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镇往事】宣传队——源潭二中71级文艺宣传队侧记 『源潭天空•郭富文』

 乡土唐河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宣传队

源潭二中71级文艺宣传队侧记·郭富文

1971年初春,冰封的大地开始回暖,坐落在源潭镇山陕会馆大院内唐河二中的牌匾悄然换成了“唐河县第二高中”。随即,来自附近村镇的近200名“老三届”学子,走进这所梦寐以求的高中殿堂。开学伊始,学校便从这四个高中班的学生中选拔23人,从初中部选拔2人,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在暴风骤雨般的“文革”期间,教师无书教,学生无课上,农村各学校文艺宣传队遍地开花,意外地成就了一批文艺人才,不少学生说拉弹唱都会两下子。新恢复的唐河二高以招“特长生”的名义,把源潭辖区内有文艺特长又符合入学条件的优先录取,成为这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

一支文艺宣传队的建立、排练、演出,必定有一个善于组织、业务过硬的领军人物,这个人就是学校的音乐老师杨廷长。杨老师中等个儿,国字脸,说拉弹唱集于一身,待人和蔼亲切,做事不折不扣。他是西乡闫庄人,原先在县城关三小教音乐,“文革”不久被赶回老家张楼小学,组织小学宣传队名声在外。由于他才干出众,源潭二中不惜用两个老师的代价与张楼小学对换。那时杨老师四十出头,可谓年富力强,有胆有识,开学没几天就把校宣传队搞得风生水起。

源潭恢复高中,在当时是带有政治意义和方向性的大事,从县里到公社都很重视,从各地抽调了一批有抱负、有水平的好老师,集中办好这所高中。有的老师希望学生专心在语数外的学习上,对一早一晚去宣传队排练节目有意见,甚至有所阻拦,但都被杨老师顶了回去。我所在的二班班主任王子同,大高个,沙哑嗓,一身威严,他来自唐河十九中,是全县著名的优秀语文老师,出于对学生学业的关心,他就反对学生去宣传队,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开学不久调整班级时,他把宣传队选拔去的几个同学都调整到了四班,二班在宣传队的只剩下郭成林和我。

宣传队集中排练的地点设在山陕会馆主殿内,这里也是杨老师的住室和办公室。清晨,每当起床铃敲响,大殿门前已有队员们等候开门。杨老师从唱音阶、学识谱、吊嗓子、练身段开始,对大家进行强化训练。他在小黑板上画成楼梯形状,标上音位,让大家跟着他的风琴唱谱。练器乐的则要到大殿外面,专门顶着刺骨的寒风练指法,以免冬季在外演出时手指僵硬。后来,杨老师要求大家拿到歌谱就能唱出旋律,甚至直接套上歌词就能唱出来。再后来,就要求大家听到广播乐曲,就能把乐谱准确无误地速记下来,俗称“扒谱”。前些时,我听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讲,他们很少有人能做到“扒谱”,而那时,不仅“扒谱”、甚至谱曲、编排舞蹈,创作节目,都是杨老师教给我们的基本功。

宣传队一边训练基本功,一边开始排练节目。根据实际,杨老师把25人分成敲击组、器乐组、舞蹈组,声乐组,当然每个人还要一专多能。他编排的小节目有舞蹈、独唱、合唱,器乐独奏、合奏、快板等,几个月后,他已经不满足排练这些小节目了,决定向“样板戏”进军。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片断“军民鱼水情”“智斗”,《红灯记》中的“痛说革命家史”、豫剧《朝阳沟》等段落开始排练,他还利用麦假把主要演员送到唐河县豫剧团,让专家们一对一地辅导。

1971年暑假,二中文艺宣传队在杨老师的率领下,开始到西乡党坡、张楼、小李店等大队巡回演出。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队员们冒着高温酷暑,顶着风吹雨打,淌着湍急的河水,背着乐器、道具、汽灯、大幕,徒步走村串乡,所到之处,都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吃饭是三三两两分配到农户家,睡觉在当地小学教室或者大队部,由村民从家里拉几张席子铺在地上。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情绪高涨。入夜,杨汉甫、党中选、孙长山等人敲响锣鼓家什,一阵“紧急风”火爆开场,汽灯把四周照得雪亮,舞台下面人山人海。紧接着,便是杨忠诚的“大弦”前奏,一曲《大起板》豪迈狂放。这时如果后台还没有准备好,就临时加几个清唱垫垫场。

演出正式开始,随着大幕徐徐拉开,扮演《沙家浜》郭建光的李文占率先登场亮相,“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唱腔洪亮,气宇轩昂,牛秀云扮演的沙奶奶亲切感人,《军民鱼水情》对唱韵味十足。在《智斗》一场戏中,阿庆嫂先后由王玉华、张运芳扮演,胡传魁由陈遂成扮演,郭成林扮演刁德一,都准确把握了人物特点,腾挪跌宕,堪称杰作。在歌舞、独唱、器乐独奏、合奏节目中,由文春营、何瑞敏领舞的《洗衣歌》欢畅明快,郭英琴的独唱嗓音清脆,王付运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高亢奔放,郭天敬的板胡婉转悦耳。《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一场是压轴大戏,李国斌扮演李玉和形似神似,唱做兼备,李运朝饰铁梅表演真切,活泼可爱,李景华扮演李奶奶富有激情,感染力强。其他人员各有所长,或登台、或伴奏,都展示出了良好的艺术素养。

很快,源潭高中文艺宣传队得到了公社、县里的认可,他们应邀到唐河剧院给教育界、文化局专场演出,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选拔节目到南阳参加比赛。第二年暑期,又组织到张岗、焦岗、大河屯等地演出,服务当地群众,受到广泛赞扬。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随着两年高中生活的结束,71级毕业后,同学们各奔东西,这支宣传队元气大伤,杨老师苦心经营,又坚持了几年,但实力远不如从前。到1977年恢复高考,这支风靡一时的“唐河二高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宣告解散。1979年,杨廷长老师调到唐河县城郊一初中任教,随后家庭发生一系列不幸,妻子病故,在农村老家的儿子重病离婚,生活难以自理,几岁的孙子无人照管,杨老师每天骑车十几公里,从县城回到闫庄给儿子、孙子送饭,风雨无阻。杨老师退休后,身体多病,经济拮据,为了筹钱给儿子治病,他卖光了自己心爱的乐器,年近古稀仍不惜每天骑车几十公里,到各地农村学校维修风琴,换来一点微薄的收入,最终倒在了世纪之交的门槛上。

宣传队的同学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杨廷长老师的热情、付出,忘不了他给予每个同学的关心、教诲。师恩如山、师爱似海,正是在他的培养教导下,71级宣传队的同学们学有专长,适应性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文艺骨干,并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毕业后,郭英琴、文春营、牛秀云、王付运四位同学被选调到唐河县豫剧团,有的还成了台柱子。李文占、孙长山同学考上大学,有的同学自修大学文凭,有十余位同学从事了教育工作,李文占成了大学校长,孙长山、李运朝在大学工作,李国斌、文春营、李付勤、赵桂明、王秀梅当了小学校长,陈遂成教外语到退休,郭成林、张运芳走上乡镇领导岗位,党中选、郭天敬、王书明、安海山应征入伍,退役后都安排了理想的工作,党中选参加中越自卫反击作战,立下战功,转业后任《河南工商》杂志主编。李景华、何瑞敏、牛秀云、王玉华、黄国胜等同学招工招干,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掌鼓板的杨汉甫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拉大弦的杨忠诚考艺术学院失利,当过小老板。我开始在宣传队拉二胡,1972年初到南阳三中学弹三弦,年底到新疆当兵,在海军干到退休。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世事无常,随遇而安。唐河二高71级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它却给人留下诸多思考与启示。也许杨廷长老师对于音乐的理解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他曾说过:音乐的奥妙就在于三位一体:音准、节奏、音色。人生何不如此?定准人生目标,坚忍不拔,持续发力;做人做事进退有度,把握轻重缓急,不失时机;注重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完美人生。

写作此文,不仅是对杨廷长老师的怀念,也与同学们共勉。 

注:感谢李国斌同学提供诸多详实材料和同学们的情况,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述,敬请谅解。

作者简介

   作者照

郭富文,1955年1月生,唐河县源潭郭茨园人。少年就读于宋沟小学、唐河二中和南阳市三中。1972年12月应征入伍,长期在新疆核试验基地服役。1986年考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1988年7月到海军南海舰队从事新闻和专业文学创作,任南海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广东海洋大学特邀教授。
1981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早期发表了《荒原》《生命之流》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其中《秃鹰的最后三小时》获首届全国公安文学二等奖。中篇报告文学《中国的太阳》多家报刊争相转载,《工人日报》评论称,“作品具有一种恢宏的史诗般的品格。”

新兵入伍

作者近照

1988年后,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走向太平洋》──南海舰队征战史,与人合作撰写了海洋国防观的论著《面对太平洋的沉思》。1994年进入专业创作队伍后,侧重于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的创作,先后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无手的军礼》《军旅之星龚允冲》《百战将星方强》《守望大海》《铁血金锚》等人物传记和宣传海洋国防观的长篇系列纪实文学《蓝色》丛书。
2000年后创作出版了长篇报告文学《奔腾的蓝马群》、长篇小说《天净沙》《战争目光》,荣获全军新作品二等奖、第12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海军金锚文艺创作特别奖,个人荣立二等功。
2007年,同时推出长篇小说《女子陆战队》、长篇纪实文学《血火海洋》。近年来,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沧海铸剑》《南沙丰碑》《天涯哨兵》《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大扫描》《谁主沉浮》《海战先锋》、《雷霆劲旅》《中国力量》等一大批表现当代军人风采的作品。

女子陆战队

血火海洋

到目前,作者已出版长篇小说、报告文学、专著共30本,上百部中短篇作品。逐步形成了文风朴实,语言洗练,体裁多样,含蓄而富有诗意的创作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