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临床的基本用法及规律(一)

 xiangzhihong 2022-08-15 发布于广东

马建栋

1取物象思维

物象简言之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 取物象思维即借用自然界日常见闻的物象以明理。 取物象思维在中医临床的基本用法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1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在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时, 借用了大量自然界日常见闻的物象以明医理。

案例一: 吴球泉内人, 痢疾后感寒, 月 水适至, 壮热, 头微疼, 口渴, 遍身疼,胸膈饱闷, 烦躁耳聋, 大便泻, 舌白苔, 脉七八至乱而无序。 孙日: 此三阳合病, 春瘟证也, 且投三阳药服之, 柴胡三钱, 葛根、 白芍各二钱, 枳实、 桔梗、 酒芩、 竹茹各一钱, 天花粉八分, 炙甘草、 桂枝各五分。 服后遍身如冰, 面与四肢尤甚, 六脉俱无。 举家及医者皆叹为故矣。 孙日: 非死候也, 盖夜半阴极阳生, 势欲作汗。 譬之天将雨, 必六合晦冥。 诸医成匿笑。 四鼓后果战而汗出, 衣被皆湿, 肢体渐温, 神思清爽, 且索粥。 唯耳尚聋, 腹中大响, 脉近六至, '以柴苓汤加乌梅, 两帖而愈。

此案例中, 医者就是取自然界常见的“天将雨, 必六合晦冥"之象, 来解释患者服药后“遍身如冰, 面与四肢尤甚, 六脉俱无’ ’ 的病机。

案例二: 汪石山治一妇, 每临经时, 腰腹胀痛, 玉户淫虫出, 如鼠粘子状, 绿色者数十枚, 后经水随至。 其夫问故, 汪日: 厥阴风木生虫, 妇人血海, 属于厥阴, 此必风木自甚, 兼脾胃湿热而然也, 正如春夏之交, 木甚湿热之时, 而生诸虫是也, 宜清厥阴湿热。 即令以酒煮黄连为君, 白术、 香附为臣, 研末粥丸, 空腹吞之。 月 余经至。

此案例中, 汪石山对“玉户淫虫出’ ’ 病因病机的解释即取“春夏之交木甚湿热之时, 而生诸虫"的自然界物象, 推论此病乃“风木自甚, 兼脾胃湿热’ ’ 所导致。

又如近代医学大家张锡纯在解释肺热咳嗽的病因时认为: “证脉合参, 知系从前外感之热久留肺胃, 金畏火刑, 因热久而肺金受伤, 是以咳嗽。 "【5l“金畏火刑"导致“肺金受伤"就是取人类生产实践中的火灼金之“象’ ’ 以明医理。 还有现代名医丁甘仁在解释喉痹声音不扬的机理时认为是“金碎不鸣"∞1, 也是取自然界事物功能状态之象以明医理。

1. 2确立临床诊断与治法

医者在确立治则治法时也大量地运用了取象思维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一些取象思维的治疗方法, 如. “逆流挽舟’ ’ 、 “提壶揭盖"、 “釜底抽薪"、 “增水行舟"、 “蓄鱼置介"等, 往往能够独辟蹊径, 手起沉疴。

案例: 叶赫那拉氏(慈禧), 女。诊查: 五月 初八日臣张仲元、 赵文魁请得老佛爷脉息, 左关沉弦, 右寸关滑而近数。辨证: 表感已解, 内热必轻, 唯胃气欠和, 蓄滞不清, 以致大便下痢, 右腹中作疼。治法: 谨拟升阳明和胃分利之法调理。处方: 炒杭芍三钱、 东楂肉四钱、 葛根二钱、 黄连一钱(研)、 炒薏米三钱、 炒扁豆三钱、 桑叶三钱、 甘草二钱药引用猪苓三钱。

此案例为御医用升阳明和胃分利法治疗下痢一例。 其治疗方法的确立, 正如本案例按语所说: “方用葛根、 桑叶升阳明而解表邪, 热郁与表闭全能l夭l升阳解表而病解。 此喻嘉言逆流挽舟之法。 "

案例: 雷× X, 男, 49岁。 初诊: 1972年6月 21日。

主诉: 全身浮肿一个月 。 一月 前给生产队放水, 日夜劳作, 时夜间在外露宿, 开始恶寒发热, 全身尽痛, 咳嗽吐白色泡沫痰, 咳甚则颜面浮肿, 小便不利。 在县医院住院治疗, 曾用抗生素及利尿西药, 开始有效, 但停药又肿, 继则全身肿胀, 喘不得卧, 腹胀, 尿闭, 嘱其出院料理后事。 但回家一周不死, 家人不忍, 遂请郭老诊治。诊查: 全身肿亮, 倚椅而坐, 喘不得卧, 呻吟不止, 全身痛甚, 无汗, 阴器肿亮,小便点滴难出, 鼻流清涕。 舌暗红, 无苔, 但汪汪有水, 脉沉紧。辨证: 寒湿浸淫, 肺气闭塞, 少阴寒化, 凉遏冰伏。治法: 解表温里, 表里双解。处方: 麻黄 /附子(先煎)、桂枝、生姜、细辛三剂, 附子先煎1-2小时, 后入余药再加水适量, 煮15分钟, 取汁温服。二诊: 前方药服一剂, 觉身体微微发热, 没出汗, 但小便如泉之流, 昼夜尿出半桶, 肿消喘平, 身疼皆除, 只觉困乏无力嗜卧。 舌淡红, 少苔, 脉沉弱。 急宜健脾培土以运水湿, 以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脾胃, 嘱其热粥调食以复胃气, 病渐痊愈。

此案例中确立的治法为解表温里, 表里双解。 治水肿而用解表之法, 是取“提壶揭盖’ ’ 之意。 正如本案按语所指: 方用麻黄辛温入肺与膀胱经, 虽日发表, 实为开肺;附子辛热, 入心、 脾、 肾经, 走而不守, 温阳之要药; 细辛入肺、 肾经, 有利九窍之功,上助麻黄开肺如提壶揭盖, 下利肾窍如决堤开流。

又如现代名医施今墨用生阳利尿、 调和水火法治愈癃闭一例中, 医者明确指出:因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而导致小便淋漓涩痛而尿意频频。 治用炙升麻、 嫩桂枝生清阳而浊阴自降, 视为提壶揭盖法。

案例: 何×, 女, 40岁。初诊: 1 968年2月 。主诉: 因发热待查, 中西医治疗四十天未效。诊查: 形体消瘦, 神志清醒, 精神萎靡。 证候为发热朝轻暮重, 夜间时有谵语, 恶寒无汗, 口苦渴, 喜热饮, 小便短赤, 腹部胀, 多日未解大便。 脉沉细数, 舌质红紫, 苔厚浊、灰黄而干。辨证: 热结阳明, 热久伤阴。 热久则伤津, 津亏无以濡润大肠, 故大便闭。 邪热结于里, 故发热不退而日晡更甚。治法: 通便泄热, 增液滋阴。 先用泻下则热自退, 譬如釜底抽薪, 水自不沸。 但因其热久, 阴津亏损己甚, 必须兼以养阴增液才能周到, 若单纯用养阴清热不仅热不退,反而起不到养阴作用。处方: 增液承气汤加减。

此案例为现代名医陈典周用通便泄热、 增液养阴治愈热结阳明、 热久伤阴证一例。 本病例高热、 便难、 腹中胀满, 证明病情已在阳明; 如不为之攻下, 坐视病情曰趋严重, 难免发生他变。 今治用增液承气汤, 一面养阴增液, 一面釜底抽薪。

1. 3指导临床用药组方

据李时珍《奉草纲目・卷四十二》 记载: 蛇蜕“入药有四义: 一能辟恶, 取其变化性灵也, 故治邪僻、 鬼魅、 蛊疟诸疾; 二能去风, 取其属性窜也, 故能治惊痫、 癫驳、喉舌诸疾; 三能杀虫, 故治恶疮、 痔漏、 疥廨诸疾, 用其毒也; 四有蜕义, 故治翳膜、胎产、 皮肤诸疾, 会意从类也。 "可见取象思维方法在中医学认识中药功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中医学常用的“以皮治皮’ ’ 、 “以脏治脏"等方法, 都是取象思维方法的应用, 并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取象思维方法是人类认识中药功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中医学临床中的组方用药起着指导作用。

案例: 刘×, 女, 32岁。 初诊: 1 975年7月26日。患者平素汛期延后, 经量较少。 1970年初孕未足三个月 流产, 两年后又流产一次。1975年4B起月 经停潮, 已三月 余, 又出现阴道出血现象。 西医诊为“习惯性流产” 、“先兆流产” , 经注射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未见好转, 乃来就诊。主诉: 阴道流血, 淋漓不止, 月 经量少, 四肢乏力, 腰酸腿麻, 口淡不渴, 近一周来饮食减少; 大便每日两次, 稀薄不实。诊查: 舌质淡红, 脉沉而弱。辨证: 脾肾双亏, 胎元失固。治法: 温肾助阳, 益气安胎。

处方: 桑寄生129、 菟丝子159、 续断129、 阿胶159、 黄芪129、 炒白术129、 砂仁69、 杜仲99

二诊: 上方每日一剂, 连服四剂, 阴道流血减少, 腰酸消失, 便成形, 转为日解一次,但仍觉四肢乏力。 原方稍事加减, 令每日一剂, 再进四剂。生黄芪159、 炒白术99、 杜仲69、 续断99、 阿胶129、 菟丝子129、 砂仁69、 木瓜99

三诊: 流血停止, 诸症大减, 饮食转佳。 嘱其照二诊处方各种药物量减半, 改隔日一剂, 坚持服用两个月 , 以巩固疗效。 注意休息, 遵照《内经》 “食养尽之” 原则, 增加营养, 促进康复, 保证胎元安固。

此案例为名医张志远用坚肾安胎法治先兆流产一例。 本案按语在分析其用药组方时指出: 菟丝子“蔓延草木之上", “善吸他物之气以自养", 涩精固脱, 温而不燥,同杜仲、 续断相配伍, 煦化肾阳, 与自术为伍可“益气力, 肥健人"。 医者在处方中大量应用菟丝子正是取菟丝子“蔓延草木之上", “善吸他物之气以自养” 之象, 而用于临床以保证胎元安固。

案例: 居左头痛如劈, 筋脉掣起, 痛连目珠, 舌红绛, 脉弦数。 此肝阳化火,上扰清空, 当壮水柔肝, 以熄风火。 勿可过用风药, 风能助火, 风药多, 则火势有更烈之弊。小生地四钱、 生白芍二钱、 粉丹皮二钱、 生石决(先煎)八钱、 薄荷叶诟下)八分、 甘菊花三钱、 羚羊角片(另汁 )四分、 夏枯花一钱五分、 黑山栀二钱、 黑芝麻三钱、 嫩钧钧(后入)三钱

在此例中, 现代名医丁甘仁先生明确指出: “勿过用风药, 风能助火, 风药多。则火势有更烈之弊。 ” 很明显, 丁老在此临床用药时是应用了取物象思维的方法。 

又如现代名医蒲辅周治一风热感冒患者, 方用桑叶、 菊花、 竹叶、 薄荷、 竹茹、枇杷叶等大量质地清轻之品。 因肺处高位, 根据“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之理而用之, 也为取物象思维方法的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