”却无法分离。这里的“视角”不是具体的某种视角。而是“能视之性”。

心,本自无体,或者说以“空”为体。

但同时,此“空”并不绝对空,还有一个“能视之性”无论如何也空不掉。

“能视之性”,是心本自具足的性质,即使心可以“闭上眼睛不看”,“能视之性”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能视之性”为什么空不掉呢?

因为“能视之性”就是以“空”为体的“心”本身。

空而能视,即名为心。视而能空,即名为觉。

空心本觉,觉心本空,空空之心,自空自觉。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切皆是视角。这空空之心觉,即是最究竟的“视角——视觉”,非视角,非不视角,名曰“究竟觉”。

究竟觉,不仅超越视界,更超越视角。不仅超越视角,更超越于心。是心的终极超越。

在究竟觉的“超越视觉”下,一切“心——视角——视界——世界”,皆“空无其体”而“妙相宛然”。

一切视角,皆空无其体,本自平等。

一切视角,皆为心之妙相,本自平等。

一切视角,皆为觉之妙用,本自平等。

摄相归用,摄用归体,摄体归空,摄空归心,摄心归觉。心空觉明,心明觉空,明空心觉,心觉明空。了然一味,一性圆融。

至此,对于一切视角之平等性,尚有何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