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介丨《大学书法》2021年度“十佳创作奖”(硕博组)——黄铮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8-1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黄 铮

云 南 大 学

个人简介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书法)专业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998年生,江苏南京人。
      作品入展“全国大学生篆刻大展”“第六届四堂杯书法大展”“2022云南省第二届小型艺术作品展”;曾获“第四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铜奖、“第五届海峡两岸篆刻大赛”铜奖、“《青少年书法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论文《“静态书帖”变成“动态艺术”》发表于《中国书法报》。

学书感悟


本科至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对于《说文解字》的学习,使我更深刻意识到书法是一个以文字学等为基础、靠笔墨去表达的综合性艺术门类。研读《说文》等书配套着看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文献资料,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演变、造字的原理和方式,发现所读书中的错误,并跟随老师进行校勘、补充,时刻更新着自己的知识储备,对其后章草、楷书、行书等中的特殊字形(字符)有更清晰的了解。在进行创作选字用字时更如鱼得水,尽可能得避免用错字、表错义,再提升自己作品的笔墨效果和个人风格,这必然需戒骄戒躁、心摹手追、十年冷坐。谨记导师们的教诲,不可舍本逐木,不可华而不实,不可纸上谈兵,不可忘却初心。

———黄铮记于云南大学英华园

导师寄语


     寄语作者:成联方,书法博士。云南大学教授、西南书法研究所所长、美术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黄铮在广西艺术学院读本科时已得到很好的形式训练,打下了较扎实的艺术基础。

云南大学书法学科的课程设置与艺术院校可能有些不同。我们强调“两极分化”,即第一强调“深”,第二强调“新”。“深”,是针对古代知识系统而言的,例如文字学、金石学等,要求学习得越深越好;“新”,是针对前沿学术而言,例如,利用图像学、符号学以及一切现当代艺术的新思维新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深”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去执行,“新”以学生为主导而教师以启发。

“新”缺少稳定性,今天的新,明天有可能是旧的,所以,“新”的偶然性大、瞬间性强。作为科班教育来说,偶然性的东西不是教学重点,因为我们不能拿学生做试验品,教学不能输,只能赢。因此,我们对“深”的强调近乎极端化。

但是,“偶然性”却是艺术生命之所在。业界所讲的“艺术不可教”,大概指的就是这些“偶然性”的东西不可教,不教还好,一教反而会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以及想象力。任何多么杰出的、多么辩证的、多么具有大历史观的教育大家都难免个人色彩。所以,关于“偶然性”或者艺术的“新”,我们便尽量大范围的去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实验。我们采取的是用一种模糊式的、想象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新”之极致。

“深”可能是综合型大学的优势所在,而艺术的创“新”可能得仰仗艺术院校。所以,我总是顽固的认为,学生要在综合型大学与艺术院校同时读过书,才有可能成为大才。

黄铮今天的成绩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我相信黄铮还会用更好的成绩诠释这一点。

成不割于观六庐灯下。壬寅二月廿二日写记。

 

寄语作者:杨勇,《书法》杂志副主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论文入选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出版专著六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