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哪里,怎么解释,有什么典故吗?

 濠梁知乐 2022-08-16 发布于天津

首先,得纠正下,对联有误,起码有些字不准确。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古人岂能在一副对联上下,各镶嵌一个“多”字?

所以,应该是:“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每多”也好,”半从”也好,都有“常常”“往往”“大部分”的意思,不一棍子打死,不搞绝对化,古人很客观,很实事求是。

按网上说的,这是明代官员曹学佺的一副对联。

其实不然。

清代楹联大师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之《故事》篇目中,对此有详尽记载。

石仓先生(学佺)辞官归故里,有一天,在街上闲逛,看见一间茅草房,虽然门歪梁斜,门柱上有一对桃符,上写:

“问如何过日;但即此是天。”

有意思!这住的谁呀?一打听,是一个屠户叫徐五的。

推门再往里进,里面还悬挂两幅对联,一副就是——

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还有一副——

金欲两千酬漂母;鞭须六百挞平王。意思好理解,有恩必偿,有仇必报!

看了这两副对联,曹学佺“为之惊然”。正在他走来走去,徘徊沉吟时,恰好徐五回来了。这么一交谈,嘿,相见恨晚,遂结为朋友。

他们真正载入史册的事,是甲申之变后,有一天,徐五带只鸡斗酒,径直来到曹先生府邸,推门而入,一眼看见了曹先生。

大明官员,身受皇恩,大明灭亡,应该自杀殉国才对!所以,徐五惊讶,“我专门是来祭奠先生的,你怎么还活着呢!”

既然这样,曹学佺“遂拜而就义焉”。羞愧难当,只好自杀。

又传说,几天后,有人发现旁边的小溪中飘浮着一具尸体,穿着素衣,认识的人都觉得那人就是徐五……

说起“仗义半从屠狗辈”,我倒常常想起著名的戏曲《屠夫状元》。

好一个杀猪佬胡山,先救党金龙,又救党之母,再救党的妹,义薄云天。

而状元党金龙,贪图富贵,认贼作父不说,恩将仇报,欺兄弑母,罪大恶极。

可以说,胡山和党金龙,一个屠夫,一个状元,确确实实诠释了“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副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