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平江县令起步的北宋名相—王旦

 天鹅山人 2022-08-15 发布于湖南

       王旦(957—1017),因生于凌晨,取名旦,字子明,河北东路大名府莘县人。先天相貌较丑,脸、鼻稍偏,喉部突起,有异人相。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二十三,登进士第(苏易简榜),授大理寺评事。不久,任岳州平江县令。在平江县,民间久有传闻,官吏办公的住所有怪物作祟,闹得人夜不安宁,胆怯者不敢居住。王旦上任入住的前夜,有守卫官署的门吏,听到群鬼长啸大呼:“宰相公要来了,我们快逃命。”自此以后,闹鬼之事绝迹。传闻虽有些荒诞,但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王旦的尊崇之情。还有一传说,暑天青黄不接时,王旦到乡下访贫,在大树下休息,地上的蚂蚁会离他席坐的地方数尺,并不侵袭。见者甚感奇异,皆言贵人之福也。在平江任职四年,年龄虽少,才识过人,他推行惠民政策,以德教化士民,邑境翕然,百姓安居乐业。转运使赵昌言假道平江,很欣赏王旦的施政方略,对其政绩大加褒扬,认定他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才俊,仅凭一面之交,就将女儿许配给他。不久,王旦在平江组合了家庭。
       王旦为官勤勉,政绩卓著,仕途一马平川。雍熙元年(984),王旦带著身孕的妻子离开平江,监潭州(今长沙)银场。是年,王旦长子出生,为纪念太宗改元“雍熙”,取名王雍。不久,入为著作佐郎。二年,迁殿中省丞,通判郑州。四年,改通判濠州。淳化二年(991),拜右正言、知制诰。三年,加虞部员外郎、知考课院。太宗嘉其识体,改礼部郎中。至道元年(995),知理检院。二年,进兵部郎中。咸平二年(999),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三年,拜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以工部侍郎拜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真宗亲徵澶州,王旦随行。未几,商王赵元份病重,王旦即先行回朝接任留守,十余日不入家门。二年,加尚书左丞。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登上宰相之位。大中祥符三年(1010),任兵部尚书,知枢密院、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总理朝廷重大事务。
       王旦气度雍容,德才兼备,胸藏锦绣而锋芒不露。宋名臣钱若水称其为“栋梁之才”。王旦掌管选拔官吏的考课院,太宗多次嘉其“识大体”。真宗每次退朝,都目送王旦下堂,常对身边人说:“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内外政务大事,真宗都放心交其处理。王旦日理万机,终日无少怠。
       王旦为官清正。身为宰相,不少人想投靠门下,王旦刻意回避,退朝后独坐一室,不管谁来拜访,一概不见。他重视人才选拔,求贤若渴,只要发现了好苗子,总是倍加爱护,推荐重用。寇准权枢密使,常在真宗面前说王旦的短处,而王旦人前人后总是称赞寇准。真宗问其原因,王旦说:“我当宰相久了,处理政事很多,过失也肯定不少,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正是他的忠诚、正直之处。”真宗因此更加看重王旦。寇准因事免官,托人求王旦疏通复职。王旦没有答应,寇准不悦。不多日,寇准被任命为胜武军节度使,向真宗谢恩时,真宗告知,乃王旦举荐,寇准十分惭愧。王旦临终之时,真宗让他推荐堪为相者,王旦举荐了寇准。由于王旦任人唯贤,素恶官场投机钻营,许多官员对他有偏见,甚至恶语中伤。直到王旦死后多年,人们才从以前的奏章中,知道当朝很多大臣是经他举荐而居要职的。 
       按常例,地方官上任要向宰相辞行。王旦在接见赴任官吏时,总是用一两句话指出当地现状及问题,使他们明白到任后应当做什么。江淮转运使薛奎向他辞行时,叮嘱了一句话:“东南民力竭矣。”薛奎马上明白了治理的重点,甫下车,整顿吏治、轻徭薄赋,使东南民力得以复苏。江西转运使张士逊辞行时,王旦说道:“朝廷榷利至矣。”张士逊到任后,治猾吏,除宿弊,奏请减免杂派杂税,使流亡渐归,民得安堵。两人都成为名噪一时的能臣。
       天禧元年(1017)春,王旦因病多次恳求辞职,真宗允之,仍受宰相俸禄。初秋,王旦病重,真宗数遣内侍问候,并亲赐粥饭、御药。九月初十,王旦病逝。真宗废朝三日,亲临致祭,诏令京城内十日不举乐。追赠王旦为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配享真宗庙庭。王旦棺柩初厝于河南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归葬于山东莘县城关镇曹庙王村东北。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佚。 



参考资料:
1、宋史  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第四十一  
2、续资治通鉴  卷三十三
3、清同治《平江县志》卷三十五
4、89版《莘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