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艺术美 笔情与刀趣的结合

 鸿墨轩3dec 2016-07-21

篆刻艺术美 笔情与刀趣的结合-

 书法屋-

摘要: 篆刻艺术美 笔情与刀趣的结合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篆刻艺术之美是书法美与雕刻美的结合。其体说:第一步是要在特定的印面的章法中,把字的严谨的结构同舒展变化的笔势结合起来;第二步根据章法的布咒、川刻刀把字的 ...
篆刻艺术美 笔情与刀趣的结合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篆刻艺术之美是书法美与雕刻美的结合。其体说:
 
第一步是要在特定的印面的章法中,把字的严谨的结构同舒展变化的笔势结合起来;
 
第二步根据章法的布咒、川刻刀把字的结构与笔法加以充实、丰富,然后表现出来.这种有笔有刀的结合,便构成了一门新的独立的篆刻艺术。如果没有篆书的结构之美和笔法变化之情,及刀与石、书与刻结合之趣,也就没有篆刻艺术之美了.尤其是刀与石更是篆刻艺术特征产生的基础。康有为跋《邓石如篆书十五种》中说:“……完白起布衣,初无师承,由刻石以悟笔法。”又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邓石如篆书笔法得力“全在秦汉印及碑额瓦当砖款”之中。
 
故后人概括篆刻家邓石如书法和篆刻的特点是“书从印入,印从书出。”这种关系是对邓石如书、印特点的总结,也明确指出了书法(篆书)和篆刻艺术的普遍关系。所谓“书从印入”是有二个含义:一是指书中笔法从秦、汉印及碑额、瓦当、砖款、铭文之中得来;-
 
另一是指篆刻中的书法,应以篆刻艺术的特点人手。因篆刻印面较小,仅在方寸之间,其应以篆刻艺术的特点人手。因篆刻印面较小,仅在方寸之间,其印面外形或方或圆,或长或自然形,其书必须根据在此有限范围内,展开无限的变化,以求生机勃勃.而。印从书出’,:主要是指印章中的文字线条应其有书法中用笔用墨的特点,应其有书法家的个性.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图:篆刻作品


    刀法是表现字法、笔法的手段。能充分表达篆书的力度和精神之处,还要考虑到刀与石(主要印材)相结合的刀石之趣。这是篆刻独立发展成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也可说是篆刻艺术的个性。如果没有刀情石趣的效果,也就丧失f篆刻艺术的特殊性了。英布莱克曾说:'独特的,特殊的细节是崇高艺术的基础”。“具体化才显其本领。”寸也可以说:刀石之趣是篆刻艺术特殊性的基础,由于充分发挥了刀、石与笔结合之美,才显出了篆刻艺术的多毛体美。-
 
    我们研究篆刻艺术的特殊点,其目的是认识其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任何艺术的特征,都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的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在任何艺术的特征中,也表现出艺术的一般性规律。只有掌握艺术美的一般规律,才可能使特殊性不失其共性。反之,若只顾其共性,而失去其个性,也就取消r这门艺术.如有的人误认为“书画同源”,就以“画”代“书”,结果不是书法,而成“画字”。篆刻作品也一样,有的人错误理解“铁笔”的含义,只注意“铁”的特点,而剑拔弩张,石花斑驳,而失去“笔”的书写特点;也有的人只注意“书”的特点,点一画,与书法维妙维肖,却义失去了篆刻美中的“刻”的特点。这就要求篆(书)与刻很好的结合,使刀中有笔,笔中有刀。刀笔结合,融而为一。-
 
    文字,虽然都是书法美和篆刻美的重要组成因素,但书法是以毛笔来完成的,“帷笔软则奇怪生焉”,而篆刻是以铁笔雕刻来表现的,虽然二者都体现了文字结构和线条的美;也都表现了作者思想感情,但它们是通过不同方式和手段来达到这个效果的。
一个是软的毛笔,一个是硬的铁笔,而表现出的美和趣味又迥异。这就是构成它们各自不同艺术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它们之间美的个性。-
 
    由于艺术美种类的差异,会引起欣赏者感受的差异。它们又齐按照不同的方式,不同艺术媒界的特殊作用和不同作者的个性等条件的影响而逐渐发展,形成各不相同的美。书法、篆刻、绘画齐有特点。在篆刻中,又有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各种艺术虽各按各的道路发展,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彼此却.又会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互相吸取中,发展自己。但又不能为它种艺术所取代,而失去自己的个性。如绘画长于造型和色彩,音乐长子表现情绪,雕塑长干表现体感和力量等。即是同以文字为表现对象,以刀刻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雕刻,但由于运用的物质材料不一,也可以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如以竹、木为材料的刻字艺术和以石质材料为主的篆刻艺术,它们各自表现出来的美也大不一样。前者大刀阔斧,表现出力的爽快之感和竹木物质的肌理之美:后者表现多以冲、切、碎刀,并以印泥铃出,有含蓄之美。有的人将仅为方寸之间的篆刻天地,放大到方尺以上,(有的是砖刻)那就会感到很粗糙,这就是不遵循篆刻艺术美的特殊条件,势必难以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长处,破坏了篆刻这种艺术的特征美。
    笔情和刀趣的结合是篆刻艺术美的特征,但这种特性是常由艺术美中的偶然性所诱发,而这种偶然性也存在于篆刻艺术的必然性之中。-
 
什么是必然性?必然性就是内在规律。列宁说:“规律是本质的现象。”“规律和本质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认识深化的同一类的(同一序列的的)概念。”珍篆刻中以刀表现字之结体、笔法,这是它一般必然要达到的目的,但在这必然过程中,时又产生用笔、用刀的偶然的、意外的笔法和刀趣,(如石之爆破,笔之粗细、长短等)这是它的偶然性.但作为艺术来讲,又必须抓住这些偶然性的东西。因为它具有特点,这也是刻制过程中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也是事物的本质在现象中展开的一种形式.这个过程也是由笔情墨趣转化为刀情石趣的过程,因此也可说展开、转换的关系有现象的不同,也必然有本质的联系。-
 
列宁说:“联系也就是转化。”城篆刻艺术中这种由篆文到篆书再到篆刻是事物的转化过程,是规律的偶然性表现,但又有必然的联系.在任何事物中必然性和偶然性!司时存在,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必须服从于必然性的规律,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许多不同流派凤格,都体现厂他们的特殊性,但又合乎篆刻美的~般规律,也就是篆刻艺术本质的必然性和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偶然性因素的相结合。-
 
这就是各种流派风格所产生的原因.如印章中的破损现象,开始是偶然的个别现象,但随着偶然因素的增多,人们的不断总结,破损也可成为一种美的因素。残缺美便是由偶然逐渐转化为必然的结果。篆刻美学的特征,就是美学在篆刻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它与篆刻美的本质密切相关,也可说是美的本质在篆刻领域内的不同表现形态。来源。-
 
    刀与石结合是篆刻的个性,而这个性是在不断发展中的。正如风格流派也是在不断发展而变此的情况一样。如果个性不发展了。也许就会消亡。篆刻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它独立干世界艺术之林,放其异彩.但从春秋战国,历秦、汉至明、清,它是有很明显的发展和变化的。从今天来说应继承这份有特征的艺术遗产,但同时应注意发展.只有在历史进程中弃舍一部份,又补充一部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才可能使它保持着常新的生命力。-
 
    由干篆刻家的学养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的独特性以及审美观的差异,加之篆刻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作品中存在着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因而形成篆刻创作中风格的多样性.为此深刻地认识客观的差异性,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和独创性,对篆刻不同风格的形成,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反之若因循守旧,就必然产生公式化。而艺术作品又大忌公式化,严格说来。印文不同,作者不同,其作品也是应该不相雷同的,就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时间,因思想感情不一,印材不一,便可以产生出不同特色来的。尤其是由于字法、章法、刀法都是发展着的,因此作者应善于把握这些特点,兼收并蓄、借古开今,才能创作出具有个性色彩的作品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