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宣德款鲜红釉碗

 永宝斋 2022-08-15 发布于北京

   在景德镇,据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宣德年间的某一天,宣德帝穿着一身红袍,偶然从一件白釉瓷旁走过,不知怎么的白釉瓷就变成了红釉瓷,格外鲜艳夺目,宣德帝求之心切便下旨烧造红釉瓷。

   传说只是传说。鲜红釉并不是宣德时期创烧的,永乐时期的红釉便素有“鲜红”之美称了。

明宣德鲜红釉碗  故宫博物院藏

   只是到了宣德时期,红釉的烧造工艺较前朝都要更加的成熟,出现了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鸡血红、牛血红等名目繁多的新品种。

明宣德红釉碗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

    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明宣德红釉碗,其形制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鲜红釉碗应是完全一致的。从红釉的发色来看,很容易就明白,为什么一个在庙堂之上,另一个却在御窑厂的泥土里了。

明宣德款鲜红釉碗  永宝斋藏

    鲜红釉以铜作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高温烧成。由于其对温度、气氛的要求特别敏感,温度高一度或低一度都得不到纯正的红色。

明宣德款鲜红釉碗  永宝斋藏

   杨实先生曾说,宣德红釉烧得好的如宝石红般美丽,淡一点的就如桃花般的粉红色或豇豆红色。对此,很明显有不同的声音。

明宣德款鲜红釉碗  底足 永宝斋藏

   但对于我来说,却多了一个可能。我相信,至少杨实先生曾经看过明宣德红釉,有桃花红般的呈色。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说,一些非常高雅美好的艺术,需要极高的鉴赏力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在某些方面,鉴赏的结果并不相同。还有一些艺术,它们经得起充分的论证和令人满意的检验。这两者相互比较,显然前者更需要公众的评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