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忻州长城概述(三)

 无为之朝花夕拾 2022-08-16 发布于福建

忻州市明代长城

明朝灭掉元朝后,北方蒙古各部封建主势力长期割据长城以北地区,并多次南下进攻,影响国家的统一。

同时,东北境内的女真族后来也强大起来,渐渐不服明政府的管辖。为了防止蒙古各部进攻和加强北方防务,明王朝在它存在二百多年中,差不多一直没有停止过长城的修筑;而且工程之大,从秦始皇以后,没有一个朝代能够比得上,工程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长城修得更加坚固,防御的作用也更大了。可以说,万里长城这项从秦朝开始的伟大工程,是在明朝才最后完成的。

明朝开国的第一年,公元1368年,明太祖就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关等处长城。到公元1500年前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算基本上完成了万里长城的全部修筑工程,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在长城沿线设置了九个防守区,当时称九镇。从东向西分别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甘肃等九镇。

2009年4月19日,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公布了合作开展的明长城资源调查最新数据显示,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忻州明代长城分布在8县19乡镇,长城总长度284.088千米,长城沿线县境烽火台480座;长城沿线关、堡93座。忻州市明代长城主要属山西镇管辖,也有一小部分归属宣府镇管辖。其中明代山西镇管辖长城现有遗存283.408千米;长城沿线县境烽火台461座;长城沿线关堡92座;明代宣府镇管辖长城现存长城墙体长度680米。

明代山西镇管辖长城走向由河北省阜平县入繁峙县境,西北行经神堂堡乡、横涧乡、大营镇进入大同市浑源县,沿恒山北麓西行,经朔州市应县、山阴县进入忻州市代县雁门关乡,西北行经原平市段家堡乡、宁武县薛家洼乡、阳方口镇、神池县龙泉镇、过朔城区利民乡,经神池县烈堡乡、偏关县老营镇、水泉乡到达老牛湾,南折沿黄河行经万家寨镇、天峰坪镇、河曲县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巡镇镇等忻州市7县17乡镇。其中繁峙县长城遗存37.551千米,墙体附属设施敌台79座,境内烽火台33个,关堡11座,与长城修筑有关碑碣6通;代县长城遗存7.818千米,敌台14座,烽火台23座;原平市长城遗存2.794千米,敌台2座,烽火台19座;宁武县长城遗存39.068千米,马面138座、敌台8座、关7座、堡12座、烽火台61座;神池县长城遗存20.745千米,马面96座,烽火台70座,关、堡14座;偏关县长城遗存119.945千米,马面52座,敌台14座,烽火台241座,关7座,堡20座;河曲县长城遗存54.831千米,马面19座,烽火台55座,敌台9座,关6座,堡11座。

明代宣府镇管辖长城由河北阜平入忻州市五台县境,南行经石嘴乡、门限石乡与阜平交界处太行山脉南行,现存长城墙体长度680米,敌台2座,关1座,沿线烽火台19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