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曾经爱读的杂志《故事会》《读者》《知音》,为何风光不再了

 品讀历史 2022-08-15 发布于广东

时代抛弃你不会跟你打一声招呼。的确,时代就是这么残酷。童年的时代,总会为能买《读者》或者是《青年文摘》、《大众电影》的书籍,从父母给的零花钱里节省出来。偶尔也会在同学的书桌堂里能看到《故事会》,让人看得津津乐道。

文章图片1

《读者》在八十年代叫《读者文摘》,当年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火得不得了!在那些曾经女性读者对于《知音》特别的青睐,无论男男女女总会有一个人读过或者买过《读者》《知音》《故事会》这一类的书籍。怀念这些杂志,怀念读杂志的日子。《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是那时我闲暇时的精神粮食。《读者 》《青年文摘》《大众电影》当年每期必买,现在家里整整一大箱

文章图片2

我曾经就喜欢看《知音》经常买,它陪伴我度过了二十多岁的光阴,它报道很多女性成长励志的故事,对女性有激励引导作用,它讲的情感故事,各种案例对女性有教育意义,让女性避免上当受骗,避免踩坑

《家庭》、《家庭医生》、《家家乐》、《人之初》等杂志呢?青年时代真的非常喜欢看这些书,学到了很多很多!那时候每月一刊,每次外公拿回来看完就我看,记得是小学四年级开始看,一直收集了一个纸箱的家庭杂志。时间再也回不去了

文章图片3

我的很多事物认识都来自课外阅读,从最早的《作文周刊》《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林》《故事家》《故事精选》小时候的书籍让我学会了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名人趣事,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技巧。走上社会《读者》《意林》《读者文摘》《视野》,她们一直在温暖着我,心存善良,心怀感恩,懂得舍弃。记得小时候的一句名言,那衣服装扮自己,不如拿知识武装自己

文章图片4

一个时代的读物,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前的时代慢节奏,以前依靠书信往来,车马出行。当时人们的读物比较单一。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这几本书是我的最爱!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钱,但只要爸爸妈妈给了零花钱,我都是攒起来到书报亭去买上几本杂志,这些书陪我渡过了最难忘的青春年少时光。转眼已到中年,现在大街小巷已看不到书报亭的影子了,感叹呀!

犹记得当年缩衣节食省钱买杂志,报刊亭老板总是给我留着我的最爱那几本《读者文摘》《青年文摘》《故事会》还有那眼巴巴恨不得翻遍裤兜看还有没闲钱买的郑渊洁的《故事大王》

记得好多年前可爱看故事会还有知音了,但是新的好像五六块钱一本来着吧,但是去路边摊买过期旧的只要一两块,每次都是去书摊挑旧的,又能看书又省钱

文章图片5

为什么现在的人们怎么不买杂志看了呢?如今看来为何荒唐又反智

《知音》喜欢用剧透的标题来博人关注,这是它的硬伤,一个标题夸张到窥尽当事人感情秘史,有点像一位喳喳呜呜传播别人隐私的大妈,尽管也可以说劝人向善生活检点,时间久了难免被嫌弃。

知音的文章看多几期你会发现都是一个样,只是把场景和主人公换一个,所以有个名词:知音体,读者原来叫读音文摘,就是抄书报的过来,至于故事会我买了几十年,有些长篇故事还拍电影了。是老少皆宜家庭期刊,高峰时由一月一期更改为一月两期。自莫太君拿奖后故事会刊登他几篇文章片段后,我直接戒买故事会了。记忆犹深某片大说一个县演剧团到山村演出,几个月后出了一个寡妇,村里十几妇女同时生的小孩个个样子都像剧团小生。从此不再购买故事会编辑部的任何产品。

文章图片6

当今读者多数是手机掌上阅读,纸媒阅读者真是少之又少,为了迎合读者见奇思读,荒唐反智也就不足为奇了!《读者》《知音》《青年文摘》这些曾经的文坛精英,一扫而过,一个时代一种传媒、一种工具、一种便于操作的流承,这是很自然、顺民心、学成快的……

读者和故事会,都是比较正面的,积极的。小时候看还是好的,形成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但是长大之后会发现,世界没那么黑白分明,所以不在看了。加上网络时代到来,这类杂志,销量必然会下滑。

所有书籍除教本外,科研书籍等可以作为捧在手里读物外,其他想读的书都在手机里,抛弃了书本但没有抛弃内容,也吸收书本的精华,因为时代变了,装文化摆一墙书已经是惹尘的烦恼!不纠正认知不行了!

文章图片7

读者变得'挑剔'了,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故事》我写作的启蒙,而且在那个媒介匮乏的年代,纸媒就是精神食粮,故事会早期有许多的国外故事转载,也大大丰富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眼界。适合初中高中的孩子读(和语文考试一类的)。成年人就很难爱读书了,因为都是老江湖。

八几和九几年的《故事会》那是真好看,故事精彩,而且没广告。零零年之后的《故事会》一言难尽,广告能占半本书,故事质量极差,还分了半月刊,重量不重质。

文章图片8

当年文化贫瘠,这些杂志丰富大家的思想与情感。随着改革开放,思想丶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大家认知高度广度变化,舍弃这些杂志非常正常。《读者》、《知音》、《故事会》,为什么都不行了,因为年轻人喜欢第一视角的深度沉浸式阅读体验,投入了知乎的怀抱。

说白了读者,知音在哪个互联网落后年代,里面的文章在当时阅历不足,知识面,认识低下年代给人初次读感觉耳目一新,懂得道理!现在回头看,那些文章无异于鸡汤文,无根之木,有的文章在现在看来就是误导人!读者杂志风格已变了!不再清新,积极向上!而是太多的西方文化文章!外国人事迹!好多文章看了不知所云!没有收获!不知寓意如何?!青少年还不如不看!

文章图片9  

智能手机的浪潮一来,信息舆论的浪潮裹挟着每个人飘向一个个未知的远方,以前单一的信息获取链让报刊杂志纸媒成了真正的舆论缔造者,舆论的独裁者,往往这样的结果就是被新兴市场摧枯拉朽般的击垮,落后的始终是落后的,不管是思想的还是物质的。这些杂志以前确实是很多人的精神粮食,进入互联网时代,这种收费的纸媒显然比不上低廉的新媒体吸引大众,所以迟早会被时代发展波浪淘汰,确实遗憾!新时代有新的精神粮食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才会更好!

我认为让这些书失色的原因还是手机的普及。现在是个快餐时代,多媒体文化触及每个角落,而书籍毕竟存在有它的局限性,一句话:多数人看手机屏幕的吋间绝对比看书的时间多的多了。网络发达了,很少还有人能静下心来读纸质书。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相信这些杂志依然很畅销。这些书是自己青春的梦幻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