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原对对村(10):北下温、中下温、南下温

 茶香飘万里 2022-08-14 发布于山西

文/王钦

北下温

据明正德(1505一1521)年间《重建情凉寺碑》记载,时年此处地势低凹,气候炎热,居民向往温和、清凉,遂起名温村。光绪二年(1876),因遭受水灾,将村分为南、北两部分,又为了与阳兴河上游的南、北温区别,更名为南、北下温,居北者为北下温。地处平川,位于阳兴河北岸、太兰铁路和大同路西侧,北邻向阳店。

中下温

村名由来参见北下温。位居南、北下温中间,故名。原与南下温为一村,但界线分明。1950年土地改革时分出,自立一村。

南下温

村名由来参见北下温。村址位于北下温之南,故名。地处平川,太兰铁路和大同路从村东通过,南与新城乡北固碾相邻。

笔者读高中的地方是向阳中学,周围邻村的同学自然会多一些,北下温村自然是会有同学的……

《三哥》

周末休息的这几天,车就一直没开,在单元对面的树下停着。由于是停在树下的原因,车上落了好多鸟粪,加上这几天零零星星的下雨掺杂着尘土,泥点、“天分(粪)”将原本黝黑发亮的车变得污浊不堪。素爱清洁的我,是很难接受的。

今天是周一,一大早从小区开车出来就一直踅摸洗车的地方,走到向阳镇的中下温时,看到有“洗车”的牌子立在路旁,有几个人站在那里。我随口问了一声,洗车吗?一个中年男子答道:洗。由于这里是在村里,洗车的人少些,朴实的中年男子很仔细的洗着车,我找了个小板凳坐在阴凉处抽烟等候。由于是他一个人洗车,在用大毛巾擦车顶时,我还搭了把手。车洗的里外干干净净,我很满意。无意间和他拉呱几句,洗车人长我两岁。我说道:北下温村是有我同学的。他问我是谁?我说名字叫王三只。话音刚落,只见洗车人一下愣在那里,仔细地看着我。当我再仔细看他时,一张记忆中的面孔浮现脑海,他就是王三只——我们的三哥,34年未曾谋面的三哥,这个世界真大也真小!

“三哥”是那时向阳中学(高中)39班同学们集体对他的称呼,三哥长大家一岁且为人厚道,加之他的名字里有个三,故而大家皆称他为三哥。由于赶着去上班,和三哥简单聊了几句,说了说彼此这些年的工作,约定尽快安排喝酒详聊。

独自开车走在路上,一股莫名的情绪涌了上来,这些年,大家不一直都在路上么?各自忙着自己的事,走着属于自己的路。34年,百年人生的三分之一,虽说路走的可能很艰难,甚至很痛苦,很曲折,但是那是人生的历史,还是感到非常的快乐。34年后的老同学邂逅,激动、兴奋,忧伤、惆怅。俗话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友谊就是这割不断的情,分不开的缘。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像是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香醇。无论见或不见,纯真同学情,依然在那里。“老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老同学是一个难解的情结,老同学是一坛陈年的酒,老同学是一本共同的作业。无论相隔多遥远,仿佛你从未走远,无论分别多少年,好像你一直在身边……”。

三哥说我变了,可不是吗,三十多年了,哪能没变化?当年才十六七岁,现在已经天命之年,不管从神态到生理体质,岂能不变。想当年,我也曾少年时光,朝气蓬勃,意气风发,追日逐月,毫不淋漓尽致。而如今,脸上留下的记痕,是时光的刻记。历史的长河里,高中阶段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篇章,但在我们的生命中,却永远是灿烂的。三十几年过去了,淡化了多少零星的记忆,忘却了多少点点滴滴,不能忘却的唯有同学情。

车子行进在太原的滨河东路上,远山的苍黛像一团团浅浅的水墨;如烟的薄雾在轻缓而悠然地游历;走着、走着,心绪化作淡淡的清韵和满河的涟漪,随风漾开。人生的旅途上,山岚轻语,落叶曼舞。轮回的四季中,智者不惑,仁者无忧。时光的每一个碎片,都是一帘闪动着的梦;人生路上的脚步,每一步都是跳动的音符。

常常听周围的人讲:老同学、老朋友聚会时总感叹,岁月如梭、光阴似箭,未免有些伤感,我则不然。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你多大年龄,在父母的眼里你始终是个孩子”。换句话就是“同学的眼里,你永远年轻”和三哥无意间的重逢,似乎激起我年少时的斗志,罢、罢、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为自己加油,——谢谢“三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