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上海的“大王庙”遗踪

 昵称6334205 2022-08-16 发布于上海

今年上海夏天奇热,以往35℃已经蛮稀奇,现在40℃都不当回事了。酷热难耐,不免有朋友感叹:哎呀,求龙王爷显显神通,下点雨就好了。说起“龙王爷”,上海历史上还真有几座崇拜“金龙四大王”的大王庙。城市更新的大潮汹涌澎湃,苏州河的“河神”金龙四大王也无法幸免,只是人被“征收”多少能领到补偿,而神明一旦被“征收”,顶多在原址立块碑或是画几张画,只能收了神通。前两天抽出一点时间,在苏州河原来的老闸和新闸走了走,寻访几座“大王庙”的遗踪,算是作一点历史的记录吧。

图片

福建路桥

俗称“老闸桥”

西南侧桥堍原有“金龙四大王庙”

谈“大王庙”,先要说一说“金龙四大王”究竟是何方神圣。追根溯源,金龙四大王是南宋末年一位名为“谢绪”的人,隐居在浙江会稽金龙山。元兵南下,谢绪坚决不和侵略者合作,投江而死,尸身打捞上来僵而不坏,乡人在祖庙之侧建祠祭拜。因其居住于金龙山,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所以人称“金龙四大王”。本来只是民间的称谓,元末朱元璋和元军蛮子海牙在浙江交战,一度战事不利,情急之下看到空中有神明披甲执鞭、驱涛涌浪,敌军的战船受阻,朱元璋反败为胜。查下来当地有谢绪这位忠义之士,于是“金龙四大王”受了诰封,成为官方认可的神仙。又因屡现灵异,成为护佑漕运的神灵。

图片

金龙四大王像

上海因水而兴,奉祀河神的传统从清代起就开始发展。在苏州河老闸和新闸附近,都建造了金龙四大王庙以求平安。老闸大王庙又称通济龙王庙,地址是厦门路7号。这座庙的历史比金龙四大王本身的历史更长。元代《嘉禾志》记载:“在府(指松江府,作者注)东北沪渎,相传钱氏有国,已庙食兹土。宋景祐五年,叶清臣浚盘龙汇,祷神有应,重新之,刻祭文于石。明隆庆间海忠介公筑闸时重建奉金龙四大王”。也就是说宋代之前此地已有奉祀河神的庙宇,到明朝海瑞主持建造最早的吴淞江老闸时,开始供奉金龙四大王。

图片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闸桥(此图注有误)

图片

1947年

上海行号图中的“金龙四大王庙”

据《同治上海县志》记载:“通济龙王庙,今称大王庙,在吴淞老闸口”。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拨款修葺,光绪十九年(1893年)邑人瞿开桐等添建官厅于庙北,并建造官码头。

图片

老闸金龙四大王庙旧影

老闸金龙四大王庙的主要功能是镇治吴淞江水,以高姓道士为庙主,属道教正一派。虽然庙的规模不大,但影响不小。传统每年端午节苏州河要赛龙舟,出发的时候要在这里迎神朝拜,观者如堵。1949年后香火衰落,庙的开支由保安司徒庙(即南京东路石潭弄的红庙)贴补,1959年该庙停止活动,房屋由川湘土产食品厂使用。如今“厦门路7号”的门牌已经消失,湮没在一片新建的大楼之中,当年金龙四大王的遗迹,已无从寻找。

图片

福建路桥以东

吴淞江有个明显的“S”型弯

河水泛滥至此流速会稍缓

此处建庙很有地理优势

图片

今日之南苏州路

图片

厦门路7号已无从寻找

图片

猜想此处当年即为金龙四大王庙所在

图片

当年的老闸桥已建成新桥

位于成都北路的新闸大王庙也在苏州河的南岸,同样是正一派的道观,建于清嘉庆年间。根据相关记载,每年暮春三月,上海各处乡民聚集该庙,迎神赛会,热闹异常。二十年代末,有外国旅游者记载有关新闸大王庙“出会”的情景:“四月底,从这个道观出来一支令人惊异的队伍在此地巡行。这支队伍的特点是常常有六个大胖子,他们身披着深红色的丝绸长袍,上身袒露,直到腰际。扮演刽子手,执法森严……”新闸大王庙原由在家道长朱姓主持,清末改由李姓道长世袭。成都北路原为陈家浜,靠近苏州河的一段曾因大王庙的存在而得名“大王庙路”,1905年由公共租界工部局接管,筑为成都路的一段。随着租界的城市化建设,大王庙周边建起大量石库门建筑,大王庙部分被怡和丝厂占据。抗战胜利后又陆续开设一些冶金厂,解放后渐渐没了香火,到六十年代停止宗教活动,只是成都北路、大田路靠近苏州河的一带,被人们习惯称为“大王庙”。如今“大王庙”地块已经征收,但在大田路一侧的围墙上,有一段关于大王庙历史的彩绘壁画,告诉来往的人们此地的历史。

图片

金龙四大王庙

图片

1918年上海地图

大王庙被怡和丝厂占据大部分

图片

1947年

上海行号图中的大王庙

图片

新闸大王庙旧影

图片

1947年上海行号图

这一段大田路是斯文里门面房

图片

大田路上的大王庙历史彩绘

图片

保留了“大王庙”三字门头

图片

同一位置2013年时的景象

图片

一些历史记载的还原

图片

对大王庙庙会的介绍

图片

天气炎热 行人寥寥

图片

围墙背后 已经征收

图片

征收地块总有一些彩绘壁画

大田路新闸路口

图片

2013年的这个路口

是一家水果店

图片

路口有凳子供行人歇脚

还提供充电插口

可惜打开一看 坏了

说完这两处“大王庙”,似乎我的大王庙之旅可以告一段落了。但上海还有一处著名的“大王庙”,也不得不提。由刘海粟、乌始光、张聿光、汪亚尘等于1912年在虹口乍浦路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其校址多次迁移,学校也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后迁址南京,成为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的画家们于1959年建成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市美专”,和老上海美专相比,多了一个“市”字。上海市美专曾在陕西北路500号、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韬奋楼、漕溪北路502号原“土山湾画馆”旧址等地办学,学校名称也改为“上海市美术学校”,1983年后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该校1969年曾搬到天津路414号,在老上海市美术学校毕业生的回忆里,天津路的校址也被称为“大王庙”。此处“大王庙”究竟有何来头?至少从资料中无从查找。或许此地距离福建中路老闸大王庙不远的缘故,但从地图上看,从天津路到厦门路,中间隔了宁波路、北京东路,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整个地块称为“大王庙”,不太可能。

图片

天津路414号上海市美术学校旧影

图片

上海市美术学校学生在校门口合影

图片

1947年上海行号图

天津路414号并无“大王庙”

此地为一家名为“四海家”的旅社

弄堂内有“中国白十字会”

图片

天津路414号的老房子已经拆除

现为一家连锁酒店

此处“大王庙”的俗称由来

只能暂时存疑

留待方家解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