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恩师塑我魂——追忆我的老师郭存良

 乡土唐河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我的求学之路,并非按部就班、一帆风顺。小学毕业遇文革,文革期间的1969~1972四年为中学阶段,1973年回乡务农,即为公社社员。马振扶事件之前,修过虎山水库主灌渠,见过迟群、谢静宜去马振扶的轿车(这代人都知道)。1974年秋以农民身份(记工分)去农村学校站讲台,被称为民办教师(本人实为低一档次的集体教师),1975年8月为护校与洪水搏击一天一夜,1977年送过一届又接过一届初中学生。

1977年12月参加高考,1978年3月到外地读大学。这一曲折过程直接受教于各级各类学校多名教师(民师期间也是在受教)。在这众多受教的老师中,最难忘的、影响终生的恩师,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一一郭存良老师。

他老人家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对我有如此影响?

先从几件小事说起。

那是1969年我们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初一秋期,之前因福建一老师上书毛主席报告自己的家庭困境,引起毛主席的恻隐,毛主席回信并寄300元。此后为关心全国的乡村教师生活,让乡村教师回各自的本大队学校教书,业余时间可以照顾家庭。我们所在的袁楼学校,因我们是外大队的学生,要我们转学。我们村的几个学生转到了二中初中部郭老师任班主任的二营一连(高中三个班为一营?每个班被称为连,班长为连长,多数连长之类的是文革那几年出头露面之人)。

人生之幸、常在偶然之中。这件偶然小事对我来说就是人生之所幸耶哉!

刚转进二中,一切都新奇,同学老师也陌生,当然有一个适应过程。那时的学生不是比学习,而是比劳动比政治活动积极性。出身农民劳动没问题,可每天中午来回六公里回家吃顿午饭,迟到现象常发生。加之不合群,总会有人向老师打我们小报告。有一天下午两节课后,郭老师把我们刚转来不久的三个学生叫去,我们不知所措,但我下意识觉得要受批评。谁知郭老师开口却温和地问:你们仨知道叫你们来干啥吗?沉默一会儿,我试探着回话:我们刚转学过来,过去散漫惯了,加之离家又远,中午回家吃饭到校迟到,纪律散漫。又问他俩是不是这样?两位伙伴低头答是。你们知道就好,以后注意,希望你们转到这儿不要拖班集体的后腿,跟上全班的一切行动步调。

这个一班就是行动迅速,纪律性强,干啥都令行禁止,闻风而动,学校各种活动从来名列前茅。给我的感觉:这个老师抓班有一套,全年级六个班,这个一班干啥都不愧是一班。带班级就应该带成这个样子。学生有错,初次启发训勉,并不厉声训斥,让学生自觉改正。这种方法好,学生自己认识,再加引导,比没头没脑训斥效果要好得多。他老人家也许意识不到,可我却悟出作为抓班育生的要旨。这对我以后当班主任把自己的班级也抓成如此模样、待学生待下级的态度要注意分寸启发诱导都起到了启蒙作用。

人们都知道,一个靠谱的人,应该做到三勤,即腿勤手勤脑勤。但在世界观未形成之前就能领悟此道的不多。我有幸在郭老师手下已意识到三勤的重要性。这是他老人家言传身教的作用。他给我们说过,腿勤就是办事不拖沓;手勤就是动手能力强,该干的事不惜力,及时尽力干好;脑勤就是干啥事都要动脑筋,要胸有成竹。三勤标准不高,但真正做到且总是做到却很难。多年来,每当我懒惰时,就会想到老师的这一要求,无论是回乡干农活、当民师、又读书,在不同岗位上做工作,都尽可能做到三勤。可惜我做的不够好,没有做出多大名堂,但三勤还是让我受多年乃至至今。 

1970年春期,他老人家到开封师院进修回来,有一次给我们聊天,说起一先生给他们讲毛主席诗词,讲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时,手提大衣衣角,摆出骑马姿势,走下讲台,碎步踏踏踏……在大教室这头跑那头,那头跑这头,声情并茂,使听课者情绪猛提,对这首词印象更深。哇!语文课还可以这样讲!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是言传身教。当我几年后也成了他,给我的学生讲语文课时,遇到需声情并茂时,也演绎出此类情景。以至于前几年在南阳遇到我当年的三位学生,他们说当年对我佩服得很呐!我嘴上谦虚,脑中却涌现出郭老师那次的点拨镜头。

老师对学生就有这么大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1969~70初中时还属于复课闹革命阶段,上不上课不重要,政治形势跟不上可不行。上文化课的时间没有政治活动、劳动锻炼的时间多。郭老师抓班也要抓好紧跟政治形势。但他还是隐喻我们要学好文化课,启发我们多读书。给我们讲过一件有趣的事:

1958年大跃进,深翻土地,开垦荒地,向荒地要粮食。有一次开荒时遇一农民诗人,大家起哄让他当场作诗。这位农民诗人想了想,口占一首:

沙窝地,坡地,我要和你比力气,你不给粮食我不依!

老师说完大家哈哈一笑,并未作任何评述。几年后,想到这回事,为什么老师说这个话题,又没多说呢?极左年代不能说农民诗人作的不是诗,可又不能说是诗,实际上是顺口溜,说好听点充其量是打油诗。要想写诗或写出点有水平的东西,肚子里没货是不行的。他也没少给我们讲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这也许对我喜欢读书、时常在需要不需要时下笔留点神,起到初始催化作用。

 

源潭人称我们河湾里几个小村庄叫湾儿里。阚湾毛湾各有一个老师初中时的同学。他们上初中时非常不易(1958年前后,连明彻夜当小工运输建大礼堂),教学质量不咋地。但他有一次给我说到这个话题,他说你们湾儿里出才子,一个有病休学一个学期,照样跟班很快补上来,照样功课好。一个学习极为用功,功课一直很好。(这两个后来我都知道,毛湾那位上了军事学院,阚湾这位是西北工大航空系)。

当时我在想,他为啥给我这样说呢?我是湾儿里的学生,也应该成为才子?但我不太聪明呀?那就得勤奋努力,争取笨鸟先飞。这也许是我中学阶段,毕业以后经常爱读书演题的动力。

郭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能说得出来,有些精神浸润无法准确表述,说不出来。但他老人家的音容儒貌时常响在耳边,浮于脑中。

我初中毕业半个世纪了。五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是瞬间,但在一个人一生中却是大半辈子。在这漫长的五十年中,我初中时的这位班主任一直铭记于心。他老人家的道德品行也一直影响伴随着我,无时无刻有形无形地鞭策着激励着我。他老人家年逾八十,一定也垂垂老矣!但在我的心中,他老人家永远年轻,永远是1970年他三十而立的形象。

(杜学立作于二O二O年二月二十二日)



悼恩师

呜呼!悲哉!
大前天冬至,心绪不宁,惶惶不安。误以为这个节气阴阳交替,昼短夜长,阴气正浓,影响人们生物钟的正常运行?下午三点多钟,接到当年作民师时学生王聚明的电话,惊悉恩师去逝!随即给儿子打电话,让他请三天假,送我回源潭老家送恩师一程。老师令郎也电话告知。整个奔丧过程勿需细述,作为受恩弟子,执弟子礼,按儒家师生之谊,三拜九叩,守灵前举花圈送至墓中,入土为安!愿他老人家在天之灵早日安稳入位,来生成为治世之人!

附拙诗聊以悼念:

痛悼恩师


一九七O年
二中二一班
恩师班主任
育我整两年
初中毕业后
恩师常惦念
升学把我荐
若无恩师育
岂能有今天
受教无穷尽
铭刻勤诚善
天道酬勤人
一生遵勤勉
与人诚为先
诚恳行世间
无论人与事
相处必要善
毕业五十年
恩师语耳边
时时鞭策我
躬行亦实践
学生不大才
谨慎几十年
大事不糊涂
小事认真干
平安近七十
恩师功在先 
 
近年更念想
时常把您念
祝愿过米寿
惊悉辞人寰
顷刻乱方寸
心悸慌不安
稍安再思师
音容儒貌现
慈祥目光注
目光伴我还
奔赴恩师家
未能见到面
恩师灵前跪
三跪九拜前
悲痛欲哭时
师嘱仍浮现
今生勤诚善
伴我度晚年
更愿恩师家
生生不息已
家风代代传

(杜学立于二O二O年十二月廿四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