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付铁道部大院回忆录25-好东西分着吃

 北京老付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我小的时候中国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所以我们铁道部大院每个家庭的特点都差不多:一是钱少,二是孩子多。

钱少,买东西就得省着花;

孩子多,好吃的就得分着吃。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很少有机会“独吞”什么东西,不论家里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妈妈都会说:“给,跟你姐姐分着吃。”水果要切成两半,面包要掰成两块,酸梅汤要分成两小杯,瓜子要分成两小份……不然的话,就容易产生产权纠纷。有些东西不大好分,比如说冰棍,掰不开也不好切,就必须一个先咬,一个后咬,你这口咬大了,我这口咬小了,弄不好就是事儿。

我是家里的“老疙瘩”(排行最小),父母很是疼爱,哥哥姐姐也都是尽量让着我,所以我时常有些小脾气,在分吃的问题上表现得特别小气。那时候家里炒菜很少放肉,即便放的话也只有一点肉丁丁,半天找不到一小块。我就喜欢在青菜里挑肉吃,妈妈批评我,但我恶习难改。于是妈妈就用筷子在菜上划一道印,这边是我的地盘,那边是姐姐的。我很狡猾,先从界线的边沿吃,把一些“归属未定”的肉丁丁抢到嘴里。然后我在菜上掏着吃,像挖地铁一样向姐姐的领地掏过去,尽可能获取那边的利益,直到姐姐委屈地向妈妈提出申诉:“妈,你看他呀!”希望妈妈能够秉公进行有效仲裁,但妈妈一般都会笑眯眯地制止我之后对姐姐说:“他小嘛,你是姐姐,要让着他。”

姐姐就是姐姐,心里总是疼我的。记得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一个石榴,我跟姐姐分着吃。我那部分很快就吃完了。姐姐是女孩子嘛,做什么事情都细致。她把石榴一粒一粒的小心剥下来,包在手绢里,一点点的吃,能吃小半天。我吃完了自己的,就惦记姐姐的,每次要几粒,姐姐尽管舍不得,但每次都不会让我把伸出的手空着缩回去。

那时候吃东西,“分”的意识特别强,比如家里吃西瓜,爸爸把西瓜切好后,我会迅速地扫一眼一共有多少块,我大概可以吃多少,然后按这个数字来掌握。吃得多了,会遭到老爸的批评,吃得少了,我又不甘心。

爸爸在家里总是很严厉的样子,不怎么跟我们沟通。吃饭的时候经常是他先独自喝点小酒,等正式吃饭时我们再上桌。爸爸喝小酒的时候妈妈总会给他准备一点下酒的小菜,尽管家里没什么钱,但喝酒总得有点下酒的菜啊,比如几片切得很薄很薄的蒜肠,或是几小块松花蛋。可爸爸的饭量好小啊,每次吃到一半,他就吃不下去了,会剩下几片肠或是一点松花蛋,等我们上桌的时候,妈妈就会分给我们吃。

很多年以后,我猛然想到一个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爸爸真的吃不完那很少很少的几片蒜肠吗?每次分好吃的东西妈妈都是分成两份,我和姐姐每人一份,可是,妈妈那份在哪呢?不仅如此,妈妈还有很多怪异的习惯,比如说,她不爱吃肉,不爱吃鸡蛋,不爱吃点心,不爱吃水果,几乎我爱吃的东西她都不爱吃,而且她还喜欢吃剩饭,喜欢用剩下的菜汤冲水喝。小时候的我觉得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潜意识中甚至一直觉得妈妈一定是不饿、不喜欢吃这些东西。现在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时我都会心痛、内疚,小时候我怎么那么自私、那么馋啊!尽管也曾有时候,我举着好吃的东西让妈妈咬一口,但她总是假装咬一口,或是咬一小口,还要发出很夸张的“啊呜”的声音,然后说“好了你吃吧”,于是我就心安理得地跑到一边吃独食去了。当我也做了父亲之后,才真正体会到父母深爱儿女的那份心。虽然爸妈老了以后我还算是个孝子,和哥哥姐姐一起精心照顾他们二老安度晚年,但这永远弥补不了我对当年不懂事的那份缺憾!

    还记起一件事,我六岁那年过端午节,妈妈从会城门商场买东西回来,手里拎着一串用苇叶包着的、绿莹莹、三角形、带着一股特别香味的东西回来。我没见过,赶紧跑过去问:

    “妈,这是什么呀?”

    “这是粽子。”

    “粽子?能吃吗?”

    “当然能吃啊,晚上妈妈给你煮熟了吃。”妈一边说着一边笑盈盈地进厨房准备晚饭去了。

    我当时那个馋啊,无论如何等不到晚上了。于是我跑到厨房拉着妈妈的衣角央求道:

    “妈,我现在就想吃粽子。”

    “那哪行啊,等晚上你爸和你哥你姐他们回来以后全家一起吃才行啊。”

    “我不!我现在就要吃!”

    妈有点不高兴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就知道吃,吃,吃,一点规矩也没有!”

    我还是不甘心,妈妈平日那么喜欢我,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都是给我吃,这会儿我再争取一下,或许妈就会单独给我煮几个吃呢。于是我放大嗓门跺着脚高叫着:

    “我就要吃,现在就要吃!不给我吃就不行!”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要求实在是很过分啊。那时候家里的日子很拮据,一家五口人,全靠我爸一个人的工资支撑,在唐山的爷爷还经常来信要钱,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除了保证一天三餐以外,很少有钱再买其它什么吃的东西,我们嘴馋了想吃零嘴的时候,无非就是自己炒一点黄豆,或者切一段胡萝卜解馋。今天妈妈居然买了一串粽子,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或许妈为了这个端午节已经悄悄的准备了好多日子吧,从每天的菜钱当中一点点地节省出买粽子的钱,她一定在想,日子再紧,端午节还是要过的,平日省一点,过节时买几个粽子,晚上全家一块改善一下伙食,是件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啊。谁知遇到我这么一个嘴馋而且不懂事的孩子,让妈妈好为难啊,一共只有那么几个粽子,怎么可能先给我煮着吃呢?

    可是我还是不依不饶地闹着,妈真的生气了,大声地呵斥了我几句。很少见到妈这样训我,我觉得很委屈,于是大哭,哭的昏天黑地,指望着我的哭声能够让妈回心转意,但妈这回是真的生气了,也不过来哄我。我一直哭啊哭啊,哭累了,竟然就挂着眼泪睡着了。

    等我醒来的时候,爸爸已经下班了,哥哥姐姐也已经放学了,家里飘着一股我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啊,是粽子熟了!

    妈妈见我醒了,端着一个剥去皮、撒着白糖的粽子来到我面前,笑着说:

    “小馋猫,吃吧,这回可以吃了。”

    我赶紧端起碗,大口吃起来。爸爸在一边看着我不雅的吃像,一改平日严厉的神态,和气地对我说:

    “你妈跟我说了,为了吃粽子你还哭了一场,这可不好。以后有好吃的东西,要等着大家一块吃,知道吗?”

    “嗯!”我一边大口吃着粽子一边点着头,终于吃到好吃的粽子了,爸爸在说什么,其实我当时并没怎么在意。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每到粽子飘香的时候,我都会回想起这件事。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了小时候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的好日子,可是,老爸老妈却早已不在了,真是让人无限感慨!爸妈,我会记住你们的话,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刻,东西不在多,食品不在鲜,一家人一起享受,才是最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颀,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影子行长》、《父与子的战争》、长篇报告文学《金融大潮冲浪人》、《舞动的K线图》、《重塑的丰碑》,中篇小说《我爸是行长》、短篇小说《贷款》、《假币》、《收债日记》、《一根筋》、《邻居》等。2012年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全国总工会、文化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