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蓟州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地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窦禹钧,“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宋相赵普都是蓟州人氏。而且,历代文人游历蓟州者更是璨若星辰,陈寿、郦道元、李白、杜甫、陈子昂、高适、袁宏道等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传世名篇。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就是与蓟州颇有渊源的一位诗人。20岁,他赴京城长安求仕不成,只身到蓟州边关。高适的边塞诗历经千年风雨,在蓟州的文化史上沉淀出独有的风骨。我们随口便可吟出:“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蓟门行》);“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碣石辽西地,渔阳蓟北天。关山惟一道,雨雪尽三边。”(《别冯判官》);“积雪与天迥,屯兵连塞愁。谁知此行迈,不为觅封侯。”(《送兵到蓟北》);“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自蓟北归》)等等。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年(732)、开元二十六年(738)北游蓟门、燕赵,写下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反映了边塞连年的战火和蓟北山川风物及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高适一生留存诗作240余首,边塞诗有50多首,描写蓟州的诗均源于其蓟州之游,其中代表作品有:《塞上》《蓟门五首》《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塞下曲》《蓟中作》《送兵到蓟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