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耕和游牧相持那么久,为什么宋以后,就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

 零壹贰012 2022-08-15 发布于湖北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两个不同类型的文明相互冲突,相爱相杀。

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深仇大恨,也有昭君出塞、宋辽百年之好的和平时期,双方常常是互有胜负。

为农耕民族代表的中原王朝,再不济也是能留守江南,偏安一隅。

两个文明各自守着游牧区和农耕区,双方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长达三四千年之久。

但是,自宋朝以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这种布平衡就开始被打破了,蒙古和女真两个游牧民族像“开了挂”一样,突破农耕界线,两次将农耕文明政权彻底灭绝。

文章图片1

究竟是什么冥冥之中的力量打破了这种平衡,又是什么力量给了游牧民族强大的战斗力,让农耕民族直到封建社会结束,再也打不过游牧民族了呢?

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差异

很多人都说是游牧民族本身的侵略特性导致的,但物质决定意识,性格是由环境培养出来的,和种族没有关系。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者,在农耕区域定居以后,就已经完完全全地变成了农耕民族,即使是有些游牧风俗依存,但已经完完全全融入到汉民族里面了。

文章图片2

所以是农耕和游牧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导致的民族性格形成,而并非天生所有。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下的地区。

这一区域的水热条件不能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所以只能任由自然植被的生长,利用这些大草原去养育更多的牛羊,来进行生产资料的获取。

但是牧草的生长速度有限,牛羊的需求无限,牧草的生长是赶不上牛羊所需要的食用量的,于是牧民们就需要不停地搬迁,逐水草而居。

如此一来,游牧民族对草原疆域的需求就比较大,在不断变换放牧区域的时候,对南方水草丰茂的农耕区更是望眼欲穿。毕竟能够安安稳稳地过生活,谁又想居无定所呢?

文章图片3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侵略原因还是食物问题。“食色,性也”,对食物的生理需求是最基础的需求,如果一口饱饭都吃不到,还谈什么和平和发展?所以游牧民族在吃不饱的时候就回来侵略南方的农耕民族。

但是为什么只有游牧民族侵略农耕,农耕民族吃不饱的时候不去侵略游牧民族呢?主要还是灾害承受能力问题。

农耕民族的主要粮食来源是小米、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只要是保存得当,这些粮食存储个一两年是没问题的。

游牧经济抗灾能力过弱

再加上政府征收的粮食税,会统一存储在大的粮仓里,等到旱灾等自然灾害来临,政府稍微赈济,保证灾民能够活命,就能熬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等到下一波粮食收获,灾难自然解除。

而且农耕民族天生就是要种地的,即使是拿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地盘,也不能种地,还要花费大量的兵力来镇守,还不够赔本的。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文章图片4

但是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游牧民族没有粮食作物,能获得的粮食作物只能从农耕民族这边换取。

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往往分属两个不同的政权,农耕政府为了保持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会允许太大规模的粮食交易的,所以游牧民族能得到的粮食还是少数,主要食物还是肉食。

但是肉食的保质期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还是太短了,即使是做成肉干,也很难满足一家人整年的食用需求。

游牧民族储存粮食的方式就是放牧,每一只活着的牲畜都是移动的粮仓,现宰现吃,搭配牛奶羊奶制品,小生活也是相当滋润的。

文章图片5

但是一旦遭遇极寒天气、雪灾,大雪封山,这些牛羊就没了食物来源,大批的冻饿而死。

牧民们的粮仓就算是倒下了,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快速地处理冻死的牛羊尸体,将它们做成肉干,很多的牛羊肉很可能就会腐烂变质,不能在食用。

即使是动作够快,技术够好,将所有冻死的牛羊变成了能够短期保存的肉干,足够一段时间的果腹,但来年的生存资料又去哪里获取?重新圈养牛崽羊羔?

养牛羊的周期至少要一年以上才能够成熟,相比北方半年一熟的粮食作物来讲,生长周期就相当漫长了。

文章图片6

所以,当一旦是雪灾发生,就是整个北方草原的大规模灾难,大批牧民无粮可吃。农耕民族还有国家力量来进行赈济救灾,松散的游牧部落即使是想救灾也是回天乏力。

他们的路只有一条——抢,南下劫掠南方农耕民族手里的余粮。

所以,游牧民族的侵略性一是游牧所需要更多的的草场,另一方面就是灾难承受能力过差,一旦有大灾大难,游牧民族先遭殃,南边的农耕民族就等着战争、被掠夺吧。

文章图片7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后来的农耕民族打不过游牧民族了呢?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非突然就打不过了。

不论是商周还是后来的汉朝,农耕民族这边很多时候还是占优势的。到了汉朝以后,五胡乱华是第一次农耕民族的大败,但好在是守住了长江,西晋和宋齐梁陈在南方苟延残喘。

到了宋朝,军队战斗力就像面人一样,一触即溃。这不是农耕文明变弱了变弱了,而是游牧民族变强了,农耕民族却没能变得更强。

都在哪些方面变强了呢?让我们来一一细数。

1.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实际上是多方面的,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强大,主要靠的就是骑兵,要想知道游牧民族军队变强的原因,就得从骑兵身上找原因。

文章图片8

首先就是马鞍和马镫的发明,让骑兵能够在马上发挥更加强大的战斗力。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骑马都是靠两腿夹住马匹来稳定身体,进行挥刀等一系列操作的。

双脚没有着力点,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所能用上的力气十分有限。

所以我们商周时期的战马大多数时候是用来拉着战车,一个士兵驾车,两个士兵在后面的战车上进行厮杀。而马鞍的发明,则大大增加了骑兵的战斗力。

相比于战车,骑兵的速度更快;相比于没有马鞍,骑兵双脚有了着力点,能发挥的战斗力就更强。

文章图片9

而马鞍的发明时间,大致是在西汉时期(有文献记载但无考古发现)。但此时的马镫仍然是像绷带一样的原始样式,但即使是这样,也能够发挥出游骑兵十之八九的战斗力了。

除了马上科技的进步之外,冶铁业的进步也让骑兵的刀具可以造的更长,更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战斗力。

唐末已经将火药用于战斗,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更是将火药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文章图片10

火药的出现让兵团作战的农耕步兵很是受伤,在加上投石机的远距离抛射,原本拿城池战束手无策的游骑兵也是如虎添翼,攻城掠寨难度大大降低。

2. 制度进步

早期的匈奴和鲜卑族,都是刚刚从母系社会走出来的游牧民族,有着浓厚的母系社会遗风,虽然在地图上看上去疆域十分广阔,但实际上还是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

草原霸主想要发动大的战争,需要征得很多小部落首领的共同意见。

一旦意见不和,或者是损害了某些部落的利益,这个松散的联盟就可能会分崩离析。

所以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常是匈奴、突厥、鲜卑、契丹等等民族之间来回切换,各自称霸一段时间。

文章图片11

但是自从蒙古国开始,游牧民族的松散联盟政权就开始向中央集权开始靠拢了。

如果说原来的部落联盟是西周的分封制,那么成吉思汗将诸侯铲除之后,整个北方草原就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封建时代。

成吉思汗铲除了各部落的割据势力,派遣自己的亲戚、外戚前去统领军队,这样铁木真一声令下就可以统领整个草原的军队。原来的一盘散沙马上就拧成了一股绳,战斗力能不强吗?

文章图片12

原来的松散的部落联盟尚能和中央集权的农耕文明打个有去有回,这一旦在政治制度上平起平坐,那战斗力可就是一边倒的局势了。

此外,还有军功奖励制度、战争分红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革新,使得游牧民族骑兵愈战愈勇。

结语:

制度上无法再压制游牧民族,科技方面又止步不前,此停彼长,农耕民族的劣势逐渐显露,即使是当年的岳飞复了汴京,甚至是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可能还是逃脱不掉灭亡的命运。毕竟,站在时代浪潮的风口之上,哪怕是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