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是广东人,同龄的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何走上不同的“革命”道路?

 新用户49272060 2022-08-16 发布于广东

康有为,1858年3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丹灶苏村,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孙中山,1866年11月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

文章图片1

康有为

文章图片2

孙中山

从上述文字我们看到,康有为和孙中山同是广东人,两个人是同乡;康比孙大八岁,按照中国传统,十岁以内算是同龄人。两个人都是晚清中国的风云人物。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惨败,国家民族受辱。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倡导学习西方,进行一次政治改革,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史称戊戌变法。同是在1894年,孙中山从香港来到天津求见李鸿章,并递上八千余字的《上李鸿章书》,建议大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革。

从本质上说,戊戌变法和《上李鸿章书》所提内容,都是温和的政治改良运动。将两者做一个比较,孙中山的思想内容和深度没有超过康有为,建议的系统性和紧迫性也不如康有为,原因我们在后面会提到。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逃往国外,而孙中山并没见到李鸿章,因为李大人正忙于准备中日战争,哪有时间见一个没有名气的年轻书生。问题的关键是两个失败者在此后所选择的不同道路,康有为毕生都是保皇派,希望维持一个皇权国家;孙中山则走上革命的道路,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立志推完满清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文章图片3

戊戌变法六君子

孙中山革命思想

那么,同乡、同龄的两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别呢?为何走上了完全相反的两条路?

原因:

1、出身不同,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不同的思想观念。康有为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地主官僚家庭,康的祖父官至连州训导,父亲做过江西补任知县,叔叔官至广西巡抚。康有为自幼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5岁能读唐诗百首,六岁读《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著作。十几年间,康一边读书一边参加科考,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希望通过科举进身为官的思想一直没有改变,甚至说至死都没改变。

孙中山的家庭与康有为无法相比,孙家家境贫苦,这一点从孙中山9岁才进私塾,只读了两年可以得到印证。但是孙中山也是幸运的,因为香山县地处珠江三角洲,接触外来事物较早,很多贫苦百姓决定到国外去闯一条活路。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在檀香山小有成就,使得孙家的经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11岁那年,孙中山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在此之后他接受的都是系统的西式教育,可以说受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影响很小,忠君爱国在他看来也只是个单词而已。

文章图片6

2、教育经历不同。康有为自幼接受的是正统的封建教育,攻读经史子集。康有为六岁时跟从简凤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和《孝经》,18岁应乡试不中,跟从广东名儒朱次琦学习四行五学:四行是敦行孝弟,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五学是经学、文学、掌故之学、性理之学、词章之学。康有为受其影响,“以圣贤为必可期”,“以天下为必可为”。又攻读顾炎武、钱大昕、赵翼等人论述历史的著作,攻读《周礼》《仪礼》《尔雅》《说文》《水经注》诸书,以及《楚辞》《汉书》《文选》诸文,这些都是封建教育的经典读物。

1879年,21岁的康有为游了一次香港,使他大开眼界。回来后,他阅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购地球图,渐收西学之书,为讲西学之基矣”。1882年,康有为途经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要想改变大清腐败落后的面貌,只有学习西方。此后,康有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读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21岁,在旧社会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青年,10多年的传统教育深入骨髓,即便是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思想,对于康有为来说,也只是用来改良旧中国,维护皇权统治的工具而已。

康有为讲学书院

文章图片8

康有为著作

与康有为相比,孙中山接受的传统教育只有两年,只是简单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初级文字。孙中山曾说过“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他受传统儒家教育影响甚小。相反,在到了檀香山后,孙中山对西式教育极其着迷,接受的是系统的西式教育,还计划接受洗礼,成为基督徒。1883年,孙中山回到中国,依然没有接受传统教育,而是到香港读书。1892年,26岁的孙中山从西医学校毕业。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中文水平很差,很多中国古典文章要先读英文版,再读中文版,口语表达,英文也是优于中文。1894年,孙中山写的《上李鸿章书》一书,是经过好友陈少白等人反复修改成稿的。

由此可见,在十几年西式教育和西式生活的影响下,孙中山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中国年轻人有着巨大差异。没有接受传统教育是他后来选择反清革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孙中山著作

文章图片10

孙中山与同仁拜明孝陵

就在康有为苦苦专研经史子集的时候,就在康有为在科举中屡战屡败的时候,就在康有为支系研读西方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希望找到一个切入点说服皇帝变法图强的时候,孙中山,这个小他八岁的同乡小老弟,一直在系统的西式教育下成长,西式的民主制度在孙看来不是争取来的,而是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鉴于以上两个原因(因素),在康有为和孙中山向满清提出变法图强的要求失败后,康有为依然坚持旧我不变,而孙中山则选择一条新的道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腐败的满清,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文章图片11

同盟会宗旨

文章图片12

孙中山墨宝

文章图片13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图片来源于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