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防治温燥不要随便滋阴,用这个汤方,清热润燥止咳

 才笑看风云 2022-08-15 发布于河北

温燥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邪气,一般在秋天容易感邪,因为秋天天气逐渐开始从夏天的潮湿转变成干燥,同时加上刚刚从夏天转换而来的热邪,两者夹杂着,就成了所谓的温燥。

温燥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干燥,口干,鼻干,咽干,有时候会有鼻腔出血的情况,大便有时候偏干,小便短黄,咳嗽,痰黄量少,有的时候痰中带血。

温燥伤及了身体的阴液,所以才会出现身体各个部位干燥。同时,温邪还能煎着津液,津液煎着之后,就变成了痰液,而且这种证候的痰液是很黏稠的。

那么,大家要是在自己身上感受到了温燥,应该怎么解决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方子,主要的适应证是感受温燥之后,身体各个部位偏干燥,并且有咳嗽、咳痰等表现。
图片

方子的名字叫作桑杏汤是针对温燥之邪,伤耗肺津之病的代表方剂,出自清·吴瑭的《温病条辨》,原方说:“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主要的用药有桑叶、香豉、象贝(浙贝)、栀子皮、梨皮、沙参、杏仁。

方中桑叶辛苦气平,轻宣燥热,以扬外邪;杏仁苦辛温润,内降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辛凉解表,助桑叶轻宣透热;象贝母清热化痰,助杏仁宣肺止咳;沙参甘寒,润肺止咳,养胃生津,共为臣药。栀子皮质轻,清上焦肺热;梨皮润肺清热,化痰止咳,均为佐药。

诸药合用,外以轻宣燥热,内以凉润肺金,共奏辛凉甘润之功。何廉臣评说:“此辛凉宣上,甘凉润燥之方也。凡秋燥初起,必在肺卫,症必喉燥而咳,右脉数大。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温燥之邪郁闭在体内,千万不能随便去滋阴。因为温燥初起虽有“燥”象,但毕竟以外感表邪为主,故治疗仍应着重驱邪外出,适当注意润燥。所以应该做的就是开一道口子,使得邪气能够透发出去,桑杏汤就是如此

如果是用滋阴的方法会怎么样呢?那就是暂时会缓解一些燥热的症状,但因为是将邪气压制下去了,所以在不久之后,会有一个更强的反击。

也就是说感受了温燥之邪,千万不要用炖梨汤之类的很滋补的药物,这些药物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病情,但却不是长久之计。
图片

这个方子是有固定的用量,因为要是温邪更重一些的时候,清热的药物就会用得多一些;要是燥邪更严重的时候,滋阴润燥的药物就用得更多一些。所以这个具体用量,要根据个人的身体实际情况,再决定药量。

参考用量:桑叶3克,杏仁4.5克,沙参6克,象贝(浙贝)3克,香豉3克,栀子皮3克,梨皮3克。上药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一次服,若病情较重者,可再服一剂。

温燥初起病情尚轻浅,故本方药量较轻,吴鞠通说:“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但若燥热而阴伤已甚者,可用清燥救肺汤,以收清燥养阴之功。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图片赞'和'图片在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