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

 凤凰山居士 2022-08-15 发布于江西
2020-11-25 10:26:24 1680

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们称他“诗豪”。刘禹锡考取进士后,不断摧升,曾任监察御史。他为人正直,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逐出洛阳。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住三间三厦的屋子。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眼”,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将刘禹锡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他环视住地,有一种新鲜感,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信手贴在门上。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而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了给刘禹锡个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门迁到较远的城北门,并把住房面积减半,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刘禹锡搬到新居,看到那里依山傍水,还有一排排杨树和柳树,别有一番风趣,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他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恼火又害怕,怕他惹出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屋。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碑刻后竖于门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此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主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铭文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此文面世后,路人争相传抄吟诵,一时间小城沸沸扬扬,赞赏之声不绝于耳。转眼千年已过,知县早已化作一杯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