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怀才不遇的人和事

 老庄友华 2022-08-14 发布于海南
图片
图片

01

历史上那些怀才不遇的人,总是屡屡能引起后人的同情和惺惺相惜。

譬如对于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后世吟咏其怀才不遇的诗文就多如牛毛。

著名的如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既是惺惺相惜,那就是既为前人抱屈,也为抒发个人心中不平。

以李商隐的诗才,在大唐那个诗歌盛世,怎么着也该是个出人头地的人物,可是因为各种命运乖张,李商隐一生憋屈,所以又有后人崔珏为其抱不平曰: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谪仙人李白,后人看他的诗词,一生豪迈潇洒,桀骜不羁,生命状态着实可用一个爽字来形容,可实际上李白的内心是非常惆怅苦闷的,后人津津乐道的玄宗赐金放还实质上就是弃之不用的遣散安家费。

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又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说:“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为什么总这么在意长安呢?因为首都长安关乎李白舍不下的政治抱负,因为政治失意,所以也拿贾谊说事:迁客即遭贬,当年贾谊被贬为偏僻之地的长沙太傅,因此后世称其为贾长沙,所以是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即使雄才大略如毛主席也为贾谊的屈才各写过一首七律和七绝,赞其“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叹其“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图片

02

看,即使在文景之治盛世的开创者汉文帝朝,都无法做到野无遗贤,因此怀才不遇这种事其实没啥稀奇的,所以屡遭贬谪的黄庭坚说: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臯,也就是韩愈说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意思。
其实,才华这种东西,它就没有一个非常客观的衡量标准,而且各人所具才华的领域也各不相同,像李白杜甫这种,写诗作赋是天才,如果真让他们去为官一方经世济民,未必就有这样的才能。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事实上,这两人的“齐家”水平都不咋地,遑论治国平天下?
但是杜甫不仅自诩“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而且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
李白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种天马行空的状态大抵就是他未受挫时的内心写照,及至赐金放还,便开始了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的游山玩水、寻仙觅道的潇洒生活。
又譬如贾谊,政论文写得头头是道,《过秦论》光耀千古,他提出的推恩令雏形(《治安策》中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非常合汉文帝的心意,但为什么汉文帝就是不采纳呢?
因为凡事,难就难在一个落实上,有时候,从理论到真正的落实,中间不知道还隔着多少个难题。
想当初,汉文帝刚从一个藩王继承大位,自身根基尚不牢固,岂敢轻易搞削藩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大动作?不要说贾谊了,就是到了景帝朝,景帝的恩师晁错,还因为上了一篇《削藩策》而被景帝在七国之乱中借了人头意图平息叛乱,虽然最后以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但藩王尾大不掉的弊病仍未得到解决,直到汉武帝执政后十几年,在对内皇权稳固、对外国力强盛之际,推恩令才真正落地。

对贾谊的天才政论,相信汉文帝是由衷赞赏的,但是当时条件下没有办法落地,所以文帝把贾谊贬到了偏远的长沙,相较于晁错被借人头的结局,贾谊实乃幸运! 

图片

03

其实,怀才不遇这事,有些是客观的真实存在,有些则是个人的主观臆断,但不管是哪一种吧,如果当事人能拿出一个妥善的应对策略,也能由坏处境转好处境。
前几日,看了一些关于明朝第一才子杨慎的生平,颇有触动。
今天,很多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杨慎这个人呢,属于妥妥地赢在了起跑线上:他自小天赋异禀,其父杨廷和是明武宗和明世宗的两朝首辅,又得当时文坛领袖李东阳的青睐,而且在24岁时夺得状元桂冠,状元及第从政后,他的学识、能力和担当也得到了同僚的高度认可。照这个发展趋势,不出意外的话,出将入相是大概率的事情。
但终究还是来了意外,杨慎34岁那年,年纪轻轻的明武宗无嗣去逝,在杨慎父亲杨廷和的主持下,挑选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按照封建皇朝的继承法理,嘉靖继位后应尊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原来的伯父)为法理上的父亲,然后改称自己的生身父亲为叔父。但是嘉靖不愿接受继承法理,硬要追封自己的生身父亲为皇帝。
这个事在今天看来不是大不了的事,但在当时人的观念里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因此众大臣和嘉靖帝发生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而且矛盾冲突持续3年之久,史称“大礼议”。

最后大礼议以嘉靖的彻底胜利告终,通过大礼议嘉靖达成了追封生身父母为帝后的愿望,期间229位大臣被逮捕下诏狱挨板子,其中十几人直接被打死,由于杨慎父子是该事件的中坚力量,杨廷和被迫退休,杨慎二次被打得奄奄一息,好在命大没被打死,最后发配云南永昌卫。

图片
嘉靖皇帝为人刻薄自私,冷酷无情,对大礼议事件中的大臣一辈子未予谅解,尤其对杨慎父子,记仇至深。
杨慎发配云南后,朝中屡有大臣替杨慎求情,嘉靖都置之不理,其执政期间曾颁六七次大赦令,嘉靖都将杨慎打入另策不予赦免,以至于杨慎在西南蛮荒之地30几年至死未能返京。
历史上被贬的官员不计其数,贾谊一为迁客去长沙;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柳宗元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刘禹锡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白居易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苏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秦观南土四时都热,愁人日夜俱长……
以上写的种种都是被贬或谪居生活的苦闷。所谓贬谪是指官吏被降职并到远离京城的偏远之地去任职,哪怕职级再低,也还是一个官吏的身份。
但杨慎是发配充军到云南,也就是他是一个罪犯的身份,而且长达三十多年。
从首辅之子、神童、状元郎、翰林院编撰兼经筵讲官到发配蛮荒之地的罪犯,这种身份的激荡足以让人沉沦或癫狂。
但是,杨慎没有!
他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因被毛宗岗父子录在《三国演义》的卷首而脍炙人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其实,杨慎的《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也非常通透,让人一见倾心: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图片

04

在他放逐滇南三十多年的漫长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的恶劣和政治前途的毁灭而消极颓废。
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为白族修史;他一生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他是后世公认的明朝著述最丰者。
他仍然不忘国事,协助平定当地叛乱,他仍然关心当地人民疾苦,勇于和当地坑害百姓的豪绅恶吏作斗争,直到他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博大的胸怀,大半辈子的冤屈戴罪之身仍浇不灭他对正义和公理的誓死追求与捍卫!

杨慎,字用修,这个大明第一才子一生都在践行自己名与字的真正含义。 

图片

05

说什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呢?
虽然冯唐因自己耿直的性格到老难以得志,但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的年代,他老人家一生不趋炎附势不违心附和,坦坦荡荡历经三朝活到九十多岁已是一种极大的人生成功。
虽然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那又怎么样呢,李广不会后悔他曾经的努力与付出,历史会还李广一个公正的评价,要不后人怎么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也许你是真的怀才不遇,也许你只是自觉怀才不遇,但不管怎样,都赶紧去做你想做或能做的事吧,因为只有努力去做,你的才学才有用武之地,也只有努力去做,才可能争取到属于你的一片天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