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时期,为什么其他诸侯国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

 黑衣肉哥 2022-08-16 发布于上海
周灭商后,因周国的势力远在西北,十分不利于周国去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再加上周国能灭商,靠着也不是周国本身的实力,时周国疆域不过百里,人口不过六七万,所能动员的军队只是“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而若没有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八百诸侯的戎车四千乘的协助,单靠周国是万万不能击败商朝的七十万大军的。
因此,基于以上因素,为了控制东方辽阔的疆土,灭商后,周武王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开始实行分封制,大分诸侯,是时“(周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初周武王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商纣之子武庚被封于商都,借此控制商人;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封于管、蔡、霍,借此监督武庚;武王弟周公封于鲁、功臣召公封于燕,借此防范殷商遗民的反叛;功臣姜尚封于齐,借此控制东方。
同时,武王分封的诸侯拥有五个等级,《逸周书·职方氏》载:“凡国,公、侯、伯、子、男,以周知天下。凡邦国大小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周朝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公最为尊,男最为卑,而终周一朝,名正言顺被周王封为公爵的就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等七国君主,这七个公国,除虢国开国君主虢仲是姬姓,其余六国开国君主均为前代王者之后,宋国是商汤的后裔、杞国是夏禹的后裔、祝国是尧的后裔、焦国是炎帝的后裔、蓟国是黄帝的后裔、陈国是舜的后裔。
图片
也就是说,时周朝,只有这七个国家的君主能被称公,其余国家的君主严格意义上都是不能称公的,比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史记索隐》所举为例),除宋襄公能名正言顺称公外,其余四霸的爵位都要比公爵低,其中齐桓公的爵位是侯爵、晋文公的爵位是侯爵、秦穆公的爵位是伯爵、楚庄王的爵位是子爵(桓、文、穆、庄皆为谥号),也就是说春秋五霸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宋襄公、齐桓侯、晋文侯、秦穆伯、楚庄子,如《春秋》所载:“(庄公十六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那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明白,为何春秋四霸,其中只有宋襄公是名正言顺的公爵,其余四霸皆不是,为何他们就敢称“公”呢?甚至楚庄王还敢大言不惭的称“王”呢?
首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这三人称公并无多大的错,因为“公”在周朝不但可以作为爵称,还可以作为尊称,如《春秋》一书称鲁十二位诸侯王皆为公,但实际上鲁国却只是侯国,而之所以鲁国君主被称公,如何休在《公羊传》所说:“鲁称公者,臣子心所欲尊号其君父。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之心欲尊其君父,使得称公”,那是因为鲁国国内臣子认为其国君可称公,所谓“心欲尊其君父,使得称公”。
图片
简单地说,周时,各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内被称为“公”,这在周代是一条不成文的做法,虽没有公之于众,但在暗地里却是连周王默许的做法。正如《白虎通·爵篇》所说:“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说白了,公爵作为当时最尊贵的称号,臣子要想拍马屁,称其君主为公,就是最好的马屁啦。
当然,这条不成文的做法仅限于内部君主的自娱自乐,如果要放在明面上却是不可能的,如果“诸侯有会聚之事,相朝聘之道”,则就不能“私其臣子之义”,就是说一旦诸侯相聚时,如觐见周王时,诸侯王皆只能称周王所给予的爵位,而不能自称“公”。
由此,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他们称公也并没有多大的错,非逾越之举。
再之后,春秋时期,周朝的实力已是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周王早已失去对于天下的掌控,诸侯王也早已不把周王放在眼里,他们互相攻伐,拼命的吞并小国,连周王的同宗姬姓国都不能幸免。由此,就是在这种局势下,地位不再是以爵位来定,而是以实力来定,谁的实力强,谁就是天下话语权的掌控者,即使这个强国之前是子爵,它亦能控制公国。
如此,在这种局势下,连邾、莒这等附庸小国君主皆都称公,如邾文公、邾定公、邾宣公,更何况是齐、晋、秦这等当时的强国君主呢?
不过,在当时,就算是齐、晋、秦这等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君主亦不敢称王,最多只敢称公,毕竟在当时,周王室虽然已经开始衰落,但威望还在,称公最多就是将不成文的做法变法成文的做法,谁也不能说啥,但是称王却是等同于反叛,这恐怕会引起群起而攻之,对于本国的发展却是大大不利的,因此在没有绝对的实力去应对其他诸侯王的轮番攻击时,他们自然不敢称王。
那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明白,为何秦、晋、齐等强国皆不敢称王,而楚国为何就敢称王呢?
很简单,因为楚人本就不是中原人,是蛮夷,楚国上至楚君,下至楚民,他们对于周王没有那种尊敬感,也没有那种服从感,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楚国根本就不鸟周王,最初楚国没有那个实力,楚君自然不敢称王,只能是顺从着,当时到了熊通时期,楚国的实力是突飞猛进,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强国,先是灭权国,得江汉平原西部,再是征服随国,败邓、郧、绞、罗等国,成为汉东霸主。
图片
可以说,熊通时期的楚国早已成为南方霸主,他已经有实力去周王抗衡,由此,在有了足够的实力后,再加上楚人本身就看不惯周王,且也不鸟周王,由此熊通的称王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熊通是位雄主,他的志向就是与周王平起平坐,这点从熊通曾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大意是你们中原诸侯王互相残杀,我现在有强大的军队,我可以替你周王平定天下,但碍于爵位不够,所以希望周王给我足够高的爵位,这样我才有资格去帮助管理天下)就可窥知一二。
总得说,楚国君主称王,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楚国实力够强,不怕周王,也不怕其他诸侯王。楚国地处南方,远离中原,南方唯他独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对他造成威胁,同时中原诸侯对它也是鞭长莫及。如此,楚国根本就不用怕中原诸侯会对它称王的事情做出什么举动,难道他们还会在周边都充斥着敌国的情况下,远征楚国吗?这对他们可没有任何的好处,中原诸侯国又不像楚国那般在一个地区唯我独尊,在中原,齐、秦、晋等都是强国,谁也奈何不了谁,一旦他们之中出现动荡,其他国家势必就会群起而攻之。因此,他们绝对是不会因楚君称王这种事情,就派兵远征楚国。
二是楚人对中原诸侯王那套“尊王攘夷”的说法本就嗤之以鼻,对周王,楚人远远没有中原诸侯王那般看重,因此他们也根本不会去管中原诸侯王的看法,既然我有实力,那我就该与你平起平坐,这就是当时楚君的真实想法,也是楚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