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皋记上卷》:众神2

 zqbxi 2022-08-13 发布于江西

六.北斗神

      北斗七星各有司存之神,分别叫作:执阴、叶诣、视金、拒理、防作、开宝、招摇。

       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执(一曰报)阴,第二星曰叶诣,第三星曰视金,第四星曰拒理,第五星曰防作,第六星曰开宝,第七星曰招摇(一曰始)。

▶魁: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勺子”,这部分叫「魁」;后三星组成勺柄,叫「標」。

七.东王公,西王母

       东王公名讳叫「倪」,字君明,人类出现之前,俸禄二万六千石。佩戴长六丈六尺的杂色绶带,有侍从女仙九千人,死于丁亥日。西王母姓杨,名回,一说名叫婉衿,神宫位于昆仑山西北一角,死于丁丑日。

      东王公讳倪,字君明。天下未有人民时,秩二万六千石。佩杂绶,绶长六丈六尺,从女九千,以丁亥日死。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衿。

▶东王公:也称木公、东华帝君、扶桑大帝,可能系先秦楚地「东皇太一」衍生,亦可能只是为配合西王母而创造的神明。东王公一词,始见于东汉《吴越春秋》:「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王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可见至少在东汉,东王公已经是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与西王母相对的大天神了。东王公的身份,一说为盘古与太元圣母所生(《真教元符经》),一说乃是「青阳之元气,百物之先」,杜光庭的《仙传拾遗》则认为东王公就是玉皇大帝。 或云居所在东极大荒,《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道教以东王公(东华帝君)为男仙之尊,总掌男仙名籍,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所有男性成仙,需先谒见东王公。

八.灶王爷是个小姐姐?

       灶神名隗,长得像个漂亮小姐姐;一说名叫壤子;还有一种说法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灶神夫人字卿忌,有六个女儿,名字都叫察洽。灶神通常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返回天界,汇报所驻家庭成员的过失罪状,被记大过者,每次减寿三百天,记小过的,减寿一百天。所以天帝任命灶神作人间的监督使者,下界为神。又说灶神每逢己丑日早晨卯时上天,中午时分抵达官署,所以在这天祭祀灶神,可以免灾得福。灶神的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

      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故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己丑日,日出卯时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属神有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硎上童子、突上紫宫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灶神名隗,状如美女:除《酉阳杂俎》外,司马彪注《庄子》也说:「灶神,如美女,衣赤」,可见灶神是个长相妖娆、穿一身大红衣袍的美少年,或者是个漂亮的小姐姐。先民以为万物有灵,所有事物皆驻有神明,早期的灶神只是存身于厨灶的一种鬼神/精灵。「灶」字的字形即可说明这一点,古体「灶」字是个象形文字——「穴」字之下伏着一只类似某种爬行动物的东西(见下图),这个东西,或许正是传说中的灶下精灵。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离开象形文字,到后世的标准字中寻找答案。

春秋秦公簋铭文的「灶」字

灶字的异体「竈」

       「竈」是「灶」字的异体写法,该字的构成,从上到下依次是「穴」+「土」+「黽」<mǐn>,所谓「黽」,《尔雅·释鱼》:「蟾蜍,水生者黽」,是一种水生蟾蜍。而倘若把「竈」的穴字头换成土字头,则为「鼃」字,这个字也有简易写法——「蛙」。难道灶下精灵与蟾蜍、蛙类有关?

       回顾前面的《广知卷》(亦见敦煌本《白泽图》),能找到这样一段文字:

       灶无故自湿润者,赤虾蟆名钩注居之,去则止。

        炉灶无缘无故变的潮湿,是因为里面有一种名叫「钩注」的红色蛤蟆。这条记录,无疑为“灶神是蛙类”提供了旁证。

        实际上,像灶神这类远古精灵,其雏形可能是多元的,不同文化、不同部族持有不同信仰,反应在图腾和神话方面,自然会呈现多样性,只不过后世随着文化融合,其形象形成了统一。除了美少年型和蛙型,早期民俗文化的灶神,至少还包括下列几种型号:

         ①炎帝,西汉《淮南子·泛论训》:「炎帝于火,而死为灶」;②祝融(掌火者),东汉《风俗通义》:「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③火精灵,《三国志·魏书》:「管辂往见安平太守王基,基令作卦,辂曰:"当有贱妇人,生一男儿,堕地便走入灶中死……”基大惊,问其吉凶。辂曰:“直客舍久远,魑魅魍魉为怪耳。儿生便走,非能自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白泽图》:「火之精曰宋无忌」。

        后来灶神逐渐融合,大约到唐代,接近今天俗信的「灶王爷」出现了。罗隐《送灶》:「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灶王爷的神职也转向家庭守护神,不令「脏东西」进入民家,北宋《青琐高议》说「灶神主内外事,酉刻出巡,遇魑魅魍魉皆逐之」。

▶姓张名单,字子郭:《后汉书·阴就传》注引《杂五行书》:「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夜披发自灶中出」,段郎或许把「禅」字抄成了「单」。这位灶神出场方式很别致,午夜时分,睡眼惺忪的你正做着宵夜,滚滚香气驱散着你的睡意。突然,灶膛里爬出一个头发很长的人,爬到一半,拧过头看着你……卧槽您这是贞子(贞子,全名“山村贞子”,出自于1991年至1999年出版的系列科幻恐怖小说《午夜凶铃》,是其中的“主人公”。)始祖吧!还让不让人晚上煮泡面了!更恐怖的是《艺文类聚》引用的《杂五行书》版本在原文之后加了一句话:「知其名呼之,可得除凶恶,不知其名,见之死」。

▶月晦日:每月的最后一天。

▶大者夺纪:此说又见《尸子》、《抱朴子》、《河图·纪命符》:「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过小者,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也。人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本多者,纪算难尽,故死迟。若所票本数以上,而所犯多者,则纪算速尽而死早也。」算纪指人年岁寿命的计算方法,夺算、夺纪指减除寿命。卧槽,权力这么大,每年能削人三百天阳寿,那还活个屁啊,看看谁家还敢不供灶王。按照某人阳寿百岁计,若从十岁起,被连续夺纪五十年,则总共夺得四十一年阳寿,某人将实际活不过60岁。阔怕。

▶卯时:早上5点-7点。

▶禺中下行署:禺中,中午。中午抵达自己的官署。

▶硎xíng:磨刀石。

▶突:烟囱。

九.河伯

       河伯的本名,可能叫冰夷,也可能叫冯夷,据说有着人类的面孔,常乘着两条龙出没。也有人说,河伯是人面鱼身的。《太公金匮》说河伯本名冯循,《龙鱼河图》则说其姓吕名夷,《穆天子传》又说名叫无夷,《淮南子》说叫冯迟。河伯原是凡人,关于他成神的缘由,《圣贤冢墓记》说他“服下仙丹八粒,化骨登仙。”《抱朴子》则说,“他溺死于八月上庚日,死后封神。”

       河伯,人面,乘两龙,一曰冰夷,一曰冯夷。又曰人面鱼身。《金匮》言名冯循(一作脩)。《河图》言姓吕名夷,《穆天子传》言无夷,《淮南子》言冯迟。《圣贤记》言:"服八石,得水仙。"《抱朴子》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河伯:黄河河神。河伯之称最早见《楚辞》,但未言其姓、氏、名、字。长着人脸、以双龙为座驾的神灵形象出自《山海经·海内北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这个名叫冰夷的神在「从极之渊」,而不是黄河。后来冰夷之所以被认为是黄河之神,大概缘于接下来这句「阳污之山,河山其中,凌门之山,河出其中」,或以为“河”就是黄河。以及前后有提及尧台、舜台,舜两个女儿的居所,推定从极之渊与黄河有关。

       冰夷亦称「冯夷」、「无夷」,《庄子·大宗师》写道:「冯夷得道,以游大川」,似乎是一幅超级英雄在滔滔黄河浪潮中逆流畅游的画面。「人面鱼身」的形象,可能出自《尸子》「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言疑似河伯者将号称华夏文化之源的《河图》赠予大禹,有大恩于华夏。河伯有时又以大鱼、龙貌出现,《楚辞·天问》里,河伯化为龙,被后羿射伤,眇一目,又被后羿夺其妻室洛嫔:「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王逸注:「河伯化为龙,游于水旁,羿见射之,眇其左目」。

       另据《竹书记年》:「帝芬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夏朝,洛河与黄河之畔的两大部落曾起刀兵,黄河的部落首领,以「河伯」为爵号,而且恰恰就叫冯夷。那么神话中的冯夷/冰夷的原型,有可能是当时在黄河一带某个部落的著名领袖。

       在《竹书记年》记载的黄河洛水战争之前很多年,河伯部落与东夷也有过正面交锋,东夷有穷氏领袖后羿率部东进,击溃了隶属夏集团的黄河部落,首领河伯(河伯应是该部落历代首领的封爵,部落濒临黄河,首领封伯,故称)重伤,妻子被俘。有趣的是,河伯的妻子「洛嫔」,很有可能是来自洛水部落的女子。由于后羿击败河伯之战发生在《竹书记年》的黄河洛水战争之前,不大清楚后羿时代黄河、洛水两大部落的关系,所以也就不清楚这位「洛嫔」是政治联姻嫁过来的,还是河伯抢来的。被后羿抢了老婆,射瞎了眼的这位河伯的名字应该也不叫冯夷,所以《楚辞》没有像《竹书记年》那样称「河伯冯夷」,而是仅仅称其「河伯」。后羿抢占「洛嫔」,大约就此与洛水部落缔成联盟,形成了对夏政权的包抄,所以当夏政权君主太康游猎洛水北岸时,会意外遭到后羿袭击,以致「太康失国」。此外,据《汉书·王莽传》、高丽《三国史记》记载,高句丽始祖朱蒙自称是河伯外孙,此说虽未可尽信,但亦不能排除高句丽的族源与中原腹地、黄河之畔那个以河伯为首领的古老部族有关。

▶《金匮》:指《太公金匮》,传说是姜子牙撰著的兵权谋略之书。

▶《河图》:指汉代纬书《龙鱼河图》。

▶《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征逸事,全书六卷,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西晋太康二年在河南汲县的魏国墓葬出土,是「汲冢竹书」的一部分。

▶圣贤记:该句又见《后汉·张衡传》李贤注引《圣贤冢墓记》:「冯夷者,弘农华阴潼乡隄首里人,服八石,得水仙为河伯」,则《圣贤记》当为《圣贤冢墓记》简称。按《隋书·经籍志》,《圣贤冢墓记》一卷,李彤撰。其余不详。

▶八月上庚日,溺河:言河伯本是人类,溺死后封为黄河神。今本《抱朴子》不见该内容。

十.守护神

       甲子日这天的守护神名叫「弓隆」,倘若要在这天下水、乘船,先高呼其名,河伯会派出九千节导护送,使入水者不虞覆溺。甲戍日这天的守护神叫「执明」,高呼其名,入火不烧。

       甲子神名弓隆,欲入水内,呼之,河伯九千导引,入水不溺。甲戍神名执明,呼之,入火不烧。

▶甲子神:甲子日这天的守护神。不同于《哈利波特》的设定,中国法术(譬如道家)除了可以召唤每个人特有的守护神外,还可以召唤与时间有关的值日神,召唤方式简单易学:叩齿之后,高呼守护神的名号+「与我同行」,则水火兵刀不伤、虎豹鬼魅辟易,实在是做饭洗澡、赌咒发誓、上阵打仗、登山旅行必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