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窗十年(五)——读书的苦乐

 乡土唐河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小学时候,我不是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不爱说话也不会说话,学习也不好,不是老师们喜欢的类型。好的是勤快,每当劳动或者值日大扫除,总是踏踏实实干到最后,老师们倒也不十分讨厌。 

       低年级时,学习拼音,最烦恼了!那几个拼音字母翻来覆去地弄不清,学完了也没学明白。只记得课本上那几个形象的图片:a——那张张开的大嘴,c——那个抱着刺刀正在练拼刺的战士,e——那个伸着脖子的大白鹅……

      老师是费尽心思地教,我呢,也是煞费苦心地学——扯着嗓子读,满作业本地练。但是,也没有什么大成效,满脑子的拼音字母,声母韵母、大小写、声调,搅得迷迷糊糊的。

      这个困扰了我多年的迷惑直到高一那一年才被彻底解决有一段时间,我对拼音和读音特别地感兴趣,就抱着一本同桌的《现代汉语词典》细细地研究了一番,笔记作了半本子,终于破解了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难题。现在,拼音和发音朗读对我而言成了一种擅长的基本功了,作为语文老师也算无愧于心,面对我的学生,我会把我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让他们能早日学会拼音和朗读。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学习写作文,其实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在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写作文呢?好像有一种期待,觉得那是一种很高级的事情。能写出自己的文章来,不是很让人激动的吗。但是,三年级来了,写作文倒成了我最头疼的事了。

       现在还记得写的印象最深刻的一篇作文《我爱故乡的杏》,说来不怕笑话,其实那是照着课文仿下来的,课文题目是《我爱故乡的杨梅》。那次作文的要求是写一种树,我立刻想到了平日里老去玩耍的那些地方,就想到了和几个伙伴爬上去摘杏的那棵大杏树。但是,又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就仿着这篇课文写了起来。那是我很用心地仿的,写完了,读一读,觉得还不错,颇有成就感。现在想想,为什么就忘不了这件事呢,大概是的是自己平时的感受,真实!写的时候脑子里就浮现出了那高高的杏树上黄橙橙的杏,酸酸甜甜的让人直流口水。 

        但是,作文还是我的学习难题,不知道从何写起,怎么去写。多年之后,我学会了写作文,仔细想想这又和我小学时候的另一个爱好是密不可分的——看课外书。 

        之所以不受老师喜欢,一个原因就是学习不好,老师对我们这样的学生也是带管不管。我呢倒也落得自在,坐最后一排也是常有的事,偶尔会被调到前排,但也是边上靠窗的。我却喜欢,因为可以看窗外的风景啊!但是老师却是为了方便从窗外一眼就看见我们捣乱了没有!我也是和老师作了多年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课外书就是其中一个“斗争”。 

       那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闲钱去买课外书,就在班里同学那里借。往往是谁有一本连环画或者《故事会》、《儿童时代》、《少年文艺》等就在班上换着看。有时候,正上初中的大哥二哥不知道从哪儿借来的书,我也拿来看。借的书终究要还的,为了赶时间就在课堂上加班加点地看,把桌子凿个洞,书藏在桌斗里偷偷地看。而书和画本也不论内容,只要是能看的就都拿来看。当然了,被老师抓住没收也是正常现象了。 

       现在能记起来的书有黑白印刷的小人书《桃园三结义》等很多,后来有些家庭富裕的同学买了彩色的大画本,就借来或者换来看。还清楚记得我曾经攒钱买的那本《小鸟与国王》,爱不释手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那时候读演义小说不少,有《明英烈》、《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后来琼瑶的《心有千千结》,金庸的《天龙八部》等无所不看。记得家里有本《太平天国演义》的书,不知道是大哥二哥从哪儿弄来的,我没事就拿来看,对书中的人物印象特别深刻。还有各种各样的杂志、报纸我都视若珍宝,一旦拿到手就如饥似渴地看。 

       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从烟庄初中毕业,不知道读了多少画本和书,虽然,学习上一塌糊涂,但是这几年看的那些画册和书却让我受益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