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型关大战在即林彪突然发现一细节:先别去对面埋伏,都撤过来

 梦想童年594 2022-08-16 发布于江西

一、八路军进入山西,差点被猪队友卖给日寇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一手策划和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日战争爆发。

日寇在侵华战争一开始采取的策略是:以华北为基地,兵分两路由北向南平推,一路走平汉线,一路走津浦线。

打通津浦线,是以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为目标,意图占领中国最发达的区域,而彻底摧毁中国军民的军心士气。

打通平汉线则是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由于国民政府把华北作为抗击日军的前线,把大部分主力都集中在平汉线以东,一旦日寇控制平汉线,就能将华北国民党军的主力一举包抄。

不难看出,日寇的野心是很大的,如果中国军队真的陷入大纵深包围,鬼子就可能比打一场规模比基辅会战还大的围歼战!

只不过鬼子的胃口实在太大了,为了贯彻这一战略,在分兵进攻上海、南京的同时,日寇华北方面军又以坂垣征四郎之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兵团支援下分别向西、向南进攻,企图占领山西,保障平汉铁路的侧翼。

文章图片1

日寇侵入山西

包括纳粹德国在内,法西斯国家往往会高估自己的力量,低估对手的力量。

对于负责山西抗战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来说,山西就是他的基本盘,是他的命根子,当年红军东征打进山西他就拼死抵抗,如今日寇想要侵占山西更是令他寝食难安!

思前想后,阎锡山决定与刚刚改编为八路军不久的红军联合,共同抵御日寇侵略。

从地图上看,山西大致是个“两山夹一谷”的布局:东边是雄伟高耸的太行山脉,西边是同样气势巍峨的吕梁山脉,两山中间大同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由北向南一字排开,恰似一字长蛇。

然而,在这几段峡谷中间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恒山山脉将之截为两段,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恒山山脉恰似太原以北的屏障,控制了这座山脉就可以阻止敌军进入太原盆地。

而对于进攻一方而言,占领恒山则能取得对太原居高临下的优势,赢得极大的战略主动权。一旦恒山在手,平汉线北段一马平川,尽在眼底,对方将面临无险可守的尴尬处境。

文章图片2

山西地形

阎锡山提出的方案是:以晋军主力在恒山以北的大同盆地阻击日军,而将八路军部署在恒山的侧翼地带作为支援部队,给晋军打打配合。

根据与阎锡山协商的结果和日寇进犯山西的态势,毛主席与中央军委其他同志协商后决定八路军3个师第一步进入恒山山脉建立根据地。

毕竟此时的八路军粮弹皆缺,如果要和鬼子面对面地硬刚可能占不到什么便宜,弄不好还要吃大亏。

但毛主席也没想到,虽然阎锡山口口声声要和日寇决战于太原以北,但晋军的战斗力属实拉胯,9月中旬日寇已经占领了晋北重镇大同,没费什么力气就进入了大同盆地。

9月20日,灵丘县城失守,日军从灵丘出发,沿着恒山南线向代县、五台县一带大举进犯。同时,日寇驻华北的第1军出动3个师团,开始攻略平汉线。

战局的变化顿时让八路军原先挺进恒山的策略十分危险,这时如果再上恒山,相当于腹背受敌,弄不好要被鬼子彻底包饺子

八路军总共这么点家底,总不能稀里糊涂就交代在恒山了。

文章图片3

改编为八路军的红军

9月17日,毛主席急电八路军总部指出:日寇的野心绝不在小,其在华北的战略方针是以大迂回态势,经代县夺取太原、临汾、运城直抵黄河,包抄国民党军后路。

一旦日寇兵临黄河,即可威胁河南、山东之背,最终彻底占领华北五省。如八路军进入恒山将全部处于敌人大迂回的包围中,完全陷入被动。

因此,八路军必须立即调整部署:120师在晋西北展开,129师沿吕梁山脉在晋西南展开,采取以山地游击战为主的战术支援晋军,尽可能拖延日寇南进的速度,不让他们安心打太原。

和一般的军政领导人相比,毛主席就是处处看远一步。

此时在战略上位置最危险的是作为八路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恒山山脉的第115师,毛主席给师长林彪发了专电,让他根据局势先自行调整战斗部署。

当时林彪手里掌握着八路军三分之一的野战兵力,而毛主席就是敢授予一线指挥员专断之权,比起事事都要干预的微操大师蒋介石,毛主席的用人之道确实高明了一百条街。

文章图片4

毛主席与林彪

二、林彪排兵布阵精打细算,但人算不如天算

现在部队的指挥权转到了林彪这里,在9月14日,他已经收到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要求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准备迎击南下窜犯之敌。

115师是八路军的头号主力,但当时装备的枪支和弹药其实根本不够看的,根据时任686团团长、开国上将李天佑的回忆,115师刚刚抵达晋东北抗日前线时,有的战士连土枪都没有,还背着大刀片。

经过突击补充,所有参战部队的战士每人才分到100多发子弹和2枚手榴弹,这已经是八路军后勤能办到的极限了。

343旅下面的一个炮兵连一共就4门迫击炮,每门炮有30发炮弹,这样的库存打一场像样的仗就得清空,幸亏战前从附近一个废弃的国民党军阵地上收集到1000多枚炮弹,这才勉强够用。

林彪心里十分清楚,这样的装备水平要和鬼子打阵地战毫无胜算,唯一的取胜方法就是抽冷子打伏击战,靠缴获敌人的装备来强大自己。

从老乡那里,林彪知道这个地方以前不叫“平型关”,而叫“瓶型关”,只因关前的谷底形状像个瓶子,地形可谓易守难攻。

文章图片5

林彪与聂荣臻等115师主要首长在平型关前线

平型关如果失守,本就已岌岌可危的太原就相当于拱手送人了,所以阎锡山决定调集主力部队,在平型关正面阻击日军。

只不过,林彪所看中的战场并不是平型关,而是平型关以东5公里白崖台下的乔沟。他在平型关一带连续实地调查了几天,终于选定了这么一个完美的伏击阵地。

1936年12月,时年29岁的林彪专门给杨成武写了一份题为《怎样当好一名师长》的材料,这份材料的开头第一条是这样写的:

要勤快,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动手。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自己了解的事情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不能懒。

从空中往地下看,这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条沟,灵丘到平型关公路在沟底下成了一条三四米宽的土路,窄到鬼子一辆运兵汽车开过去都有些艰难。

沟两边则是高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一旦八路军在这里打响,三寸丁的鬼子连爬都很难爬上来。

文章图片6

平型关一带的地形堪称险要

这个乔沟用来给日本鬼子当葬身之处再也合适不过了。只要鬼子走进乔沟,就相当于躺进了棺材里,八路军只要把棺材盖盖上就能送这帮兔崽子下地狱。

鬼子从灵丘出发向平型关推进是9月22日,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在距平型关50公里的上寨村召开战前动员会议,并连夜率主力进抵平型关以东的冉庄、东长城村地区。

聂荣臻在动员会议上说:这一战是八路军抗战的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我们是全国人民的希望,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希望!

按照林彪的部署,以李天佑、杨勇的686团位于乔沟地区,这里是主战场,所以要用主力团啃硬骨头。

以杨得志、陈正湘的685团位于乔沟以西的关沟地区,因为686团打的是拦腰伏击,肯定有一些鬼子的先头部队漏过去,只要乔沟方向打响,他们就出手收拾走过去的先头部队。

以张绍东、韩振纪的687团位于最东侧的西沟村、蔡家冉一带,他们的任务不是伏击,而是在乔沟打响之后截断敌人退路,把“饺子”收口。

115师的师部就设在686团阵地后面500多米远,只要有需要,所有师首长分分钟可以直抵一线指挥。

文章图片7

林彪(左)与聂荣臻(右)在平型关战役师前指

除此之外,林彪唯恐伏击的兵力不够用,又让徐海东带领344旅688团尽快赶来战场,加强乔沟一线的力量。

按照这一部署,115师一下子拿出了4个主力团,整个伏击圈的战线长度超过了12公里,但用兵一向谨慎的林彪还是觉得不够保险。

他找来独立团团长杨成武,让他务必在24日太阳落山前插到平型关以东的冯家沟、腰站地区,准备随时阻击从灵丘方向来援之敌。

这种拦头断尾中间突破包饺子的战法林彪在红军时期就得心应手,不知有多少国民党将领败在这一招之下,如今换成骄横狂妄的日本鬼子,怕也招架不住他的三板斧。

眼看一切都准备妥当,只等鬼子钻进八路军的包围圈,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115师枕戈达旦,摩拳擦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乱了林彪的部署。

第一个出状况的就是688团,24日晚上,徐海东给师部紧急发报:道路被大雨引发的山洪冲垮,688团可能难以按预期时间抵达埋伏阵地。

这让师部的所有人心头一沉:天有不测风云,当年诸葛亮伏兵上方谷占尽天时地利,本可烧死司马懿,不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搅得功亏一篑吗。

文章图片8

设伏的八路军战士

林彪只好让徐海东从主攻队改为预备队,在抵达预定阵地后待机投入战斗。

24日黄昏时分,参加战斗的各团部队陆续出发,战士们大多没有雨具,冒着瓢泼大雨走着最难走的毛毛道,身上的灰布军装很快被雨淋得透湿,寒风吹来冻得人直发抖。

但将士们的心里是火热的:上至师长林彪,下至普通战士都十分清楚,这是八路军参加抗战以来首次和日本鬼子交手,人人可都憋着一股劲。

路上人们又遇到了一条山洪冲出来的激流,为了不被冲走,大家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着手蹚过齐腰深的水流。

就在3个团克服艰难险阻,准备陆续进入预设阵地时,林彪却想到了另一个常人极易忽略的细节问题。

公路两边的山坡上全是黄土,被大雨一冲成了一片泥泞,如果在山坡两边都埋伏部队,相当于几千人要从公路南边走到北边去。

文章图片9

鬼子的辎重部队在太行山行军

这样一来,公路上、对面山坡上那些泥地被人一踩肯定会留下密密麻麻的脚印,极易被敌人发现,那苦心准备的伏击计划就全泡汤了。

林彪临时决定:部队不到北面去,只在南侧设伏!

单侧设伏使得部队不得不重新调整部署,并导致伏击战的难度骤然增加,但为了万无一失,各团长、营长、连长忙着在十几公里长的战线上配置火力、校正诸元,等到一切就绪时,天色已经蒙蒙亮了。

三、鬼子进了包围圈,李天佑却碰上硬钉子

这时是9月25日早上7点钟,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大队共1000余人,分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正沿灵丘至平型关的公路向西开来。

由于进入山西以来接连取胜,如入无人之境,骄狂的鬼子开始大意起来,连侦察部队都没有派就大摇大摆地闯进了115师的伏击圈。

在车队抵达乔沟一带时,可能是这里险恶的地形引起了鬼子的警觉,带头的鬼子军官开始向峡谷两边胡乱放起枪来。

这让靠前指挥的李天佑、杨勇心中一紧:难道我们被鬼子发现了?但纪律性极强的八路军战士依然纹丝不动,一枪未发。

文章图片10

李天佑从红军时期开始就是林彪麾下头号猛将

此时在后方不远处的115师指挥部里,紧张的气氛使得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林彪端着望远镜像一座雕塑一动不动,直到望远镜里左前方的公路上出现了一个小红点。

很显然,那就是鬼子的膏药旗了。

小红点后面汽车一辆紧跟着一辆,还有马拉的大车、小炮和护卫的步兵,但这只是鬼子的先头部队。

等敌人大队走过去将近10分钟,686团的作战参谋跑来报告:通灵丘的公路上已经看不到敌人了!

林彪放下望远镜,果断地说:“放信号弹!”

看到信号弹升起的李天佑立即抓起电话机向一营长张仁初(1955年开国中将)下令:攻击开始,打!

1营的打法也是非常刁钻的,他们的第一轮手榴弹就炸趴了最前面的两辆鬼子汽车,汽车烈焰熊熊,把前面鬼子的退路和后面鬼子的进路全都堵死了。

文章图片11

战役示意图

刹那间,八路军的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一齐发射,雨点般的枪炮打得鬼子不知所措,而埋伏在西头的685团和埋伏在东头的687团也同时动手,把日军的一字长蛇阵截成几段。

在第一轮的火力打击之后,担负主攻任务的686团2个营冲上公路,和日寇展开白刃战。

首次交战,顿时暴露出日军和八路军的各自的优劣之处。

日寇一开始就犯了“骄兵必败”的致命错误,而且不熟悉山地作战,除了少数人开始向北面的老爷庙方向攀爬,企图夺取制高点之外,其他大队人马自始至终挤在公路上被动挨打。

但鬼子的单兵素质非常强悍,在指挥体系被打乱,各自为战的窘境之下,竟然毫不溃乱,而是自觉背靠背形成三人战斗小组,这样一个战斗小组往往能挡住我军一个排的冲击。

战役结束之后林彪总结道:……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到过这样强的敌人。我所说的“强”,是说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了、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

八路军由于初次交锋,同时也犯了轻敌大意的错误,他们认为日寇不过是装备略好一些的国民党军队,只要打得猛了,打得狠了就会溃败或者缴械投降。

文章图片12

练习刺杀的日寇

战士们并没有分散队形冲向日寇,而是成群冲锋,甚至还有人想当然地大喊:“老乡!缴枪呀!”因此在顽抗的日寇精准射击下伤亡严重。

有的鬼子知道逃不出去,干脆躲在汽车下面向我军射击,而我军炸不掉敌人的汽车,因此双方一时间打成了僵持。

这一仗从早上打到中午,李天佑这位红军时期林彪麾下的头号猛将见打了这么久还拾掇不下几百个鬼子不禁有些焦躁。

关键时刻,林彪派人让李天佑到师前指汇报情况。

他一看李天佑跑得气喘吁吁的,便说:“沉着些。敌人比较多,比较强,战斗不会马上结束的。”

随后他指指北边的山坡说:“你要组织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了这个制高点,我们就可以居高临下,把敌人消灭在沟里!”

文章图片13

油画《平型关大捷》

显然,把部队全部摆在公路南边虽然达成了伏击的突然性,但现在八路军必须把北面的缺口补上。

李天佑顺着林彪的手指往北一看,好家伙,果然有几个鬼子正手脚并用地往老爷庙爬呢!

一向话不多的林彪又叮嘱了一句:“你们动作要快,慢了是不行的!”

随后,李天佑命令3营长邓克明带部队向老爷庙突击,邓克明带着十几个身强力壮善于攀爬的战士背起轻机枪在千钧一发之际抢占制高点,把鬼子打了回去。

在乔沟西面,杨得志的685团也遇到了差不多的问题,幸亏杨得志当机立断派部队立即冲上北坡,这才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这场战斗打得好不惨烈,鬼子被打死的很多,但就是没有投降缴枪的,他们的刺刀术也十分厉害,给弹药本来就紧张的八路军造成很大威胁。

直到几年后八路军装备大量日制“三八式”,并完全掌握日寇的刺刀术之后,才在白刃格斗中把鬼子杀得没有一点办法。

文章图片14

八路军进行刺刀格斗训练

这一战打到了下午3点,林彪见685团、687团已基本消灭了各自包围圈中的鬼子,便让他们逐步向乔沟靠拢,并发起总攻。

最终除了少数几个鬼子趁乱逃出包围圈以外,被围在公路上的日寇全部被消灭。

在这一天的夕阳照耀下,平型关以东蜿蜒的公路上到处都是鬼子和马的尸体、被击毁而熊熊燃烧的汽车、破碎的枪支和散落一地的物资……

四、平型关旗开得胜,打的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

与八路军的英勇奋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路国军的袖手旁观和不作为。

当时日寇21旅团辎重大队的少量残部见势不妙立即夺路而逃,他们狼奔彘突,朝着国军的防区一冲而过,几乎没有受到任何阻挡。

这让八路军十分愤慨,林彪也在战斗总结中愤愤地说:你打,他旁观,他们时常吹牛要决战,但却决而不战;说向敌人打,而又不坚决打……

但平型关一战的重大意义却几乎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那便是让晋东北的父老乡亲们意识到了,八路军才是真正打鬼子的部队。

文章图片15

抗战初期的许光达(左)、林彪(中)、罗瑞卿(右)

这一仗打死了一千多个鬼子,缴获了大批辎重,但和这些直接战绩相比,政治层面的影响更加巨大。

八路军过黄河抗日时群众议论纷纷:你看这些当兵的穿得破破烂烂的,连好枪都凑不出几杆,中央军武器装备比他们更好都打不赢鬼子,这些人能行?

老百姓就是这样,你跟他们说一千句、一万句“我们是来抗日的”,不如真的上战场打死百八十个鬼子,至于一口气打死一千多个鬼子,那确实是这一带的老百姓见都没见过的。

结果仗还没打完,平型关一带的老百姓就传开了:八路军是真打鬼子的!

那些本来逃到山里躲避战火的,一听这也不躲了,直接到村里抬门板给八路军帮忙。到后来男人人手不够用,连没裹脚的女人也加入了队伍。

战役结束后不久,聂荣臻率领115师约四分之一的兵力在五台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根据地搞起来了。

文章图片16

毛主席给干部们做《论持久战》报告

他们很快就发现,要是国民党军在某地驻扎,这里的老百姓立马就躲进山里去了,但如果八路军出现,老百姓不但不躲,还主动给八路军帮忙,送物资运东西。

这就叫民心所向。

毛主席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持久战的伟大构想,其最初的本钱就来自于平型关大捷。

而平型关一战,也成为林彪军事生涯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