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角野荣子《魔女宅急便》丨魔法童话在成年世界凋零后,又重生

 一半时差 2022-08-13 发布于广东

当时过境迁,回看从前,总是会将很多悲伤滤去,我们所经历的当下,也会如此被遗忘。是刻意,或是一种历史规律,不过是人类的自我消除本能。我们很容易就原谅了曾经的过错,进而演变出新的精神,去重新定义自己的一生。

没有过多顾虑就走进了一家职业培训机构,想着多学一门技能似乎可以丰富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只要不是拿来当谋生的目的,吸收新的知识都是轻松的。本着这样的心情,在对外汉语学校收获了一些萍水相逢的师生情谊,甚至在一位年轻老师的身上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就不自觉地亲近了起来,并意外地收到了她送的一本全日文版的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打开的瞬间,按捺不住笑意,觉得有点可爱,竟然给成年人送这么可爱的绘本。

我知道老师送书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单纯地觉得我会日语,可能爱看书,于是就挑了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书。但这无心插柳,却轻易地挑起了一些回忆,想起毕业后背井离乡到日本工作的三年,从0基础学起日语,当初接触的读物也是角野荣子的书籍。这份巧合,恰似是“魔女”穿越了时间给我的“宅急便”。

宫崎骏的电影《魔女宅急便》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童年的共同回忆,但似乎已经因为时间,远得好像只记得看过而已,翻开这本书后一些电影的画面随之而来,也顺带弥补了一些熟悉又陌生的日文单词。于是,借着这本书,我温习了自己的曾经,也温习了这部电影。

魔女琪琪是角荣老师创作出来的一位有着魔法的女孩子,这本书从头到尾都以一个我们身边普通的小女孩的形象在塑造,只是她多了一个常人没有的会飞的魔法,当然还有一只可爱的黑猫做朋友。女孩离开家独自去寻找魔女该有的立身之本和该负起的责任,这个过程有时刻想放弃的挣扎念头,也有不被人理解的委屈,也收获了被认可的欣喜和接受帮助后的感恩。

整本书都以轻松和易懂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可爱纯真的小魔女和家人朋友的相处关系,以一家送快递的店为主轴讲述一个温情又有些励志的魔女成长的旅程,是很日式风格的儿童童话故事。具有魔法的角色我们在大屏幕和书中都遇到过很多,加勒比海盗和哈利波特等等都各有各的魅力和引人深思的地方,但是他们描绘的都很强大很英雄主义,角荣老师笔下的小魔女似乎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琪琪会偷懒,嫉妒,臭美,退缩,却也依然专注在一种魔法……

天 马

行 空

哪个小朋友没有一个魔法梦呢?想起我小时候希望自己可以一件隐身衣有一对风火轮,因为想要隐藏着去任何我喜欢的人身边而不被发现,想要考试失败后能不被家长发现,想要非常快速地来回游乐场和体育场,想要成为最厉害的碰碰车选手和溜冰选手,甚至想要踩着风火轮去全世界和全宇宙,会永远开心快乐。这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如今想来实属是可笑又可贵了。

转念一想,小时候我想要的魔法似乎拥有了,我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无限接近自己喜欢的人不被发现,就像有一件隐身衣。我现在也可以随时坐着飞机或高铁去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就像拥有了风火轮,但我开心快乐吗或者说我满足吗?这样的反问,是不是就是成长后不快乐的原因?

细想,是因为我的欲望更加强烈,我想要喜欢的人事物对自己有着相同的回应,想要有更多钱,想要自由穿梭在世界各地居住,想要每次出行都是头等舱待遇,想要在旅行时都能住最好的酒店。我们在得到一些东西后在消失后又陷入另一些渴望中……这样无止境的贪婪或许就是我们不能快乐的原因。

琪琪终其一生都在使用她唯一的魔法造福居民们,虽然有不足与遗憾,但总是越来越美好。现实中的我们却以更好的生活为名总想着能有更多的谋生技能,而忽略我们的天赋或者擅长的,匠人精神和专注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内心深处的梦想也渐渐抛弃。“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和未经人事的洁白来交换成长的勇气”。

如果人类不需要用年龄来标注一个人的人生,一些焦虑是否会因此而减少?可怕的是这种默认的鄙视,让年龄限制了想象力,似乎只有孩童的天马行空才是可爱的,大人就是不切实际。必须在规定的年龄接受对等的教育,超龄人踏进校园会引来一些耳语,婚姻,工作,生育都用年龄来束缚一生,那既然这样,为何不规定在既定的年龄,就必须得死去?面对这样的现状,深入思考生命意义的次数也变得更多,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话:“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一天天地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荒腔走板。”

地球是圆的,天空没有边界,我愿童话不要结束,继续保持那份自在和想象,更纯粹一些,更自由大胆一些,不要吝啬自己的想象力。

很感谢我的这位老师送我的这本书,让我找回了丢失的童真。从来没有规定什么年龄该读什么书,就如毛姆说过“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能让你感到愉悦就换一本”。不要让自己轻易在年龄数字上死去。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