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人的“懒蚂蚁效应”:为什么你越努力,越平庸?

 小草9hce4imcw4 2022-08-16 发布于河南

你知道吗?

香水中95%都是水,只有5%不同。

而这个至关重要的5%,是香水市场竞争的关键。

香精就是这个5%。

人们要花5年乃至10年时间,才能将精华聚集在一起,萃取成香精,加到水里成就香水。

人生正如这香水,生活95%的东西基本相似,差别就在这关键的5%。

一个人,只有淬炼自己特有的5%,才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

人活一世,有些人看起来兢兢业业,但始终业绩平平;还有些人,一直在努力,却总是原地踏步。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简单地做到勤劳就可以,而要将勤奋聚焦到重点上,才能成就与众不同的自己。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精准勤奋,用有限的精力,收获最大的效益。

文章图片1

低质量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

听说过“懒蚂蚁效应”吗?

在蚁群中,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总是忙忙碌碌的。

只有少部分蚂蚁整日无所事事,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悠闲度日。

生物学家把这些少数蚂蚁叫作“懒蚂蚁”。

文章图片2

有趣的是,当蚁群面临食物缺乏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刻乱成了一团。

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们不是真的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上。

它们看起来游手好闲,但一直在最关键的部分努力着,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一个人,宁愿做一只“懒蚂蚁”,也不要只是徒劳地辛勤。

文章图片3

因为有些时候,肢体上的任劳任怨,往往是你低质量勤奋的保护色。

最近遇到一个客服部门的实习生,天天加班,早出晚归,业绩却总是班组最低。

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她业绩垫底的原因,不是不勤奋,而是不动脑:

不懂判断,面对没有回应的电话,她只会等电话自动挂断,再跟着系统接通下一个用户;

不懂变通,办理业务、说服客服时,她只会机械性朗读班组下发的手册。

活脱脱一个没有思想的工具人。

而与她一同入职的其他人,每天掐着点上班、准时下班,却因为会随机应变、调整话术,不但效率比她高,业绩也比她好。

两个月后,公司转正考核,大家都留下来了。

唯独这位小组“最辛苦”的实习生,没能通过。

其实,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质量的勤奋。

因评判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从来不是看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做出了多少成绩。

因此一个只会机械式勤奋而懒于思考的人,往往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长此以往,不仅难以达成目标和成就,甚至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最笨的努力,是看似忙碌而不用心的劳作;富有成效的勤奋,才是打开成功的正确方式。

决定人与人之间真正差距的,从来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勤奋的质量。

文章图片5

90%的勤奋,都是无效的

著名的推销员乔·吉拉德16岁便辍学打工,他在成为一名专业推销员之前,一直勤奋上进,却始终无所建树。


在开始的前20年里,他做过锅炉工,开过赌场,甚至当过小偷。


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吉拉德在年少时,对人生和工作勤奋且有冲劲儿,但凡听到哪个行业赚钱,便立刻趋之若鹜。


到了35岁,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他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反而身体越来越差,不仅身患严重的哮喘病,还背负着6万美元的债务。


身心受创的吉拉德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往,原来他一心只想赚钱,却从没有思考过怎样赚钱才能稳定持续。


反省后,吉拉德决定脚踏实地,到一家汽车经销商处工作,从一名实习生做起。


他用一支笔随时记笔记,积累知识;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积攒销售人脉;遇到困难时,打磨自己的心态。


3年内,吉拉德一直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不再随意跳槽。


最终,他以1425辆汽车的成交量成为了全年最佳销售,更在此后连续12年打破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就如前期的吉拉德,往往是廉价的,付出的汗水和回报总是不成正比。

这种忙碌,没有方向,不分主次,也不够坚持。

只有将你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最精准的地方,你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如果勤奋只停留在表面而忽略了本质,那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一句空谈。

只有在战略上深度思考,行动上精准勤奋,才能摆脱那种拼体力的、最低层次的勤奋。


做到精准勤奋,是从“被动迎合”向“主动学习”升级。


如果不能精准勤奋,那么大多数人所做的努力,90%都是无效的。

文章图片7

懂得精准勤奋,你就赢了

《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奋,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导致的。

唯有不断精进,才能步步进阶。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精准勤奋的习惯,是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要想每一天的努力都成为未来的基石,不妨先学会:

1. 努力前先深度思考,不要盲目勤奋。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一个人的勤奋质量,其实也代表着他的思维深度。


若是一直徒劳地挥汗如雨,不往深处思考,注定终日瞎忙,陷入无效勤奋的陷阱。


一个盲目勤奋的自己,难以拥抱璀璨的明天。


唯有深度思考,提升勤奋的质量,才不至于将一辈子的聪明,耗费在肢体的勤勉上。

做事前多做些了解,从整体看问题,不要局限在局部;

多换位思考,千万不要以“上帝视角”看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对症下药;

多想几个可能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全面看待事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