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作真时真亦假

 氧气是个地铁 2022-08-16 发布于广东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人活着总要戴上很多面具,这样的现象也被嘲讽过。但同时也存在反嘲讽的行为,毕竟什么都说真心话无异于大冒险,而且善意的谎言确实有必要。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如果一个社会真的没有任何面具,那也非常可怕。这给我瞬间的第一感觉,就是那本著名的书,《1984》。《1984》里面就是基本全世界没有面具,尽管老大哥为首的群体例外,非常可怕的大背景。
面具早就被定位贬义词,但相同原理也有积极的概念在。面具绑定的词就是个性。个性可能被扼杀,可意识独立决定,所有人都不同。不同会碰撞出冲突,也会造成差异化,有些普通人也因为互联网等渠道受益,具备可普及认知的优势。所以,个性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与之相关的设定和形象,或者面具,就显得特别重要的。
哪怕面对再熟悉的人,个体都会有时感觉出错愕感,这就是性格分裂作为广泛现象的反应。更何况还有时间和空间,这是最容易改造性格的因素。时间会彻底巅峰印象,空间则会最大程度塑造形象。所以有这两种因素干扰时,我们对任何人的理解都要打折的。
跟面具同理的概念有形象,我们面对不同群体要展现出来的属性和定位区别挺大,这经常被解读为面具。这是有必要的,谁都不可能用对待同事和客户的态度照搬在家庭和友谊的小船上。个体面对不同环境和群体被激活的性格基因,来源自本源,自动会形成相关主题的面具。没必要纠正,这是社会常态,人类适应社会的标准。
有些形象也为自我量身定制,用来心理暗示,达到激励价值,从而提升事态完成的概率。维持形象需要成本,却也能透支体验,具备理由充分的诱惑,也通过代价来保持危机意识。当不小心认真,这个过程中太需要角色扮演了,因此容易入戏太深。这里就要套上那个公式,“假作真时真亦假”。
《红楼梦》的这个上联解释起来并不友好,但我使用的是另一套字面意思,跟面具有关。如果一件事是对生活有好处的,那么在维持假设的过程中,就必须把“假”——但有着光明的未来——给想象成为真的,但又不能完全太真。还能继续联动《红楼梦》,那就是著名的《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巨著那么宏观和深刻,然而所有个体那种只能自己拿捏的隐私情绪,还是能代入这首诗的。我们在虚假的形象中活太久,甚至都永远没有结果,其中付出的辛苦和大概终身要背负的痛苦,旁观者很难有体会。关键是还不能长篇大论,一来毫无价值无法制造共鸣,二来反而会扩大悲剧,还显得特别矫情。综上所述,那种悲观世界只一人承受的消极,到底绝望。以及,所有人都因此悲伤,但所有人的悲伤并不相通,有些还包括纠缠。
假作真时真亦假,还是需要的。现实负面的话,尽管不能逃避现实,但能抵制负面。因此想象中的那个形象就能够提供支援。在有资源保障和信心来源的情况下,扶正假设的形象,有利于个体接近使命。面对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代入感到位,会促成对个体而言最伟大的失败。至于是否承受这份有局限的最伟大的失败,因人而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