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天下水

 文锦书屋susped 2022-08-14 发布于广东
       能称天下者,自然不凡。众所周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出自明代诗人魏允贞题为《岳阳楼》的著名诗句。岳阳楼下的洞庭湖是远古时代云梦泽的遗迹,它的湖面十分宽广,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说。三湘四水汇聚洞庭再流入长江。登岳阳楼观洞庭水,那洞庭天下水,微风吹拂,云蒸霞蔚,水气袭来,舟楫浪里横梭,好一派浩淼宏阔,烟波八百里。虽然洞庭湖现在它的面积比以前已经小了一倍,但它仍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泊。

       我不知道明代诗人魏允贞为什么称“洞庭天下水”,是不是因为洞庭湖在明代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之缘故。吾辈曾在不同的季节几次来洞庭湖旅行,或在湖畔行走,或在湖中泛舟,或登湖中之岛,或登湖岸名楼,深感洞庭湖的自然景观与众不同,历史文化底蕴雄厚,稻饭羹鱼民阜物丰,为历代朝廷所关注的地方。很少有这样的湖泊,能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丰富物产于一体,让人们赞叹不已。我想凭这些,“洞庭天下水”就实至名归。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迷人的美景。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秀丽迷人。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洞庭湖的美景,四季不同,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其中就有“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等五景在洞庭湖。尽管这种记载和说法不太准确,但从一个方面证明洞庭湖的美景的确是比较多。

       来洞庭湖旅行,白天,我曾站在洞庭湖畔,远远望去,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金色的阳光把湖水划出了粼粼波光,就像是天上的仙女撒下的一把把碎金。天空上的白云裹着一层薄薄的轻纱,轻舞着,飘浮着,与这迷人的景色许下了一个深情的约会,与湖水轻吻。丽日蓝天下,洞庭湖山越显越青翠,洞庭湖水越显越清澈。鸟瞰,那青山就像在白银盘里放了一颗青螺。 水天一色,那么的澄澈,那么的幽静,那么的空灵。

       傍晚,我在湖中之岛漫步,晚风摇曳的柳树枝,荡着清脆的鸟鸣。洞庭湖脱去一身金黄的绸缎,披上夜的薄纱,若隐若现。一轮明月的清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片银光,银河的影象在碧波中柔软的荡漾。不一会儿,湖中的几条淘气可爱的鱼被这清亮的月光给吸引住了。它们时不时就蹦出水面。这一蹦把水中的月亮影儿弄碎了。“啪啪”随着鱼儿落水所发出的清脆响声,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慢慢地荡漾开来,不一会儿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明月、碧水、青山,使我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清风明月之夜,我放下心中的千种尘念,万般俗想。“著我扁舟一叶。”泛舟在这“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洞庭湖上,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特与难得一见的月夜湖光景色。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博大的胸怀。

       古人云:"四渎长江为长,五湖洞庭为宗。"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先生笔下的《岳阳楼记》洞庭湖碧水共天,沧溟空阔。千百年来,浩渺的洞庭湖,衍生为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我站在洞庭湖边,观湖水波涛拍岸。无数历史人物似乎是“扑面而来”。遥想东吴鲁肃当年,为驻守几千年的岳阳郡扬鞭策马,筑台巴丘山上,挥舞着战旗,操练着洞庭湖上的水军。鲁肃将军他遥望着波涛汹涌的洞庭湖和秀美壮丽的山河,心怀着家国天下,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气势如巴蜀山脉,巍峨壮观,激情似洞庭波涛,汹涌澎湃。聪慧的小乔追随周瑜撕杀疆场的巾帼风采与女儿柔肠。唐代诗人白居易,他从四川顺江前往吴越路过洞庭湖,“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诗人对洞庭湖水患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深表同情。南宋陆游也是如此,他由家乡绍兴溯江赴川宦游途经洞庭湖,这位大诗人不仅写下多首诗歌,还对湖区水道、物产、风俗作了大量记录,一些记载成为我们今天研究长江洞庭湖生态的重要参考资料。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也忧,退也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君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真正要实践“后乐”却不容易,它需要人性的升华和境界的超越。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见证了不同的时代,也见证了一代代英雄豪杰们勃勃的雄心壮志。“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历史内涵,使之成为唐以后文人墨客、政客登临的胜地,并逐渐形成一种以抒发忧国济世为主要传统的特殊的意蕴。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灿烂的文化。

       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自是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从朦胧的水汽中氤氲开来。洞庭湖,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无论是写生作画、触景抒情还是美术摄影,她都是个绝佳的去处。在欣赏风景时,我见到了一个个神秘的古迹,听说了一个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这些古迹虽繁多,但它们风格迥异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邻。是洞庭的风月无边,是历史的风云变幻,把它们凑到了一起。古往今来,这湖碧水不知成就了多少绝妙的诗句。诗圣、名儒、贤吏、酒仙等等名人,光顾此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八仙中的吕洞宾曾飞越过洞庭,并在此写下一首诗:“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的飞翔、酒气、仙气,使洞庭湖蒙上了一种神秘莫测之面纱。战国诗人屈原,被放逐汨罗江畔,我不知他是从哪个月夜开始起程的。他一路行吟着《云中君》、《招魂》的诗句,洞庭湖风吹乱了他的长须。

       洞庭湖里每一滴水的积聚与消散,都演绎着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清音余波。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孟浩然风尘仆仆赶到这片梦幻水乡的身影。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贾至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同游巴陵胜景──洞庭湖,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于是有了“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乘兴轻舟无近远, 白云明月吊湘娥。”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因为这些绝妙诗句的滋润喂养,洞庭湖的鱼才那样膘肥体壮,洞庭湖的鸟鸣才那样清悦幽婉。湖湘大地多元文化共生的土壤。使本土和客籍、外来和原生,自始自终交汇、碰撞和融合,如同新生命的基因组合,总能催生出优势和活力。正是洞庭湖浩浩汤汤的湖水拍打着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块垒,使他们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激扬他们满腔豪情,为时代讴歌,为国家民族呐喊。成为后人学习的一种精神财富。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动人的传说。

       君山岛,一个处于洞庭湖中心的小岛,与岳阳楼遥相呼应。在许多人的眼中,君山是洞庭湖的心脏,其跳动带有一种神秘感,君山也是中华文化的一角。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小岛上波光粼粼,风景如画,是个水中花园。小岛虽然不大,却是整个洞庭湖中最大的岛屿。湖中的君山上有一条小路,小路的右边是一湾浅浅的水湾,平静,碧绿。碧绿的还有水湄边,亦水亦岸的地方,水草幽幽的绿着,发疯似地生长,把水面围了一个圈,似乎保护着这一方圣水,不容许她有任何伤害,不容许她有丝毫玷污。小岛虽然不大,还是很郁郁葱葱的,亭台错落,草深路转,修整得小巧玲珑。岛上的古庙鳞次栉比,晨钟暮鼓如此嘹亮。君山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君山岛有5井4台、36亭、48庙。这里有中国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云图”、新石器遗址,有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见证——斑竹、二妃墓、柳毅为救小龙女到洞庭湖去找龙王的“柳毅井”。历代文人墨客围绕君山或著文赋诗,或题书刻石。

       浩渺的洞庭湖,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些动人的传说。 我在君山岛上行走,有一种穿越历史的时空感。仿佛这些成百上千年的传说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眼前。舜帝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斑斑泪迹的湘妃竹,记载着为爱情而亡美丽妃子的动人故事。“封山印”。传说是秦始皇当年巡狩天下,船过君山时下令于石壁上刻封山令所留。轩辕台(铸鼎台),传说为黄帝铸鼎之处;君山南岸有射蛟台,临湖一突兀巨石,相传汉武帝在此射蛟,为民除害,又传为小后羿在此射蛟。酒香山传说盛产酒香藤,能酿长寿酒,汉代东方朔曾在此偷饮。朗吟亭则因吕洞宾在此吟诗而得名。钓鱼台,君山南岸,龙口西侧,一巨石平台突立湖边,并有美丽动人的传说。梳妆台,君山仙螺峰,几块巨石耸立峰巅,相传君山青螺仙子在此梳妆。还有宋代农民起义的飞来钟、杨幺寨等。自唐代以来,李白、杜甫、黄庭坚、辛弃疾、张之洞等墨客骚人都曾登临君山揽胜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绝唱,李白的“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更使君山名声大噪。使得后人对这里联想翩翩。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丰富的物产。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上世纪五十年代,一首由白诚仁作曲,叶蔚林作词,何纪光先生演唱的《洞庭湖鱼米香》风靡全国。几十年,使洞庭湖的物产响誉华夏。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十分动听。时而高亢,时而婉转,时而诙谐,时而泼辣。通过音乐家的歌声,向人们展示了洞庭湖区物产富饶的音乐画面。好一派江南美景!我很喜欢这首歌,时不时地会亨唱几句。

       洞庭湖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淡水鱼、棉、麻生产基地。司马迁、班固均用“稻饭羹鱼”、“虽无千金之家,亦无饥馑之患”来描绘其社会经济生活。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有《洞庭鱼》一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可见鱼之多。在洞庭湖区,河网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水生资源极为丰富,如今湖里盛产鲤、鲫、鳙、鲢、鳊、鳜、银鱼、凤尾鱼和虾、蟹、龟、鳖、鳝、鳗、鳅、蚌等百余种水产,还生长着珍稀的白鳍豚。洞庭湖的"湖中湖"莲湖,盛产驰名中外的湘莲,颗粒饱满,肉质鲜嫩,历代被视为莲中之珍。每当荷花盛开季节,满湖荷叶衬托着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洁,"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洞庭湖成为农业文明时期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稻饭羹鱼也成为鱼米之乡在不同时期的代名词。

       去洞庭湖旅行,君山岛上产的银针茶是一定要品尝的。君山银针茶很早就闻名于世,自唐代即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茶在茶树刚冒出一个芽头时采摘,经十几道工序制成。它内呈橙黄色,外裹一层白毫,故得一雅号--金镶玉。冲泡后,开始茶叶全部冲向上面,继而徐徐下沉,最后全部坚立杯底,堆绿叠翠,宛如刀枪林立,酷似嫩笋出土,确为"茶中奇观"。细看,汤色杏黄明亮,叶底黄亮匀厚;细闻,香气鲜嫩清香;细品,滋味甘醇甜和。入口清香沁人,齿颊留芳。一杯银针入口,原本有些杂念的心绪,也很快地清静了下来,与此同时,一份久违了的淡泊与宁静,如茶水一般沉淀在我的内心深处。

       洞庭天下水,源之于其进取的理念。

       洞庭湖,积淀了许多催人奋进的人文理念。如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创新、求变、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个人遭到不幸时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考。一代又一代的贤圣、志士、仁人们来到洞庭湖,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的高贵品质,以及在这里为这个民族所塑造的奋斗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使这些先贤成为湖湘文化的开创者,他们的精神境界成为湖区人文积淀的宝贵财富。屈原的爱国主义、范仲淹的忧患意识,成为洞庭湖人文创作的源泉。杜甫的“惜闻洞庭水,岳阳楼。”洞庭湖吞天纳地的气势,与诗人心系国家,挂念百姓疾苦的胸怀融为一体,在悲凉凄苦中。正是洞庭湖浩浩汤汤的湖水拍打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心中块垒,激扬他们满腔豪情,为时代讴歌,为国家民族呐喊。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描述了新中国气势磅礴之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浪,在洞庭湖畔、橘子洲头翻卷一曲感动天地的颂歌响彻湘江大地。吟出了震动大地的豪迈诗篇。洞庭湖的理念与情怀,哺育和滋润着她一代代的儿女。洞庭湖,她似一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湖南广袤的大地上,那里美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它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它会使狭隘的人变得宽容,阴暗的人变得阳光,消沉的人精神振奋,追名逐利的人变得淡泊。

       洞庭天下水。有人说,洞庭湖的灵魂,就是水的肌肤和血肉凝成的。我看是有一些道理。八百里洞庭湖,聚三湘四水,滋润着湘北大地,入长江,汇大海,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