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十国之五龙闹德胜

 阿伊诺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2020

10/28

07:35


皇帝流水线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承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一句名言。在五代十国时期,只要手里有兵有钱,就有了当皇帝改朝换代的资本。这就导致五代十国时期皇帝特别多。而占据中原地区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一共只有短短的五十三年(907年—960年),先后有十几位皇帝执政。那么意味着,很多皇帝他们很可能都一起共事过,而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如果天上掉下一块砖头,同时砸死几位皇帝,在那个时代,绝对不是一句玩笑话。

五代的开国皇帝,主要出自两个系统,一个是朱温系,一个是李克用系。两个系的老大,朱温和李克用,本来都是唐朝公司的高管。在唐朝公司解体后,各自带领一帮手下,开始了自主创业。朱温比较干脆,直接创立了大梁集团公司,史称"后梁"。公司的负责人先后是他和他的儿子朱友贞(其实中间还夹了一位,但是早早就下课了)。李克用对原唐朝公司充满了感情,因此一直顶着唐朝晋分公司经理的职务干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儿子李存勖接班后,把公司做大做强,终于又竖起了唐朝公司的金字招牌,自任董事长,史称"后唐"。后唐在兼并了后梁之后,又换了几任董事长,公司的名称也不断变化,分别叫"后晋","后汉"和"后周"。后面的几任董事长均是企业内部员工,他们间的具体关系是(中间略过数位盒饭皇帝):

李存勖:后唐庄宗,晋王李克用亲子,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李嗣源:后唐明宗,晋王李克用的义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的义兄。

李从珂:明宗义子,李从厚义兄,后唐末帝,被明宗石敬瑭取代。

石敬瑭:后唐明宗女婿,后晋开国皇帝(晋高祖)。

刘知远:石敬瑭部下,后汉开国皇帝(汉高祖)。

郭威:刘知远部下,后周开国皇帝(周太祖)。

在后唐和后梁掐架的时期,这六位,虽然在一个公司,但因为级别的关系,基本不在一起办公。但历史是个出人意料的编剧,在德胜城的争夺战中,前面五位全部出场,和当时的后梁军队狠狠的斗了一次,这场争夺战中由于郭威还没有参军入伍,所以本文的标题就叫五龙闹德胜,否则就应该叫"六位帝皇玩"了。好了,玩笑开过,言归正传。这五位在德胜城到底干了什么呢?诸位别慌,听我慢慢道来。

生子当如李亚子

说起李存勖,在五代十国的所有皇帝中,他的个人武力值应该是最高的。他不仅自己能打,还善于带着手下打大仗打恶仗。他小时候随父亲李克用去见唐昭宗,唐昭宗一见他都相貌,大为惊奇,说:"此子可亚其父!"因此,他又被称为"李亚子"。在李克用死后,朱温一度认为天下已无敌手。但在他和李存勖交了一次手后,就感慨 "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类似的话,曹操也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袁本初、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所不同的是,曹操是把袁绍和刘表的儿子比作豚犬,而朱温是把自己的儿子用来做比喻。一个无情的事实是,他们两人的比喻都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夸大的成分。

李存勖经常亲临战阵,深入敌阵的事情没少干。中国近代史大家吕思勉先生甚至将其与李世民相比 "庄宗为人,颇似唐太宗,其用兵之剽悍,或且过之。"他的这个性格特征,在下面要说的这场德胜争夺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存勖

扩建与强拆

后梁龙德元年(921年)二月(此时朱温已逝,正是他的"豚犬"儿子朱友贞在位),李存勖的盟友,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被养子张文礼所杀。而张文礼,为了自保,一方面请求李存勖原谅,另一方面又和后梁以及契丹联系,脚踏几只船,对此,李存勖相当不满。当时,李存勖正与后梁军队在德胜城(今河南濮阳)一带对峙,抽不出时间和人力来管这档子事。

德胜城又称德胜寨、夹寨。本德胜渡,为黄河重要渡口之一。后梁贞明五年(919年)晋王李存勖命李存审于德胜渡夹黄河筑南北二城(北城故址在今河阳省濮阳市,南城在今濮阳市南)。当年十月李存勖来到德胜城,本来他来的目的是扩建德胜北城,但对于这样的"违章建筑",梁军肯定不乐意。于是,跑过来进行强拆,双方大打出手,天天打仗。

晋王如魏州,发徒数万,广德胜北城,日与梁人争,大小百馀战,互有胜负。

争夺德胜城

五龙闹德胜

这仗一打就是快两年,还没分出个胜负。有一次,石敬瑭和梁军遭遇了。虽然石敬瑭很勇猛,但他坐骑的披甲却被后梁军砍断,眼看后梁军队就要赶上他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他麾下的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石敬瑭他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慢慢走,掩护石敬瑭后撤梁军怀疑有埋伏,没敢追就这样,两人都脱险了,石敬瑭自此对刘知远青眼有加。这种"皇帝救皇帝"的戏码在五代十国历史中经常出现,比如石敬瑭就在德胜城这个地方救过他老丈人李嗣源和大老板李存勖。这里就不多说了。

横冲兵马使刘知远以所乘马授之,自乘断甲者徐行为殿;梁人疑有伏,不敢追,俱得免,敬瑭以是亲爱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

石敬瑭

刘知远

梁晋双方(此时李存勖还未称帝,头衔仍然时晋王)打了这么久之后,发现谁都暂时奈何不了谁,于是进入中场休息。趁着这个空档,李存勖想跑去镇州,先把张文礼解决了。不料,消息泄露了,梁军大将戴思远准备趁李存勖出短差,把德胜北城拿下来。但很不幸,他的部队里有人投降了,把这个计划当做投名状送给了李存勖。

晋王欲自分兵攻镇州,北面招讨使戴思远闻之,谋悉杨村之众袭德胜北城,晋王得梁降者,知之(《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

于是,李存勖将计就计,在戴思远倾巢出动的那天,派李嗣源在戚城埋伏,而让李存审在德胜驻扎,并派骑兵诱敌,一打就退,让戴思远误以为城里就只有李存审,李存勖已经走了。其实李存勖就在中军队伍里。等戴思远一到,面对他的就是晋军的三千铁骑。李存勖虽姓李,但他却是沙陀人,他的祖上由于为大唐立功,才赐姓李。而他们为大唐立功的凭借就是沙陀骑兵,这是唐末最强的骑兵,当年一万沙陀骑兵就打得黄巢的军队晕头转向,"敢笑黄巢不丈夫"。现在戴思远看见这三千人,还有李存勖,早就没了斗志,不出意外,梁军大败,往杨村方向撤退,一个个都只恨爹娘少生了两只脚,结果撤退时发生了大规模踩踏事件,被踩死了不少,因为人多,把河上的冰都踩破了,很多人被淹死。再加上被杀死的,这一仗梁军精锐损失了两万多人,老本都快赔掉了。

德胜大战

冬,十月,己未,晋王命李嗣源伏兵于戚城,李存审屯德胜,先以骑兵诱之,伪示羸怯。梁兵竞进,晋王严中军以待之;梁兵至,晋王以铁骑三千奋击,梁兵大败,思远走趣杨村,士卒为晋兵所杀伤及自相蹈藉、坠河陷冰,失亡二万馀人。晋王以李嗣源为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同平章事(《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一》)。

李嗣源

而在这一战中,那三千铁骑的统帅就是李嗣源,这个在《旧五代史·庄宗本纪三》另有记载,所以李嗣源战后被封为蕃汉内外马步副总管(总管为李存审)、同平章事。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也没闲着,他本来是跟着李存勖在中军,等梁兵到了后,他打着梁军的旗帜,跑到他们阵中,把用于眺望敌情的敌楼砍倒,并杀了一个(些)梁军士兵,提着头回来报功。

时李从珂伪为梁帜,奔入梁垒,斧其眺楼,持级而还(《旧五代史·庄宗纪三》)。

李从珂

由上面的记载看不出李从珂是一个人去的,还是带人去的,但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份胆识也非常人可比。石敬瑭作为李嗣源的女婿,是李嗣源的骑兵亲军统帅,所以,有理由相信石敬瑭包括刘知远就在那三千铁骑中,只不过他们的表现没有李从珂出彩罢了。

半截李世民

李存勖在德胜争夺战中重创梁军,使后梁大伤元气,后来镇州的张文礼也被李存勖的部下解决了,李存勖威震天下。镇州节度使、赵王王镕在还活着的时候,就和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联名写信给李存勖,说他是天命所归,国家中兴就靠他了,千万要注意自身安全。『"元元之命系于王,本朝中兴系于王,奈何自轻如此!"』但李存勖的回答霸气侧漏:"定天下者,非百战何由得之!安可但深居帷房以自肥乎!"。这才是真正的王者该说的话,这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李世民。我相信,王镕和王处直也会这么想。

李存勖在此战两年后登上帝位,国号仍然是唐,史称"后唐"。他就是后唐庄宗。在他的带领下,后唐王朝灭后梁,并岐国,灭前蜀,得凤翔、汉中及两川之地,震动南方割据诸国,"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周围的割据势力纷纷臣服,连契丹的耶律阿保机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李存勖的武功达到极盛。但可惜的是,李存勖只学到李世民的"马上得天下",对如何治国,他却没学。由于他喜欢听戏,重用伶人(戏子)做官,朝政搞得一团糟,人民的生活也很苦,最终反叛四起,他本人也被伶人杀死。他的国家,也被他的义兄李嗣源继承,国号虽然没有变,但已经物是人非了。

后记

"五龙闹德胜"的德胜北城,在宋朝变成了澶州的一部分,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于北城会盟,史称"澶渊之盟"。宋每年输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真宗与辽圣宗以兄弟相称,尊辽萧太后为叔母。李存勖如果知道了这个结果,不知会作何感想。

李存勖所建立的王朝,陆续变成"后晋","后汉","后周",这些后来的开国君主们,是否还记得,当年曾有一位威风凛凛的统帅,带领他们南征北战,奋勇杀敌,是否还记得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正所谓:

天下英雄出我辈,

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笑谈中,

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

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

只叹江湖几人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