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光美见女儿和刘少奇前妻之女吵架,对后者说番话,让其牢记多年

 伟天英 2022-08-16 发布于河北

2006年10月13日,刘少奇之妻王光美病逝,享年85岁。

王光美晚年很低调,孩子们也希望遗体告别仪式,能低调地进行。于是,通知名单上的人数,他们是一删再删。但最后,大家数了数,还是有2500多人前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自发来的。

孩子们没想到会是这样的规模,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在这些孩子里,有一个人极为特殊,她叫:刘涛。她是刘少奇前妻王前所生,也就是王光美的继女。

已年过花甲刘涛,和父亲刘少奇长得极像,行事作风也极为低调。虽然一直生活在北京,平时却极少出现在媒体记者们面前。但在这一天,她以刘家女儿的身份,忙前忙后。看着她哭肿的双眼,现场所有人都明白:她是真的想为继母做些什么。

文章图片1

有人说,王光美是近代最传奇的女性之一。1963年,她身着一袭中式旗袍亮相东南亚,让世人看到了属于中国女性的知性和从容。

但对刘家儿女,特别是继女刘涛来说,王光美的美从来都不止于外表。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不是一个新中国“第一夫人”的外交风采,而是一个中国女性和继女之间的往事。在这段往事里,有家国大义,亦有一份极具魅力的率真。

一:刘涛的生母

刘涛的亲生母亲名叫王前,也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女性。她1923年出生于安徽,父亲是一个开明士绅。

因为家境不错,父亲把王前和两个哥哥都送到新式学校,接受了不错的教育。后来,国家危难之际,王前和两个哥哥都参加了革命。两个哥哥参加的是抗日国民军,王前年纪比较小,则在随后“学生抗日救亡团”到来时,参加了新四军。

王前和哥哥们虽然参加了不同的队伍,但一开始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救国。但后来,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们兄妹实际上就属于敌对阵营了。在这样的考验下,王前丝毫没受到哥哥们的影响,坚定地跟着红军队伍。

皖南事变后的一天,部队领导给了王前一项任务:护送一位首长去晋中抗日根据地。这位首长,就是时任中央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当时他化名为胡服。

一开始,王前并不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组织上安排她与刘少奇扮成一对年轻夫妻,又安排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扮成王前的婆婆。为了安全起见,还派了两位年轻的交通员保护。

当时刘少奇的处境十分不好,附近几乎所有的铁路、公路、水上交通都被鬼子把持着。好在王前和同志们都很机灵,他们通过了一道又一道地封锁线,把刘少奇送到了目的地。

等到王前回到部队,领导才告诉她:“你们护送的就是刘少奇同志!胡服是他的化名!”王前高兴极了,觉得自己总算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回想起刘少奇一路上对他们这几个基层同志的客气和教育,王前心里生出了不少敬意。

后来,刘少奇因公再次路过该部时,王前又一次见到了他。同志们都觉得他们俩很般配,一位领导便撮合:

“现在是非常时期,胡政委独来独往,确实很危险。依我看,你们不如假戏真做成个家,以后也能互相照应!行动上也方便些!”

领导的这一建议,王前当然是愿意的。就这样,两人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在众多战友的见证下结婚了。

文章图片2

这段感情因一次护送任务开始,夫妻双方的志同道合,让他们在生活上能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婚后,王前生下了女儿刘涛,儿子刘丁。

儿女们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更加热闹。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公然挑起了内战。这时候的王前,显然是痛苦的:

一方面,她那两个哥哥不是普通的国军士兵,而是颇有名气的国军军官;

另一方面,刘少奇在工作上的能力也得到了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已经成了中央骨干。

在这种情况下,王前连写了两封信,劝两个哥哥离开国民党,不要再为蒋家王朝卖命。奈何,哥哥们都听不进王前的话,还表示一定要与我军战到最后一刻。

这样尴尬的处境,让王前伤怀不已,她很担心自己的家庭情况,会对丈夫刘少奇的声誉产生不好的影响。思来想去,这个善良的女人做出了决定:离开刘少奇。重情重义的刘少奇当然不同意,抱着一双儿女苦苦劝她。然而,他还是没有挽留住妻子。

就这样,这对经受住了战火考验的革命伴侣,分开了。好在,令人欣慰的是,王前后来再寻到了一位合适的爱人,日子过得也是不错的。全国解放后,她随第二任丈夫定居于北京。

妻子的离去,对刘少奇是个不小的打击。此后的他,一面要照顾一双儿女、一面又要忙着工作,根本谈不上能照顾自己。平时吃饭,也一直是有一餐、没一餐的。

这一切,直到王光美的出现,才有了改变。

二:结婚当天,继女、继子叫“妈妈”

王光美出身名门。在遇到刘少奇之前,她已经是北平颇有名气的才女了。

她的父亲名叫王治昌,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后在北洋政府任高官。因为家境极好,父亲又极为开明,王光美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中学时,王光美的数理科特别强,后来更是成了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学女硕士。很多人都说,如果她继续深造,新中国将会拥有一位了不起的物理学家。

但内战爆发后,王光美听说我军需要英文翻译,便抛开了学业,登上了前往延安的飞机。在那里,王光美认识了刘少奇。

文章图片3

关于这场婚姻,多年后,刘家子女曾这样告诉记者:

“她不仅仅是作为我父亲的妻子,他们还是战友。而且我母亲认为,我父亲是她的老师、导师”。

世人都说,革命者的爱情分外浪漫。对像王光美这样的知性女子来说,刘少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通过自己细细地观察、分析出来的:

他很穷。

因为工作的事,王光美和刘少奇有了接触。在他的窑洞里,王光美惊讶于其办公桌的破旧;惊讶于他的午饭,只有一颗大蒜配半碗米饭;惊讶于他明明有一支钢笔,却舍不得用。这一切,对于从小不愁吃穿的王光美来说,是怎么也想不到的。

他很坦诚。

他们的关系渐渐好起来后,刘少奇很坦诚地告诉她:“我的年纪比较大,工作繁忙,又有孩子,希望你认真考虑。”

王光美从没听说过,哪个男子会在谈及感情时,如此“贬低”自己。为了慎重起见,王光美回答:“在政治上我们相差那么远,而且我也不了解你个人过去。”

王光美的理性,让刘少奇极为欣赏,他直接表示:

“你想了解我的历史,可以去找安子文、李克农同志!你想知道我过去的婚姻状况,可以去问邓大姐(邓颖超)!”

事后,王光美还真就去找了李克农和邓颖超。在他们一声声的夸赞中,王光美下定了决心: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身。

他们的婚礼定在8月21日,地点在西柏坡的大院里。关于这场婚礼,后来很多历史学者们喜欢用8个字来形容:最高规格、最低场面。

最高规格,是因为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都参加了。毛主席来到刘少奇住所,幽默地表示:“我5月来到西柏坡后,不知道来这间房里多少次,今天最有新意!”

文章图片4

最低场面,是因为刘少奇不想麻烦大家,整个婚礼根本算不得有像样的仪式。就在婚礼前两个小时,刘少奇还在埋头工作。如果硬要说有什么特别的准备,那就是:外事组的几个女同志,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块圆形的蛋糕。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外事组的女同志们马上张罗起来,有的拿来小刀,有的拿来盘子,打算把蛋糕给切了。但当她们来到里屋一看,却发现圆形的蛋糕居然少了一块。原来是4岁的刘涛嘴馋,偷偷挖了一块。

看到这样的场景,王光美笑了笑,马上给毛主席、周总理等人,每人切了一块蛋糕。就这样,这场婚礼在众人的祝福声中结束了。

等到众人都离开后,刘少奇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为女儿的不太懂事。于是,他拉着4岁的女儿刘涛、两岁的儿子刘丁,来到王光美面前,让他们喊“妈妈”。

王光美原以为,两个孩子肯定不会同意。直到两声稚嫩的“妈妈”传到耳边,王光美才敢相信。她弯下身子,紧紧地抱住两个孩子,哭着说:“妈妈一定好好爱你们!”

多年后,关于当天为何会叫王光美“妈妈”,刘涛说过两个理由:

其一,因为亲生母亲离开时,她和弟弟还太小了,都没什么印象;

其二,那时候父亲太忙,长期都是警卫员叔叔捎带着管他们姐弟俩,看着别的孩子和妈妈在一起,他们太渴望母爱了。

这声“妈妈”,一叫就是一辈子。

文章图片5

三:孩子争吵时,王光美的一句话,刘涛记了大半辈子

中国人的文化里,有句话叫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作为父亲的刘少奇,可以说是极为严苛的。这一点,从以下两件事,就能看得出来:

对长子刘允斌。

1955年,刘允斌在苏联拿到了博士学位。但当时他已经娶了苏联姑娘玛拉为妻,并育有一儿一女,在中苏关系微妙之际,他如果回国就意味着与妻儿分离。刘少奇顾不上这些,写了一封信给儿子:

“祖国和人民等待着你的归来。在个人利益和党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能无条件地牺牲个人的利益而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听从父命,刘允斌回来了。此后,他与妻儿分离多年。刘允斌在苏联的儿子,直到2003年才有机会回到中国,认祖归宗。

对三子刘丁。

刘丁高中落榜,情绪非常低落。身边的同志们都说,让刘少奇去学校讲讲情。结果刘少奇大发雷霆,让刘丁考进了一所半工半读的农业学校。看见主席的儿子要边打工边读书,旁人都不能理解,只有刘丁自己知道:他们刘家的孩子,一向都是这样的。

一位严苛的、长期忙得不着家的父亲,让孩子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敢放松。而相对于父亲,王光美的存在,则让他们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一位有学识的大家闺秀,同时又是经过烽火考验的革命者,王光美身上有着别的女性没有的“生活大智慧”:

家里孩子多,他们夫妻俩都是薪水制,到手的工资花不了几天。于是,王光美便习惯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们去市场买布料回来,在家里做衣服。极好的审美,加上独特的设计,她总是能把一块很普通的布,做出时髦的衣服来。

但衣服做好了,问题又来了:家里孩子太多了,布也不够。

当时,王光美身边有自己的4个孩子:刘平平、刘源、刘亭亭、刘潇潇。几个继子、继女有的已经成年,自己过生活去了,刘涛和刘丁则仍在上学。

而如果要问养在身边的这些孩子里,王光美最宠谁,孩子们都会说:刘涛。这种宠爱或许因为她是女娃,或许因为她小小年纪就离开了母亲。总之,几乎每一次有钱扯布料,王光美都是先给刘涛做一套碎花裙子。那时候,中南海的其她女娃娃们看到刘涛的裙子,都羡慕得不行。

文章图片6

等到日子稍好一点后,王光美又第一个给刘涛买了辆自行车,让她骑着上学。毕竟,刘少奇不允许家里任何孩子动用公车,而懂事的刘涛为了省钱,又不舍得坐公交。有了这辆自行车,她再也不用每天步行数里地了。

当然,孩子多了,自然也会有争吵的时候。有一回一件小事的发生,让刘涛真正理解了王光美。

那时,刘涛顺利考上了北京女子一中。这个年龄的小姑娘,总是最敏感、最有想法的。有一回,她跟妹妹刘平平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一气之下,刘涛居然说了句:“你不是我亲妹妹。”

刘平平,是王光美和刘少奇的第一个女儿。听到姐姐这样说,一下子很不能接受,便大喊:“你瞎说!”说完,便哭着跑了。

这件事王光美见了,便对刘涛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从来都没有告诉过弟弟妹妹,你不是我亲生的,现在平平哭着来找我……从现在开始,你对其他弟弟妹妹不要再讲这件事,他们一直都不知道。”

这番话,刘涛记了很多年。到2006年,王光美去世后,刘涛接受采访时谈到这番话,仍内疚不已。她后悔自己当初的不懂事和轻率,自责多年。

在这样的严父慈母的家庭里长大,孩子们岂能不优秀?多年后,刘家儿女无一不成材。王前的两个孩子,刘涛1962年靠自己的能力考入清华大学,后在铁路部门工作。刘丁虽半工半读,但也学得一身本事,后回到老家湖南,在银行系统工作。

晚年的王光美,在这些孩子们的照顾下,得以安享晚年。虽不是亲生,但刘涛和刘丁只要有空,必到母亲跟前,跟她唠唠嗑。临走时,他们总不忘拿钱给照顾王光美的阿姨。

后来,王光美的病越来越重,只能靠鼻饲维持生命。刘涛每次到医院,看到她这样,都忍不住要落泪。而王光美只要发现她眼圈红了,必会颤抖着伸出手来,拍拍她,让她别哭。

2006年10月份,王光美的身体越发不行。在最后还能说话的时候,她拜托女儿刘亭亭要把幸福工程的事做下去。这件慈善工程,王光美晚年一直在做。

文章图片7

女儿刘亭亭表示一定会做下去,王光美则双手合十表示感谢。刘亭亭见她这样,赶紧说:“妈,你不要谢我,我们承受不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个承诺,在场的刘涛和刘丁,也都记在心里。至此后,但凡是幸福工程要做什么,他们从不推辞。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在儿女们的陪伴下,离开了人世。

尾声:

一个女子,为何会对丈夫与前妻的孩子如此宠爱?我想,除了因为内心善良,更是因为她和丈夫之间有一份真挚的感情。而关于父亲和王光美妈妈之间的感情,刘涛和刘丁晚年曾回忆过这样一件小事:

那时候中南海有舞会,第一支舞爸爸一定是跟妈妈跳,最后一支也是。所以,我们一看到爸爸最后来找妈妈跳舞时,就知道舞会要结束了,该收拾东西回家了……

作为一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革命者,这就是刘少奇爱护妻子的方式。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浪漫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