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威士忌”的悲伤现实,工匠精神还在吗?

 山与季风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日本威士忌师承自苏格兰威士忌,最近这些年,日本威士忌开始崭露头角,多次获得全球威士忌大奖,涌现出像山崎、白州、响等诸多知名品牌。而三得利公司创始人鸟井信治郎更是被称作“东方威士忌之父”。

“我们希望向日本和世界提供高品质的三得利威士忌,不会辜负消费者的期望,为此,我们深表歉意。”三得利控股(HD)总裁竹下登在2月中旬的财报会上提到了当前面临的严峻的原酒短缺的问题。

日本威士忌

随着高尔夫球热潮的兴起,日本国内对威士忌的需求也在增加。2008年,消费量为7500万升,2015年增至1.35亿升。2017年,海外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549万升。在过去的十年里,增加了五倍多。

  • 部分产品已停产

在过去的十年里,三得利旗下的山崎和朝日集团HD旗下的日式威士忌(如竹鹤)在国际产品评比中获得了许多奖项。

日本是世界五大威士忌产区之一(英国苏格兰、爱尔兰、美国和加拿大),日威在日本国内和国外都很受欢迎。

然后,原酒短缺成了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威士忌包括以大麦为原料的麦芽威士忌,以及玉米等谷物作为原料的谷物威士忌。近年来,单一麦芽威士忌越来越受欢迎,只使用单蒸馏厂的麦芽原酒。由于生产方法的差异,麦芽原酒与可大规模生产的谷物原酒相比,更容易出现原酒短缺,因此各公司都进行了供需调整。

2013-2014年,三得利向旗下山崎酿酒厂(大阪府)和白州酿酒厂(山梨县)投资约20亿日元,将产能提高3至4成。从2013年3月开始,山崎在标签上标有年龄标记。受困于原酒短缺,2015年4月开始,其他品牌纷纷提高价格,而NIKKA威士忌公司更是于2015年9月便停止销售其年份代表的“余市”和“宫城峡”。

三得利角瓶和黑NIKKA出货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占日本国内市场近一半的三得利“角”瓶和“黑NIKKA”则增加了出货量。这两种威士忌是由麦芽原酒和谷物原酒混合而成的。三得利表示,“由于三得利提前做了生产计划,并平衡了整体供应,因此可以增加角瓶产量”但对于麦芽原酒和谷物原酒的“比例尚未公布”。

Nikka和三得利如今被称为是日本威士忌酒界的南北双雄,鸟井信治郎在调和威士忌的路线上,耗费了整整八年,才终于在1937年10月8日推出了第一款调和威士忌——“角瓶”,“角瓶”推出后颇受好评,迅速占领了日本威士忌市场,并成为日本海军、陆军等的指定军需物资,被大量采购。相较于三得利派的“山崎”和“白州”系列浓郁传统的口感相比,NIKKA的“余市”威士忌的特点是带有烟熏且极具个性。

  • 进口威士忌开始悄悄潜入日本市场

通常,在食品标签标准中,首先需要描述最常用的成分,但日本的酒类并不适用。因此,专家说“便宜的威士忌中掺入大多数谷物来说并不奇怪”(威士忌评论家土屋守先生)。

在繁荣的阴影下,日本威士忌的标签问题也出现了。

三和食品(山梨县)生产米林等调味品,代表品牌是“御使”和“富士山”。该负责人说,“富士山”自称是日本威士忌,但“在自己蒸馏的原酒中加入从海外进口的原酒,混合在一起”。即使说它是国产威士忌,也无法掩盖进口原酒掺杂的事实。在苏格兰和美国,威士忌的配方和标签受到严格法律的规范, 然而,根据日本的酒税法,如果进口的原酒在国内混合或装瓶,可以标为“国产”,日本威士忌对于“国产”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最熟知的例子是,生产和销售业内著名的“玫瑰麦芽”的秩父(Chichibu)威士忌(崎玉县),在部分品牌自产的酒中加入了其他威士忌产地的原酒。

“以前,我们最初把它称作'秩父(Chichibu)混合',但有可能被误解为只使用秩父(Chichibu)酿酒厂的原酒,现在改为'世界混合'”(总裁阿托·伊奇罗)。

关于酒类法规对比

主要酒类制造商本坊酒造旗下的火星信州酿酒厂(长野县),虽然在部分品牌上标有“混合日本威士忌”,但现在改为“混合威士忌”。该酿酒厂的竹平考辉说,“对于使用进口原酒混合的酒,尽量使消费者不混淆”。

对于后来者和新的制造商来说,现实情况是,他们使用来自海外的原酒来“提高质量,确保销售量”( Hitsu)。

  • 九成是混合的, 工匠精神还在吗?

在原产地之前,有人质疑《酒税法》的定义。 根据该法,以甘蔗榨汁为原料的酿造(混合用)酒精和原酒的混合被允许达到9成。

事实上,永旺的自有品牌顶级巴鲁的威士忌、欧农集团子公司的“香熏”和宝酒造的“苹果”在原材料栏中都标有原酒和混合酒精。

虽然这些表述要求在行业协会和日本洋酒酿造协会的标准中说明,但并不清楚有多少公司遵守了这些标准,因为对此“没有惩罚,只是自愿性的义务”(伊藤洋,董事总经理)。

山崎酿酒厂

日本清酒和葡萄酒一直在规范原产地标签,这是为了保证品牌和质量,促进出口。伊藤先生(董事总经理)说,威士忌行业从去年开始研究日本威士忌的标准。随着日本威士忌热潮在日本和海外都兴起,行业标准是整个行业必须解决的一些挑战。

但原酒短缺的问题并非几年就能解决,它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沉淀,如果放任“虚假”标签问题,我们不禁想问,日本所谓的工匠精神,真的还在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