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伏夏运动防“四害”,请正确“冷”处理

 素问健康 2022-08-14 发布于广东

1月前,福建卫生报报道,福州一名19岁的男孩在高考结束后每天打球,拿起一瓶冰饮料一口气喝光,喝完不到五分钟就感觉胸闷和胸痛,送医后被确诊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最终抢救无效。

20天前,上海一市民运动结束后突然倒地,随后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好在抢救及时,倒地男子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十几天前,四川资阳16岁男生因心脏骤停倒在路边,旁边是一杯跌落在地的奶茶,这次没那么幸运,送院后抢救无效。

近日杭州通报22岁女孩猝死事件......

这个三伏天,承受不住再多的热,承受不住再多的噩耗了。

最近全国不少地方都被高温笼罩,运动、出行后,来一瓶冰饮料,冲一个冷水澡,吹一宿冷空调,听起来就很畅爽。

这种以凉对抗热的消暑方式,确实给燥热中的人们带来片刻凉爽。但这种方式不仅不健康,长此以往,很容易直接扑灭身体的那团阳气。

现在正是养阳的好时候,我们逆“天”而行,势必会遭受疾病的反噬。




运动生阳,最怕“冷”刺激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好似胸中的一团火,这团火持续不灭地为全身提供着能量和热量。

从人一生的每个阶段来看,小儿阳气最为旺盛,故而中医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

老人身处垂暮之年,体内阳气明显不足,胸中“火气不旺”;

青年人“阳气旺”,“火力盛”,尤其是在运动之后,全身气血被充分调动,阳气“小宇宙”被激发,胸中的这团火会像添加了易燃物一样,火势变大。

中医认为“阳主动”,是一切活力的象征。

运动可以调动“心阳”,而心阳就是这团火最核心的部分,心阳温煦心气心血,心气推动心血环绕全身每一个毛孔。

中医认为“心在液为汗”,汗液其实便是心气将心血推送至全身后化生而成,汗液过多代表着心血耗损较大。

大量出汗后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本就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这时候如果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冷饮,寒邪直中体内,这好比在一团火最旺盛的时候,直接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这团火焰被直接扑灭了。


运动后,千万别做这些“爽”事




除了冷饮,夏季运动过后,还有一些看似“舒服”但可能严重影响身体机能的行为。

01

远动后冲凉


很多男青年们是夏季运动场上的主将,也是运动场外水池的“主力军”,其实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之后即刻冲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中高强度运动之后,全身气血还处于最“亢奋”的状态,这时候如果一头扎进冷水中,气血闭塞不通而腠理不开,加之寒性收引的特性,寒邪入侵会直接将心火包绕灭掉。

建议运动大量出汗后,别着急洗澡,给身体缓一缓,再洗温水澡。

02

远动后喝冷饮


运动调动了大量气血,脾胃加快运化和化生气血精微物质的速度以满足身体需求。

如果突然饮入大量的冷水,胃肠道受寒而脉道闭塞,气血不通而肌肉容易紧张,很多人会出现感冒或者引起胃肠痉挛等。

建议大量运动后适当饮用适量淡盐水或温开水,拒绝“海喝”式饮水。

同理,夏季室外温度较高,运动后大量喝冰镇饮料、啤酒、或当人体进入空调、风扇等低温环境时剧烈的温度变化会造成人体内外温差显著增加,由此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收缩,也容易造成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高凝,血小板激活,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03

远动后立即坐下休息


小素印象较深的是长跑运动后,很多人一到终点便瘫坐在地上。

其实运动结束后感觉累了,猛然蹲下或坐下被误认为是能省力和休息的方式。

运动本身是调动气血加强运行和消耗气血的过程,剧烈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一来会阻碍下半身气血循行。

二来,你的身体是停下运动了,但是体内的气血还是很亢奋,就直接从运动状态“悬崖式”进入休息状态,“阳性状态”转变为“阴性状态”,气血从高速的运动中途“刹车”,很容易出现“连环事故”,比如重力性休克,呼吸骤停等

而且,运动产生的气血“废料”还没来得及清理,容易引起局部肌肉酸痛不适,严重时会产生中毒性休克。

04

远动后立即进食


年轻人的快乐便是一起运动后还能一起聚个餐。

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激烈的运动之后,大部分的气血被调动起来,脾胃也跑去当”外援“,留守本部消化食物的”兵力“不足,这时候如果立马吃很多难以消化或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烧烤、啤酒等,会导致脾胃功能“瘫痪”。
建议在运动结束休息半个小时,再考虑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三伏运动战略:以热抗热,消暑添阳




夏天属火,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广东属南方,对应四方位的“火之地”,这时候广东人群体内阳气极旺,气血生成和运行也是最旺盛的时候。

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现在又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此时是补阳、养阳的好时机。我们可以用热对抗热的方式消暑。

01

小动也生阳


动则生阳,运动可以鼓动一身之气推动周身之血,循环往复的滋养全身,同时还能快速的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料”运输于肺、肾等脏腑之中,通过呼吸、出汗、小便等方式排出体外,祛除腠理之间的寒湿之邪,散发腠理之外的暑热之邪,可以有效的预防中暑和常见热证。

但大动易伤津耗液,建议在早上、以慢跑、太极、跳操等”小动“的方式进行锻炼。
点击图片链接可购买

02

食疗补阳


暑热之气明消津液,暗耗阳气。在暑气最盛的时候,平日喜欢运动的人群在日常饮食中应当注意养阴消暑的同时,避免过度摄入寒凉之品,加重阳气的折损。

拒绝冷饮,喝温热茶品。夏季外界阳气充足,本就是祛除寒湿的好时机。在夏季坚持喝温热水或茶,可以令腠理疏松,毛孔大开,自然之中的阳气更透表入里,温煦太阳的同时,温补少阳、太阴之脉。

同时还可以借助太阴的阳气直接将太阴之寒上托于少阳,再由少阳斡旋至太阳体表,最终达到将体内的寒气、湿气祛除于体外的功效。

推荐平日适量进食丝瓜、西兰花、茄子等食物,或选择麦冬、莲子、金银花、荷叶等药食同源之品煮粥或泡水饮用。
三伏清补养生汤

【用料】:
干怀山15克,莲子15克,百合15克,桂圆干15克,芡实10克,大枣7粒,玉竹10克,猪扇骨300克。


【制法】:
1.所有材料洗净,猪扇骨斩件,除桂圆干外,其余材料一起放入锅中;
2.加适量水,中火煮开,改小火煮1个小时;
3.加入桂圆干,继续煮10分钟,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养生点评】:健脾益气,清补益暑,生津润肺,适合大多数人群饮用。


手把手食材挑选
一对—体质指导
专业食疗搭配
更多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