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药漫谈 “风药”一词,首见于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中医

 a欣欣a 2022-08-13 发布于河南
风药漫谈

“风药”一词,首见于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中医所谓“风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功能上具有祛除、疏散外风或平息、搜剔内风,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风病的一类药物,具体是指中药中那些质轻气清有疏解宣透作用的药物。

风药质轻味辛,具有发散解表、祛邪开郁、通阳化湿、调畅气机、通络开窍、活血化瘀等多重功效,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风药具有抗炎、抗过敏、镇痛、镇静、改善心血管功能、抗心律失常、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由此可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风药都是处方开药时的常用药物。由于风药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它的临床应用指征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曾有学者根据古今文献和临床实际情况,提出风病以人体“上部、皮肤、关节、孔窍”4部和“急、动、肿、痛、痉、瘫、痒、麻”8症为临床表现特征,也是风药应用的临床依据。

张元素作为易水学派的宗师,首创了“药类法象”理论,效法天地五运之象,认为“药有气味厚薄、升降浮沉、补泻主治之法,各各不同”,同时将不同属性药物归纳为“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此五类。“风升生”一类药物属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其弟子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风药的使用基于《内经》中“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同时因辛散药力可起醒脾散滞、疏肝解郁之效,肝为风木之脏,用“风药”的名称来说明风药的舒发条达下焦肝肾阳气方面的作用。

肺乃华盖,主气司呼吸,合一身皮毛,开窍于鼻。风邪侵袭最易犯肺,导致肺失宣肃,引发咳喘等症状。属“风”药物质轻薄,性升浮,因此具主升之功;其味辛,辛能行,故风药主行。因此风药之功,或取其味辛,横向主行;或取其质轻薄,性升浮,纵向主升;或两者兼而取之,横纵皆用而主散。机体外感风邪时,可应用风药发散祛邪、开郁畅气、燥湿化痰、辛温通阳、升阳助补、通络开窍、活血化瘀。张教授同时指出,“风为百病之长”,是多种外邪的先导,寒、热、燥、湿等邪常依附风邪而为病患,常见外感风寒、风热,或兼夹湿邪。因此在运用风药治疗风邪的同时,应注意统筹治疗寒、热、燥、湿等邪气。在对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根据李东垣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致病说,在临床中应重视脾胃清阳,广泛运用风药以发挥其生发、散火、升阳、燥湿等独特功效。

参考文献:刘庆银,张伟.张伟教授运用风药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5):932-934.

山东省中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科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东院
周二上午西院(特需门诊)
周四上午东院(特需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