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战时,新四军悄悄制作一批风筝,日伪守军半夜惊看漫天劝降传单

 青史如烟 2022-08-15 发布于山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按照国际公约,当时的侵华日军应尽快向附近的盟军方面缴械投降,然而,盘踞在高邮地区的日伪军众,却在国民党的蛊惑之下,不但拒绝向新四军方面投降,反而日夜加紧修筑工事,积极抵抗。

当时的高邮地区,驻扎着一千多名日军,以及伪第二方面军第五师和一个特务团,日伪军众总计六千余人,敌人仗着城池坚固、粮草充足,拒绝向新四军方面投降。

为了巩固抗战胜利成果,华中野战军于12月19日,发起了高邮战役。

当晚,华中野战军分三路猛攻高邮城外围据点,历经一夜激战,高邮城外围土城、泰山庙、奶奶庙、关帝庙等据点相继被扫除攻克,同时高邮城南面的日伪重镇——邵伯镇也被攻下。

高邮同扬州方面的联系,被彻底切断,整个高邮城已被新四军方面,团团围住,城内的敌人已然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的高邮敌军,悉数龟缩在城池之内,城上的日军更是日夜督促民夫兵士,不断修筑城防工事,摆出一副誓死守城的架势。

大战在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及尽可能地削弱日伪军众的抵抗意志,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随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政治攻势。

除了派遣十几名日本“解放联盟”同志,日夜用日语对守城敌军进行喊话教育,播放日本思乡歌曲,感化对方之外。向城内发送中、日两种文字的传单,成了当时政治部宣传科的一大任务。

当时,政治部宣传科的同志精心制作了不少图文并茂、中日双语的传单,刚开始,考虑到双方交战,无法通过正常手段将传单送入城中。宣传科的负责人,将一捆捆的传单送到了64团的手中,让他们帮忙将传单设法送入城内。

最初,64团战士们使用大弓箭,将传单绑在弓箭上,半夜来到城墙下面,拉紧弓箭之后,将传单射入城中。

然而,射了几次之后,发现效果不佳,因为弓箭的射程较短,同时还捆着传单,势必更影响射程。同时,即便弓箭将传单射入城内,落的地方,也大多在敌人守军的驻扎范围之内,这些人一旦发现传单,往往看都不怎么看,便将之销毁殆尽。

如何成功将传单发送到城内民众、普通士兵的手中呢?

当时负责发传单的杨心岳排长跟战士们一起,研究了好几个方案,有的战士建议,将这些成捆的传单,卷成卷,放进迫击炮内,把传单打进去。

但这种先不说能不能打响,即便真的打出去了,纸张能不能保存完好,也很难说。

大家讨论了大半天,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好方案,其中一名战士感慨道,要是有国民党的飞机就好了,能够飞到城头散发传单。

当时的新四军,从哪儿能找到飞机?众人感慨之时,突然有一名战士站起身,对杨心岳说道:

“排长,我有办法!”

这名战士,以前曾是风筝小贩,家传制作风筝的手艺,他向杨心岳建议道:

“咱们做一些风筝,然后让它们系着一小包一小包的传单,放到天上去,风筝借着冬月的西北风上天,可不就是跟飞机是一个效果。”

“飞上天是飞上天了,但咋撒传单呢?”有人质疑道。

“这点儿不难,咱们在每包传单旁边,点上一根线香,线香随后烧断捆传单的绳子,传单便能散落下来了。”

当天,这名战士领着众人,做了整整一天一夜的风筝,第二天晚上,月黑风高,一只只风筝从城外的坡地升起,遥遥地、悄无声息地飘向了城中。

当晚,守城的敌军见到了相当不可思议的一幕:

漫天的传单,从静谧的夜空中飘然洒落,散落在高邮城内的每一个角落。日伪众人想要围堵、阻止传单的传播,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上散落的传单,最终无可奈何。

当晚,城内的百姓、日伪军众悄悄拾起传单,仔细查看,人心也开始渐渐地转变。

12月25日晚,新四军发动对高邮城的猛攻,在先前心理攻势的作用之下,不少守城日伪军众触之击溃,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整个高邮城已经被我方全部控制。

当天下午,自知大势已去的日军指挥官最终举起白旗,向新四军方面投诚。

新四军对侵华日军的最后一战,自此落下了帷幕。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