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双相孩子复学时,要不要转学或重读一年?孩子和家长意见不同,怎么办?

 晴日心理 2022-08-15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6636 字       

阅读时间8 分钟

本文章节:

01、谨记这6点,提高孩子复学的成功率

02、孩子执意要回到原来班级?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这个

03、转学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

04、孩子不想转学、但想转班,这种情况比较危险

谨记这6点,提高孩子复学的成功率

很多抑郁、双相患者准备复学时,很可能会面临以下难题:

是回去原来的学校,还是转学呢?

回到原来的学校,是读原来的班级,还是转到别的班级?

是按照原来的进度上,还是重读一年呢?

以上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复学的成功率,万一选得不太理性,家长也不懂得科学应对的话,孩子就更有可能复学失败。

而一旦孩子经历过2次复学失败,其自信心会遭到重大打击,不但后续复学更难,病情也更容易反复。

换言之,青少年患者能否成功复学,往往是他们能否真正康复的决定因素之一。所以,希望父母们及时学习高效的、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紧跟着我们的“复学专栏”,引导孩子作出更理性的选择,有效提高复学的成功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面对以上难题,父母和孩子到底该怎么选?在深入详细分析之前,希望父母们先将以下几点铭记于心:

第一,父母不宜擅自做决定,否则孩子复学后一旦遇到困难,很可能会将所有责任都推到父母身上,不愿意积极面对,最终导致复学失败,并恶化亲子关系。

第二,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但也不能把问题都完全扔给孩子,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父母要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跟孩子一起理性分析利弊,尽可能引导孩子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第三,父母若发现孩子作出了相对不理性的决定,及时利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并尽可能积极引导孩子更加理性。无论如何,父母切忌简单粗暴地指责、批评孩子,并否定他们的决定。

第四,孩子最终作出决定后,父母要与孩子声明,这是孩子自己作出的决定,要学会承担责任;复学后若遇到困难,孩子要学会勇敢面对,而不是一味逃避,爸爸妈妈也会尽力提供帮助,一起克服障碍。父母千万不要冷嘲热讽孩子当初作出了错误的决定。

第五,父母如果有一定的教育资源,最好做好备选方案,一旦孩子复学后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了,可以启动备选方案,尽量让孩子有后悔的余地。

第六,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尽量避免“留级”的说法,可以说重读一年。很多青少年对“留级”一词非常敏感、抵触,认为这是失败、落后的象征,甚至会用“留级生”来嘲笑别人。

所以,“留级”一词在孩子眼里很可能是贬义的,令孩子非常反感,导致他们不愿意跟父母深入交流,甚至做出不理性的决定。

了解了以上6个注意要点后,下面再来详细分析不同的情况,并提供具体建议。这些情况包括:

孩子不想转学或重读,就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孩子希望转学,再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学校了;

孩子不想转学,但希望转班。

孩子执意要回到原来班级?真正的原因可能是这个

第一种情况,孩子经过考虑后,选择不转学、不重读,而是回到原来的班级。

从整体上,很多父母对这种选择是非常担忧的,甚至是不支持的。因为大部分孩子休学时间短则数月、长则1学年,落下了不少知识点,如果回到原来的班级,很可能会跟不上学习进度,学习压力相当大。所以,很多父母希望孩子重读一年,这样更有把握跟上学习进度。

这部分父母的担忧确实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父母不宜直接否定孩子的选择,而应了解孩子作出该选择的真正原因。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孩子想要回到原来的班级,说明原来的学校和班级很可能没对孩子造成明显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又或者虽然曾经有,但已经得到基本的修复了。从这个角度看,父母反而应该感到欣慰。

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结合我们临床心理干预经验,孩子想回到原来班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孩子在原来的班级里有非常要好的朋友,甚至将他们视为知己,这份友情吸引着孩子回去;而且很有可能,孩子过分重视这份友情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在意朋友?很可能是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大量来自父母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从未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未能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他们非常孤独,只好将这种需求转移到同伴的身上。

一旦他们遇到了能够理解自己的同伴,就很容易将他们视为知己,在他们身上投入深厚的情感,甚至失去一定的理性,形成讨好型人格。

而且孩子生病后,长期被负性情绪所折磨,非常渴望身边有个人能对自己倾听、共情。可部分父母仍缺乏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意识,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甚至继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这时,好友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就更重要了,孩子甚至会把他们当做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恩人”,自然更希望回到原来的班级里与他们一起相处。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父母否定孩子的选择,很有可能导致剧烈的亲子矛盾,孩子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病情复发,不但复学可能失败,所服用的药量可能还会增加。

所以,父母要先理解孩子,孩子复学后能见到好朋友们,至少内心是愉悦、期待的,这对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康复都有一定帮助。

与此同时,父母要更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深入反思自己是否对孩子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经常忽略了孩子内心感受和情感需求,导致孩子过分重视友情。

如果亲子关系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父母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一旦孩子在友情中遭受到打击,很可能会完全失去情感支撑,情绪再次崩溃,导致病情复发。

第二,孩子在原来的班级里有心仪的对象,特别想和对方在一个班,甚至有谈恋爱的想法。

很多父母将“早恋”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这必定会影响学习,从而严厉干涉、甚至禁止。其实,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兴趣,并且情窦初开、有了暗恋对象,这完全符合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家长不应给他们扣上“早恋”“学坏”的帽子,更不应该批评他们。

只要父母掌握科学的引导方式和处理方法,甚至可以将孩子想“早恋”的想法,转变为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契机。

我们曾接诊过一个患者,他因吸食冰毒成瘾导致休学了1年多。他实现戒毒后,父母希望他回到学校继续读书,但他不太情愿。父母很着急,请求我劝劝孩子。

我跟这名患者深入交流后发现,他对学习缺乏兴趣,更没有信心追上学习进度。不过,原来的班级里有一名他心仪的女生,他很想跟女生在一起,这是他对学校的唯一眷恋,但他觉得父母不会同意他谈恋爱的,就索性不回去了。

我抓住这一点,引导他父母同意患者跟女生交往,因为这是孩子复学的唯一动力了,最后父母同意了,患者也很开心。

我还引导患者意识到,如果想得到心仪女生的青睐,学习成绩肯定不能太差。所以在对女孩展开追求的同时,他也要尽可能努力学习,展现自己的能力。我还利用深度催眠下条件反射重建技术(CRRDH),帮助他建立相对高效的学习状态。

很快,这位患者顺利复学了,还真的跟心仪女孩在一起了。而且因为他初步具备了高效学习状态,学习成绩进步得非常快,同学很惊讶,一度以为他作弊,老师也经常给予他认可。

患者在成绩进步中获得的成就感,慢慢超越了谈恋爱的喜悦感。复学1年后,这位患者觉得自己跟这名女生合不来,主动提出了分手。但他没有因此失去学习动力,反而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所以,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复学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喜欢的异性,不要着急反对,反而可以从这一点切入,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暂时把这份情感藏在心里,但可以跟心仪的异性保持正常的交流,继续关注对方是否适合自己。与此同时,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等到自己更加成熟、优秀后,才能更好地与喜欢的人长久相处,真正地令这份爱情开花结果,谱写美好的未来。

如果孩子还是希望跟对方表白,甚至在一起,父母也不要横加阻止,但应与孩子约法三章,明确谈恋爱的底线和前提是什么,比如不能影响自己与对方的学习成绩,不能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等等。

其实,以上关于“早恋”的引导也适合大部分青少年,对于这个问题,广大父母们宜疏不宜堵。我们以前专门写过相关的分析和建议,想了解的读者可以点击回看:孩子“早恋”,父母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埋下抑郁症或者双相障碍的隐患                 

当然,无论孩子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回到原来班级,这确实会迎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往往会比重读一年的更多。父母要跟孩子充分说明这一点,引导孩子不要将复学后的困难想象的过于简单。

如果作出这个决定,我们要做好相关心理准备。比如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老师上课讲的我们有很多听不懂,课后作业有很多不会做,考试名次也会比较靠后,如果是重点班、并且有末尾淘汰制的话,我们甚至有可能在几次考试后,被调剂到普通班。

如果孩子认为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做好了心理准备,那父母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寻找一些优质的补习资源,并最好帮助孩子尽快缓解学习障碍(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塑造出高效学习的状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追上学习进度。

关于学习障碍的知识和塑造高效学习状态的方法,晴日知识课堂里有详细的专栏,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前往了解。

转学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选择转学,这很可能意味着孩子在以前的学校中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而这些创伤还未得以明显的修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