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的野果,你了解多少?

 一葉一如来 2022-08-14 发布于广东

Image

农村满山都是植物,认识的都是宝,其中有很多野果,是我们80后这一代的天然零食,陪伴我们走过了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小时候我吃过很多野果,当时只知道它们的别名,还不知道它们的学名,但味道却记在心里。接触中药学后,才知道原来它们还有这些神奇的功效。

下面就分享一下这些野果,看看你们认识几种?对它们又了解多少?

Image

★山捻子

山捻子即桃金娘,除了生吃,还是一种优质的果酒资源。

Image

【来源】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实。

【别名】岗稔子、山旦仔、稔子、豆稔。

【性味归经】味甘、涩;性平。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果:补血,滋养,安胎。用于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耳鸣,遗精。

根:祛风活络,收敛止泻。用于急、慢性肠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外用治烧烫伤。

叶:收敛止泻,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

①大便秘结者禁服。

②《台湾药用植物志》:儿童食之,或大便难下。

余甘果

余甘子为一种常用藏药,与诃子、毛诃子三者在藏药中常被称为“三大果”,使用频率很高。近年来,联合国粮农组织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它初吃味道酸、涩、苦,过后回甘,十分正气。

Image

【来源】大戟科油柑属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至次春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别名】油柑子、橄榄子、滇橄榄、青果、牛甘果、油甘果、油金子等。

【性味归经】味甘、酸、涩;性凉。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用于血热血瘀,消化不良,腹胀,咳嗽,喉痛,口干。

【用法用量】3~9g,多入丸散服。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腹泻者慎食。

另外:用余甘果叶作药枕,民间早已广为流传。

★地菍

地菍是一种多见于路边或草坡上的植物,果实圆形,肉质,可生食,甘甜可口,幼果为青绿色,成熟时紫黑色,形状像石榴,有的地方又叫地石榴,吃完它满嘴都乌黑。

Image

【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果实。

【别名】地茄子、地兰子、地石榴、铺地锦。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肝、脾经。

【功能主治】补肾养血,止血安胎。用于肾虚精亏,腰膝酸软,血虚萎黄,气虚乏力,经多,崩漏,胎动不安,阴挺,脱肛。

【用法用量】煎汤,10~30g;或浸酒。

【使用禁忌】

①孕妇忌用。

②恶麦冬、硫黄、雄黄。

另外:它的根及全株均能入药,有解毒消肿、清热燥湿、祛瘀利湿、补血安胎之效。

★金钢果

金刚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果实。拔葜,又叫金刚藤,藤尖可作野菜食用、根茎可入药,成熟果实可生食。未熟的金刚果青青的,非常涩,不过熟透了,就变得红彤彤,开始有些甜了,可以生吃,还可以酿酒。果实相关记载不详,只知道可以利尿解毒,但其根茎在中医药界很出名。

Image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茎。秋末至次年春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别名】金刚根,金刚藤,金刚骨,金刚树,金刚树根,金刚刺,金刚头。

【性味归经】甘、微苦、涩,性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用于小便淋浊,带下量多,风湿痹痛,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肠,10~15克;或浸酒;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本草经疏》:忌茗、醋。

另外:其叶味甘,性平。具有祛风,利湿,解毒。主治风肿,疮疖,肿毒,烧烫伤,蜈蚣咬伤。

★金樱子

金樱子是较为常用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安徽、江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Image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别名】刺榆子、刺梨子、金罂子、山石榴、山鸡头子、糖罐等。

【性味归经】酸、甘、涩,性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6~12g。

【使用禁忌】

①有实火、邪热人群忌服。

②中寒有痞人群禁服。

★黑老虎

果实成熟时黑蓝色,果肉像葡萄,浆多、味甜芳香;肉色如荔枝,乳白细腻;果香如苹果,馥郁可人;色、香、味俱佳。果实药用价值记载不详,一般以根和藤入药。

Image

【来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绯红南五味,以根或藤入药。四季可采,晒干。

【别名】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钻骨风、大叶南五味、鸡肠风、风沙藤等。

【性味】辛、微苦,温。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瘀消肿。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藤茎9~15克;或研粉,0.9~1.5克;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孕妇慎服。

★牛稔子

即五指毛桃的果实,成熟后果实红色或深红色,把带毛的皮撕掉,里面的果肉可以吃,味道清甜。只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越南、柬埔寨也有分布。

Image

【来源】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切片,鲜用或晒干。

【别名】五指牛奶、水冬瓜。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入脾、肺、肝经。

【功能主治】滋润生津,通便,催乳。主治津少便秘,产后缺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

【使用禁忌】

另外:其根五指毛桃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味甘,性平。入脾、肺、肝经。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是药食同源的植物,经常饮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沙滩子

沙滩子又叫火炭子,小时候路过经常摘来吃,味道微甜、寡淡。那时候只知道这种果实好吃,长大了才知道原来它的藤条就是我们中药学里的火炭母,有着十分重要的药用价值。

Image

【来源】为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以全草入药。

【别名】翅地利、火炭星、火炭藤、白饭草、白饭藤、信饭藤。

【性味与归经】味微酸、微涩,性凉。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止退翳。用于痢疾,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乳腺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疖肿,小儿脓疱,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庞屁子

土名盼屁子,果实其实没什么肉,但味道略酸。果实药用记载不详细,其叶学名叫布渣叶,是王老吉凉茶的原料之一,并且药用价值十分高。

Image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枝梗和杂质,阴干或晒干

【别名】崩补叶、泡卜布、山茶叶、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

【性味归经】微酸,凉。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清热利湿。用于饮食积滞,感冒发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15~30g。

【使用禁忌】孕妇慎服。

★盐肤子

盐肤子是五倍子树的果实,成熟后挂满盐霜,可直接食用,味咸微酸。医书对它记载不详细,但五倍子树上还结了另外一种“果实”,它就是现在我们中药学的五倍子。古人曾误认为五倍子是盐肤木上结的果实,宋《开宝本草》将五倍子录入草部,直到明代李时珍才有了合乎科学的认识,《本草纲目》中将其收入虫部:“气味酸咸、涩、寒、无毒。主治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

Image
Image

【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

【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旱倍子、乌盐泡、漆倍子、红叶桃。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外感风寒、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总之,儿时吃过的野果都是宝,下面还有几种,这里简短介绍一下:

01
Image
禾线子
02
Image
八月炸

①禾线子:学名不详,应该属于酸藤子一类,小时候常吃,味道酸酸甜甜的。

②八月炸:学名预知子、八月瓜、野香蕉,成熟后果皮裂开,果肉像香蕉一样可以剥开,里面的果肉和种子都可以吃,味道香甜、口感细腻。根药用,治劳伤咳嗽,果治肾虚腰痛、疝气;种子含油40%,可榨油。

03
Image
灯笼果
04
Image
笔炮子

③灯笼果:也叫姑娘果、鬼灯笼、挂金灯,果实为黄色,被一层外壳包着,果肉内种子较多,口味略酸。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9—10月成熟。

④笔炮子:学名酸藤子,别名信筒子、入地龙、鸡母酸、咸酸果,小时候经常用小竹筒做手枪,拿它当子弹来玩。

05
Image
竹节果
06
Image
茅莓

⑤竹节果:成熟时果皮呈黄皮,果实中有比较浓的酸味,喜酸性食物的人很爱这种野果。秋天气候干燥,吃点这种野果润燥止渴、清心安神,是个很好的选择。竹节果还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

⑥茅莓:别名是蛇泡竻、黑龙骨、三月泡、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果实酸甜多汁,可供食用、酿酒及制醋等;根和叶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看着这些熟悉的野果,小编已经嘴馋到一直吞口水好几次了,看着这些熟悉的样子,自然而然想起了那熟悉的味道,带着这些味道,我的思绪又仿佛回到了童年……有你们的陪伴,我的童年不缺零食……

参考资料:

1】邱才飞,邓正根,邵彩虹地稔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91-19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4】小辉.油甘子[J].小雪花(小学生成长指南),2013,(04):35.

5】姜满珍.地菍花开[J].花卉,2019,(15):43.

6】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2006年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7】国家中药学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Image
Image
END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廖永丽 主管中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