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国医园地 感受魅力中医 | 养生有道,如何辨别自己的体质

 bulaolindtsg 2022-08-16 发布于辽宁

生活中,有人急脾气,有人慢性子;有人不耐寒,有人不耐热;有人总是面色红润,有人怎么养都是脸色发暗……要知道,这可不是偶然现象,而是你的体质在起作用。当下,爱好中医、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已然成为一种新风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医的体质辨识。

赵曼丽

博士,主任医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六科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潍坊市中医优秀学科带头人、潍坊名医。对中风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尤为擅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痴呆、帕金森综合征、头痛、眩晕、周围神经病、植物状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体质辨识

平和型 气虚型 阴虚型

阳虚型 湿热型 气郁型

痰湿型 血瘀型 特禀型

常见体质的调护

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常见疲劳乏力,语声低怯,倦怠懒言,面色萎黄,口唇色淡,形体松弛无力,大便不干但费力;常有肺脾两脏相对不足之症,抵抗力和消化功能比较弱,季节转换易受外感,冬天怕冷,容易受寒;夏天怕热,容易中暑等。气虚体质的人宜吃性平偏温的、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

中药调护可用人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山药、茯苓、白术、红枣等。气虚体质的补益要缓缓而补,不能峻补、蛮补、呆补。补益太快、太猛易阻碍脾胃,影响气机。自汗、易感冒者,可服用玉屏风散预防;倦怠、乏力、纳差者可服用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肝阳上亢体质

肝阳上亢体质者多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本证往往既有肝阴不足的症状,又有肝阳上亢的表现,但以肝阳上亢表现为主,是本虚标实证。多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阳升太过而致。到了春天,凡有肝阳上亢的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眩晕,现代医学也发现,秋冬气候变化,容易使人血压增高,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治宜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中药调护可用夏枯草、石决明、牡蛎、罗布麻、桑叶、菊花、钩藤等。阳亢伴有阴虚者可服用镇肝熄风汤,阳亢化风伴有失眠健忘者可用天麻钩藤饮。

瘀血体质

瘀血质是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瘀血体质多见于老年人与久病患者。《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说:“五十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瘀血质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急躁易烦,健忘,平素面色晦暗,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中风后常见偏身麻木、乏力,不耐受风邪、寒邪,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

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多半形态偏胖,多是大腹便便,肌肉松软;面色无光泽,发白、偏暗,痰湿体质的人容易犯困,易打瞌睡,而且喉头多痰。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豁达、善于忍耐;行动缓慢迟钝、胸闷、头昏沉、嗜睡、赖床,口中甜味;这类人的大便黏稠,排便不畅或便秘与便溏交替。痰湿体质的人多因素体脾虚、或嗜食肥甘厚味、或贪凉饮冷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壅滞经脉,上蒙清窍而致中风。

中药调护可用泽泻、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竹茹等燥湿化痰之品,可酌情服用化痰祛湿之中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大多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干咽燥、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冬寒易过、夏热难受、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中医认为阴虚体质的人多手足心热。阴虚体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阴虚体质人群可通过精神调节、控制房事、戒烟限酒、控制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增强体质,喜静养,远竞争及烦乱。

中药调护以麦冬、石斛、何首乌、枸杞、熟地、龟板、鳖甲、玄参等养阴之品,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