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为洲老师教你区别古体诗与近体诗(3)相关高考试题解析

 gfergfer 2022-08-16 发布于辽宁

1月8日播出的《掌上观文》节目中,我们跟随姚为洲老师深入学习了高考语文上海卷中必考的一类知识点——中国古代诗歌常识中的古体诗与近体诗知识。听老师讲解了中国古代诗歌常识以及如何区别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后,想必大家都迫切需要一些题目小试牛刀。今天,姚老师将通过解读多年高考上海卷中的真题,来带领同学们巩固学习成果。(想要回顾姚老师完整讲解的同学们,可以点击本篇文章最下方的阅读原文收看节目完整视频回看,或是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掌上观文小课堂”,进入公众号下方菜单“掌上观文”专栏,阅读前两期的文字解说~)

图片

相关高考试题的解析

先来看一道早年的高考题:

图片

解析

乍一看,这道题与古体诗和近体诗相关文学常识并没有直接关系,但题目的后半句揭示了它真正的意图——考察考生对律诗特点的掌握。我们知道,近体诗中的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所以答案也呼之欲出了。

图片

解析

2011年高考上海卷的中国古代诗歌常识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可以独立进行判断一首诗的体裁。如果考生对古代诗文涉猎较多的话,可能会直接认出,题目中的诗出自东汉的《古诗十九首》,不用回忆古体诗、近体诗规则便可直接判定这首属于古体诗。此前没有读过这首诗的考生,则可以根据这首诗除首尾外的中间三联全部不对仗,以及中途有换韵这两点,判定这首诗属于古体诗

图片

解析

再来看看2013年的一道题吧。

这道题的题目中已然提示考生,《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是一首律诗。一首律诗的中间颔联和颈联必然对仗,首尾两联可以对仗,起码有两联是对仗的,因此A选项已被排除,考生需要对首联和尾联进行判断。在阅读过诗句后,我们发现,首联是对仗的,尾联不对仗,整首诗共有三联对仗,因此选择C

图片

解析

2014年高考上海卷的这道题,在本期《掌上观文》开头作为热身题出现过,大家是不是挺熟悉?跟随姚为洲老师梳理过古体诗和近体诗知识后,这道题应该难不倒大家了!

《镜湖女》,作者陆游,是宋朝诗作,一句七个字共八句,从这几点看,这首诗有可能是近体诗,也有可能是古体诗。判断的关键在于押韵、对仗、平仄三方面。

押韵:

楫、业、叶,属于叶韵;新、津、神,属于真韵。中途换韵了。

对仗:

中间两联都不对仗。

平仄:

-平-平-平-,-平-平-平-(首联)

在押韵、对仗、平仄这三方面,这首诗全部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这是一首非常标准的古体诗。C选项的“歌行”,是古体诗中的一种体裁,它从属于A选项的古体诗,被包括在“古体诗”这个更大的范围内,可以说是“古体诗”的真子集。如果这首诗属于“歌行”,那它必定属于“古体诗”,如果选择C,那A必定也是正确的,而这是一道单选题,不可能同时选A和C,两者只能择其一。通过这个推理,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看,我们又顺便复习了一下数学中的集合知识,逻辑推理在语文考试中也是很重要的应试技巧哦。

图片

解析

2016年上海语文高考,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野望》,考察的又是关于对仗的知识。通过阅读诗作,我们可以发现,第一联、第二联、第三联都是整联对仗的,而第四联不对仗,因此选择D

图片

解析

2017年以李白的《广陵赠别》为题,考察考生对押韵的理解。这一题难度较低,第二句的“还”、第四句的“间”、第六句的“山”、第八句的“颜”,都为删韵,因此起码有四个字押韵。古体诗押韵自由,近体诗则逢偶数句押韵,首句有时入韵,我们还要看看第一句是否押了韵。“玉瓶沽美酒”的“酒”字,显然和另外四个字不同韵,因此我们选择C选项。

图片

解析

2018年春季高考,考了王昌龄的《少年行》,内容则是再一次要求考生分辨诗的体裁。首先我们可以排除D选项——这是一首诗,而曲子词是词的别称。再利用律诗与近体诗的包含关系推理,可以排除A选项。这道题本质上还是让考生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者中选择。

如果这一首是近体诗,那么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这两句诗对仗的,但“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却不对仗,不符合近体诗要求。再加上这首诗在平仄方面的问题:

第一句的平仄:- 平 - 仄 -

第二句的平仄:- 仄 - 平 -

第三句的平仄:- 平 - 仄 -

近体诗的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需要平仄相同,如果这首诗是近体诗,它的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都应该是“- 仄 - 平 -”,显然这首诗不符合近体诗的规则。因此,我们选择C,古体诗这个选项。

图片

解析

看过了2018年上海春考卷,我们再来看看2018年的上海高考卷吧。这道题的四个选项中,A选项的内容与本期节目的主题有关。唐朝崔国辅的诗作《从军行》,该如何归类呢?A选项要求考生从对仗方面入手。

我们知道,一首律诗的中间两联必定对仗,所以考察的重点落在“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这两联上。我们来逐句进行分析:

夜里偷道行:“夜里”,是确定时间的状语,“偷道行”,是动词 宾语 动词的结构,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句子。

将军马亦瘦:“将军马”,意指将军的马,是定语 名词。“亦瘦”,则是状语 形容词,整句为主谓结构。

刀光照塞月:“刀光”很明显是名词,“照”是动词,“塞月”,塞外的月光,是“照”的宾语。这一句也是主谓结构。

阵色明如昼:“阵色”是名词,“明”是形容词,“如昼”指像白天一样,用来描述明亮的程度,与“明”组成了形容词 补语的结构。这一句整体也是主谓结构。

逐句分析后可以看到,第三句是偏正结构,后面三句则都是主谓结构,而其中的小结构更是互不相同,中间两联全都不对仗。很明显,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

《从军行》这首诗,记录的是武则天时期发生的营州事变,契丹人杀死营州边关守将赵翙,而后作者崔国辅随军驰援。塞北已经满地冰霜了,又是大晚上,营州被契丹人攻袭向我们求救。将军不顾人马疲倦(马瘦),要带领将士们马上就赶路(偷道)去救援。将士们的刀光照映着边塞的明月,仿佛把整个战场变成白昼。他们走得很快,现在已经有消息传来,营州满山的敌贼,已经和我军的前锋部队交战了。“马亦瘦”,指人马疲倦,冰天雪地,又是夜里赶路,人马很累。既然诗作所记录的是赶去施援的援兵部队,那它必定不会是一支粮草耗尽的残兵,所以这道题应该选择C选项

图片
图片

解析

最新的2019年高考卷,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关文学常识的考察形式略有新意。这道题不直接将“古体诗”、“近体诗”等体裁放在选项中,而是绕一个小弯,让考生选择诗集,实际上依然是让考生判断诗的体裁。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谢朓所作,唐朝前的诗歌一定是古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我们可以排除后两个选项,在A和B之间进行选择。

再看选项,就可以发现,A选项“乐府诗集”与B选项“古诗精选”存在包含关系,乐府诗属于古诗,如果A正确,那B也一定正确,而这道题是一道单选题,不可能同时选择A和B。思考到这里,答案就已经出现了,我们选择B选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