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难困境:既害怕复学又担忧未来 || 渡过

 新用户3963ynfW 2022-08-14 发布于江苏

根据我近3年接触青少年的经验,青少年情绪障碍发展会经历几个阶段
①爆发期:
特征为长期积累+快速爆发。
大多发生在学校内,多数出现在中考、高考、期末考等阶段,大部分成绩优异的孩子肩负着“优等生”的责任感,在考上本地最好的初高中后休学请假。而换学校(初一、高一)也是重要时间节点,在这几个时间点内,青少年由于长期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负性情绪积累,再加上考试压力的“点火”,在这个阶段内情绪爆发。很多家长认为青少年的情绪爆发来的急骤,其实不然,很多初中抑郁的孩子早在小学就常常躲被窝里流泪,只是现在敢在明面上哭而已。
②治疗期:
特征为急速缓解+休息调整。
家长带着孩子求医问药,进行急性调整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们普遍的共识是:孩子的学业靠边站,身体才是最重要的。经过3-6个月的药物或心理治疗后,孩子情绪稳定,家庭氛围有些许改变。
③修养期:
特征为轻症状+持续性。
我常将青少年情绪障碍和肠胃病做比喻,情绪障碍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抑郁很容易发展为抑郁性人格特质,造成心境的持续低落与负面思维方式的固化。

而青少年包括家长需要考量的就是,如何在持续性轻症状的情况下完成社会化过程——复学或工作。
必须得承认,复学是一件困难的事。以下是关于复学的5个问题问答,如果大家有类似疑惑可以参考借鉴:

Q1:双避冲突
孩子因为人际关系不好而休学,现在放不下学业,但是复学的话担心学业跟不上,也担心新班级不适应;但是不复学的话,又对自己未来迷茫,所以现在陷入既不想去学校,但是不去学校又焦虑未来,这该怎么办?
A1:
这问题其实可以换个说法,孩子既想呆在家里,又想去学校怎么办?如果把问题看作孩子两边都不想去,选择哪边都有风险,那么孩子不就无处可去了。如果细致分析,这个孩子选择回学校,可以尝试拾起自己惦记的学业,选择留在家中可以过自由的生活,其实这两者都是孩子的需要。选哪个都是好的,不过孩子还想鱼和熊掌兼得,那就可以考虑将这两个选择进行中和。比如上两天休一天,上半天休半天等等,给孩子一个缓冲期;或者进行课外辅导等逐步恢复学习的节奏。

Q2:心理落差
孩子有学习的心思,但是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减退了,明显跟之前有落差,怎么办?
A2:
情绪类疾病并且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再加上长期休息,会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等情况。很遗憾,但这是孩子与家长都需要接受的客观现实。让孩子接纳目前的自己,处理心理落差,达到平衡。怎么才能让孩子接纳呢?那家长可以回顾自己如何接纳孩子生病这件事的,接纳的心理历程都具有共通性。

Q3:无法接纳的困境
家长接纳了孩子,但是孩子自己无法接受现在变差的自己,家长怎么劝都不管用怎么办?
A3:家长不用劝孩子,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就够了,来自长辈的欣赏就像是一束追光,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主角,可以站在舞台中心。如果以外在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才华,是会令人沮丧的,家长的重任就是找到孩子自己都还没发现的才华并加以放大。而在这之前,家长需要先学习如何自然的表达欣赏。

Q4:复学准备
孩子想复学的话,作为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A4:
复学需要调整作息,调整心态,手续准备,留有退路。
孩子想复学先找医院开复学证明,如果能按流程拿到复学证明那说明孩子整体情况是不错的。这时候需要考虑调整作息与心态。家长在这过程中保持举重若轻的状态就好,在复学这件事上,父母就是孩子的拐杖,孩子要用的时候随时出现,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放开。但前提是得跟孩子明确,孩子想要父母做些什么,招呼一声就好,父母一直都在。当然父母还是得跑手续,为孩子搜集足够多的信息,了解从学校政策上如何能让孩子的压力更小,为孩子争取更有利的学习环境。一起面对失败的后果,给孩子留有退路

Q5:复学的困境
孩子想复学但没动力,作息也不规律,怎么办?
A5:
规律化生活,让孩子的每天生活都有规律的安排。但规律的生活很困难,除非这些安排都很吸引孩子,让孩子心里惦记着想完成。这些安排可以是娱乐也可以是社交活动,但是需要能让孩子轻松坚持下来且具备吸引力的安排。持续15-30天后,孩子养成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后,再将学业安排逐一更换进日程内即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