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看懂骨代谢报告单,得先搞明白3个“为什么”

 SPINELEE 2022-08-14 发布于上海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了解骨质疏松症防治

近期,常收到一些基层医生的微信,要我给他们解读一下骨代谢报告单。骨代谢检测是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检查,正确解读骨代谢报告是骨质疏松规范治疗的前提。
 

图片

图1 一位81岁老年女性的骨代谢报告单

从近年来的学术交流来看,国内绝大多数省市的骨代谢报告与上述这张报告类似。在这张骨代谢五项报告中,25-羟基维生素D和甲状旁腺素均属于骨代谢调控激素,两者呈负相关,即当维生素D不足时,甲状旁腺素可升高,骨质丢失加快。而在积极补充维生素D(如肌注维生素D2注射液)后,随着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提高,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可明显下降[1]下面主要谈一谈如何来解读剩下的3项骨转换指标。

图片

图源网络


为什么要优先选择血清CTX来判断骨质丢失快慢?

已有研究表明,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骨吸收标志物)、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骨形成标志物)和N端骨钙素(OC,骨形成标志物)三者之间呈中度正相关,且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2],因此理论上讲,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指标来判断骨质丢失快慢。

在临床上一般首选血清CTX,再兼顾血清P1NP和OC来分析一个人的骨代谢状况。之所以首选CTX,是因为绝经后女性骨吸收增快,CTX明显增高(当然此时骨形成也增快,血清P1NP和OC水平也增高);之所以要兼顾血清P1NP,主要是因为血清CTX易受到抽血时间和进餐的影响,而血清P1NP相对比较稳定[3]因此一般建议清晨空腹测骨代谢标志物。
为什么要选择绝经前的参考值范围?

这位81岁老年女性患者的血清CTX是612.2pg/ml,但其参考值有两个(绝经前<573.0pg/ml,绝经后<1008.0pg/ml。很多人(包括一些知名专家)为,此人是81岁的绝经后女性,当然要看绝经后标准,也就是说这位老年女性的血清CTX水平是正常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在血清CTX产品说明书中(见图2)记录了254例绝经前和429例绝经后女性血清CTX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而平均值+2SD是制定参考值上限的方法。绝经后女性由于其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加,其血清CTX均值(556pg/ml)明显高于绝经前(299pg/ml),因此不能作为参考值。


图片

图2 血清CTX的产品说明书(部分截图)

血清CTX的参考值范围要看绝经前女性的(即<573.0pg/ml),因而该老年女性患者的血清CTX水平其实是高的。同样道理,血清P1NP的参考值范围也要看绝经前的(15.10-58.60ng/ml)。可见,血清CTX、P1NP的绝经后的参考值,应该从骨代谢报告单上去掉,否认容易误导临床医生。
为什么要以血清CTX 300 pg/ml作为高、低转换的分界点?
很多医生认为,既然报告单上有参考值范围,就以参考值上限来判断就可以啦,如果CTX超过573.0pg/ml即是高转换,否则就是低转换。这其实是不妥的。
 
上海的一项研究表明,女性血清CTX均值从绝经后开始迅速升高到470pg/ml左右(见图3),而骨质疏松的治疗目标就是把骨转换水平降至绝经前水平(即小于300pg/ml)。因此,应以CTX 300pg/ml(或参考值上限的一半)作为高、低转换的分界点[4-5]

图片

图3 成年女性血清CTX的变化趋势

我们曾经调查了100例绝经后女性,发现血清CTX>1008pg/ml仅为3例,CTX>573pg/ml为35例,CTX>300pg/ml为80例。由此可见,如以CTX>1008pg/ml作为标准,则很少能找到不正常的患者,就会误认为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不大;如以CTX>573pg/ml作为标准,则至少找出了骨质丢失明显增快的患者;事实上,血清CTX>300pg/ml(约80%)的患者都需要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

图片

图源网络

[1]李芳渊,张潞潞,金琳琳,等. 维生素D2注射液对老年女性维生素D缺乏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J].浙江医学,2021,43(23):1231-1233.
[2]边平达,应奇峰,李秀央,等. 80岁以上高龄老人骨密度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206-209.
[3]Shetty S,Kapoor K,Bondu JD,et al. Bone turnover markers: Emerging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Indian J Endocrinol Metab,2016,20(6):846-852.
[4]Hu WW,Zhang Z,He JW,et al. Establishing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the healthy Shanghai popu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Int J Endocrinol,2013:513925.
[5]Eastell R,Garnero P,Audebert C,et al. Reference intervals of 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healthy premenopausal women:results from a cross-sectional European study[J].Bone,2012,50(5):1141-1147.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主任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