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兴社十三太保其实是15人:一人受邓小平接见,一人被老蒋枪决

 古稀老人赵 2022-08-15 发布于北京

太保,官职名,在我国封建王朝中,太保与太傅、太师并称“三公”,是正一品的大官。

经常看清宫剧的人经常会看到谁谁谁被封为“太子太保”,这个官相比“太保”来说就低了一级,属于从一品名誉称号,只有待遇,没有实权。

文章图片1

按理说辛亥革命溥仪退位,封建王朝就已经结束了,官职也应该有新的叫法,然而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中,有15个人依然延续了封建时期的官职称呼,被世人称为复兴社“十三太保”。

他们乃是蒋介石最为信任和器重的一群人,能力出众,权倾一时,而各自的结局却天差地别。

明明是15个人,为何被称作“十三太保”而不是“十五太保”?这个“太保”的含金量又有几分呢?

文章图片2

“十五太保”还是“十三太保”?

蒋介石有两个身份最为世人熟知,一是中华民国的总统,二是黄埔军校校长。

但凡是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国民党高官,都更愿意称呼蒋一声校长,蒋介石也非常喜爱这个淡化官职,强调师承门派的称谓。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日子很是难过,日本人的蠢蠢欲动和共产党的日渐壮大让他感觉到了空前的危机。

高处不胜寒,压力山大的蒋介石有苦难言,这一肚子邪火总得找人发作,对宋美龄发作,不敢,这时候刚结婚没几年,而且宋家他也得罪不起,那就只能找自己的得意门生当出气筒了。

文章图片3

1931年冬,蒋介石把贺衷寒、邓文仪、刘建群等十几个人叫到家里,关上大门,凌厉的眼神从这群人身上逐一扫过,随即换上一副哀怨的神情,长叹了一口气。

几人不解缘由,也不敢说话,只能战战兢兢地站在原地,虽然心跳飙升,却仍努力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

见这帮木头脑袋还不开窍,蒋介石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叱骂道:“现在是什么形势,日本人都欺负到我们头上了,共产党还给我到处添堵,你们自诩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我平时是怎么对你们的。可怜我的那些好学生啊,怎么都死绝了啊,剩下你们这群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我们的党没有力量,革命就要失败了!”

文章图片4

这十几个人可都是国民党内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一直都是横着走的,突然被蒋介石骂得狗血喷头,脸上青一阵红一阵,非常尴尬。

蒋介石见众人不说话,又发出了一声长叹,仿佛瞬间老了10岁,他懒得再看这群人,淡淡地说了一句“散会”便转身上了楼,只留下一群不知所措的“高材生”们愣在原地。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额头冷汗直冒,郁闷至极,便相约餐馆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分析蒋介石的真实用意。

作为“黄埔三杰”的贺衷寒,到底是跟着蒋介石多年的老人了,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脑海中灵光一闪,对他们说:“校长的意思我想明白了,他当下最苦恼的就是日本人和共产党的动向太难琢磨,我党的动作总是慢了半拍。如果由我们成立一个秘密情报组织,把敌人的动向提前摸得一清二楚,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破坏,那我党自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图片5

贺衷寒

众人一拍脑门,这才恍然大悟,纷纷称赞贺衷寒人中龙凤,揣摩上意的本事一流。

趁着酒兴,大家要给这个特务组织起个响亮的名字,既然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那就叫“中华民族复兴社”吧,简称复兴社。

有了明确的目标,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人们推举贺衷寒、酆悌、腾杰、康泽4人筹备“复兴社”的具体事宜。

1932年3月1日,在蒋介石的批复下,复兴社在南京秘密成立,蒋介石是“真命”社长,贺衷寒等15个特务头目自称“太保”。

文章图片6

其实蒋介石非常清楚,特务组织是见不得光的,是跟他费尽心思打造的人设背道而驰的,所以绝不能明说,只能让下属自己去悟,可见他城府极深,精通领导厚黑学。

这就是蒋的笑里藏刀,这就是蒋的表里不一,一边要做见不得人的丑事,一边还要给自己立贞节牌坊,同时他也想好了退路,万一今后复兴社的事情败露,他完全可以找贺衷寒来当替罪羔羊,让自己全身而退。

我们说回到“复兴社”的人事架构,其实它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聚义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这帮人一开始就是参考这个模式建立的。

文章图片7

水泊梁山有一百单八将,还有各自的星宿和外号,有着严格的座次排序。一开始,复兴社的十五太保也是有排位的,顺序如下:

大太保,贺衷寒。复兴社的始创者,也是出力最多的。

二太保,邓文仪。主要负责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

三太保,刘健群。不是黄埔的嫡系军官,但是文笔绝佳,能说会道,是社里的点子大王。

四太保,康泽。黄埔三期,除了复兴社,还是别动队和三青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五太保,胡宗南。名气最大,是黄埔系学生中进步最快的,第一个被授予上将军衔。

六太保,桂永清。主要负责对特务进行培训。

七太保,郑介民。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接班人,特务经验非常丰富。

八太保,潘佑强。这人是蒋介石的“铁粉”,一直把蒋介石奉若神明,完全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在复兴社里一直是另类的存在,除了蒋介石所有人都不喜欢他。

九太保,葛武柒。没啥大本事,喜欢搞表面功夫,一直想让复兴社所有人都穿蓝色制服,要搞一个“蓝衣社”,只可惜大家都不买他的账。可是倔强的葛从此之后自己天天穿蓝色的衣服,似乎对这个颜色情有独钟。

十太保,梁干乔。属于理论家,以研究反共理论,给蒋介石的公开讲话提供素材。

十一太保,肖赞育。品性端正,办事能力强,却有些与世无争,不参与各派斗争,一门心思读圣贤书,比较超脱。

十二太保,曾扩情。主要负责国军的政训系统,致力于提高士兵的政治素养,让他们一心一意为国民党卖命,坚决对抗共产党。

十三太保,腾杰。法西斯的狂热信徒,是复兴社的第一任书记。

十四太保,酆悌。复兴社第四任书记,革命青年同志会和中国童子军总会主任秘书。

十五太保,杜心如。关于他的记录比较少,只知道是黄埔一期的学生。

文章图片8

既然是复兴社“十五太保”,怎么会缩水成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十三太保”,有哪两个人的名字被拿掉了呢?

在这15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3个人有些另类:

十五太保杜心如,记录少,存在感弱,本身就排在老末;九太保葛武柒,搞服装设计的,没什么本事;八太保潘佑强,人际关系太差,不合群,被排挤。去掉这3个人,增加1个特务处处长,未来的军统头目戴笠,就凑成了复兴社“十三太保”的最终阵容。

文章图片9

“十三太保”是《说唐全传》中的英雄人物,里面有鼎鼎大名的秦叔宝、罗方、薛亮等人,复兴社自称“十三太保”也是想以此给自己脸上贴金,为他们日后的种种恶行寻找精神寄托。

所以说十三太保只是复兴社部分高层人物的一种意淫罢了,复兴社并不只有他们13个人,而是一个功能完善、机构复杂、人员众多的特务组织。

我们今天不说复兴社成立后到底迫害了多少共产党员,造成了两党之间多少无谓的内耗,让日本人钻了空子长驱直入,就说一说“十三太保”中有代表性的2个人物。

他们本是同门,后来的发展和命运却大不相同,有人仕途平顺福寿双全,有人被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其中缘由着实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10

“十三太保”中的老寿星

邓文仪(1905-1998),活了93岁,是十三太保中最长寿的一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文仪投靠了蒋介石,一直是蒋最为倚重的亲信。

1928年到1934年,邓文仪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副官,想面见蒋介石的高官,都要先过他这一关,属于阎王殿前看门的小鬼,权力极大。

加入复兴社之后,邓文仪积极响应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计划,并主编《“剿匪”文献》,充分发挥了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特长,大搞反共宣传工作。

此后,邓文仪的仕途步步高升,从武官、政治部主任做到陆军少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国民党中央委员,1948年9月22日,晋升为陆军中将。

文章图片11

邓文仪的平步青云自然得益于蒋介石的庇佑,1949年,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不得不逃往台湾,邓文仪作为亲信,自然也一路随行。

在台湾,邓文仪先后担任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行政院内部政务次长等重要职务。

60年代以后,邓文仪厌倦了政界的尔虞我诈,辞去了党内党外的一切职务,皈依道教,并于1983年成为台湾道教总会理事长,后来又担任台湾中国民主和平统一策进会主任。

蒋介石去到台湾后,对大陆的政策一直是“不接触、不来往、不谈判”,而随着邓小平“一国两制”概念的提出,台湾和大陆的关系开始有所破冰。

文章图片12

邓文仪作为台湾破冰之旅的引路人,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两次秘密出访大陆,还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的亲切接见。1998年7月13日,邓文仪寿终正寝,享年93岁。

在“十三太保”中,邓文仪的寿命最长,一生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坎坷,一方面得益于蒋介石的庇佑,一方面也是他政治智慧的体现。

作为“十三太保”发起人的贺衷寒,他也跟蒋介石去了台湾,可是上世纪60年代,因为处事太过于耿直,言辞太过于犀利,深陷“想搞分裂运动”的流言之中,落得个郁郁而终。

相比起来,邓文仪的急流勇退,主动皈依就显得非常明智,大有先贤刘伯温的影子。“识时务、知进退”正是邓文仪的处世哲学,老大憨、老二精的民间谚语用在贺衷寒和邓文仪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文章图片13

“十三太保”里的倒霉蛋

贺衷寒是“十三太保”大多数成员的缩影,到达台湾后,基本都被剥夺了实权,给个象征性的虚衔养老,虽然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但是物质生活还是超过大多数人的,算是比较幸福了。要说起里面最倒霉的,不得善终的,就唯有酆悌一个。

1938年10月,酆悌在长沙做警备司令。此时的酆悌已经是少将了,少将做警备司令,有些高职低配的意思。

不过我们要强调当时的战争形势,日本已经占领了上海、武汉、南京等地,蒋介石政府不得不迁往重庆,长沙作为中转站屯有重兵。所以让酆悌驻守长沙,倒也不算埋没了人才。

文章图片14

酆悌

眼看日本人在身后穷追不舍,蒋介石荒唐地想出了一个“焦土抗日”的点子,11月初,蒋来到长沙召开军事会议,会上专门讨论放火烧城,让日本人无法居住的方案,酆悌作为当地警备司令列席,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日后这一“焦土抗日”计划的具体执行者。

1938年12月9日,熊熊大火呈燎原之势在长沙城蔓延开来,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两夜,美丽的星城长沙如蒋介石所愿成为了一片焦土。

据统计,共有3000多人葬身于火海之中,可笑的是,日本人却根本没有进攻长沙,蒋介石的这场大火白烧了。

文章图片15

长沙变成人间炼狱的事情一出,立刻引起了国人的愤慨,军队人为纵火的事情也很快就被爆了出来,各种集会游行示威让蒋介石如坐针毡,他明白必须要做点什么来平息群众的怒火。

这时蒋想到了酆悌,他准备用酆悌的人头来买自己的平安。

就这样,酆悌被军事法庭特事特办,从速从快判决,以纵火罪、玩忽职守罪的名目判处死刑。

11月20日,酆悌等三人被押赴刑场,吞弹而亡,就这样不明不白当了老蒋的替死鬼。

明明只是奉命行事,却无端背负了千古骂名、不得好死,酆悌的遭遇绝对是“十三太保”中最惨的,没有之一。

复兴社“十三太保”出身不同,经历不同,却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最后又因为各自的选择和性格不同,走向了人生的岔路口。

文章图片16

邓文仪的幸运,在于他始终能够洞察局势,善于避开斗争漩涡,明哲保身;酆悌的不幸,是他不懂坚持原则,如同机器一般执行上级的指令,心中没有国家和人民。

战争年代的人们,选错的代价是很残酷的,复兴社“十三太保”的命运,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