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有很多朋友表示,原因懂了,那么怎么办呢?怎么才能提高吵架的胜率?这篇文章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 世上的吵架分为很多种情形,不同情形的吵架应对策略会有明显差异。普通人能够遭遇的吵架大致可以分为七种类型: 一、面对没有交集的陌生人![]() 这种情况在公交地铁上特别常见,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本来没有交集,因为某种临时矛盾擦枪走火。这种矛盾可大可小,可能互相骂上两句然后从此再也不会见面,也可能吵着吵着演变成全武行,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都有可能。 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遇上这种吵架,最佳的应对策略就是远离,尽快切断你们之间的交集。千万别想着吵赢,吵赢的本质大概率是输。 原因很简单,盘算一下收益风险比。吵赢的收益无非出口恶气,满足一下阿德勒所说的通过“权力之争”而暂时得到满足的心理优越感,但背后的风险实在难以预料。 你根本没有概念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方的背景经历和最近的心态情绪怎么样。对于对方你所知太少,根本没有办法预测对方可能会采取什么的博弈策略。对方有可能一直不认输死缠烂打,耗你很长时间;对方可能最近状态非常糟糕,已经到了“失去的只有锁链”可以不顾一切放手一搏的地步;对方也可能有着你难以企及的社会能量,能在事后调动一些资源来暗算你……一切皆有可能。 为了极其有限的收益,而冒着概率很难讲、烈度又很高的风险,完全不是一个理性经济人该有的选项。所以对于这种吵架,尽早脱战一定是上策,毫无疑问。 二、面对逾越底线的熟人(甚至包括亲密关系对象)![]() 大部分人吵架时虽然很愤怒,但还是有底线的,有些话不能讲,有些动作不能做。但总有些人的底线很低,肆无忌惮地喷出各种脏话人身攻击,甚至动手打人。尤其是在那些有着家暴劣迹的亲密关系中,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在从前找我的咨询者中,就不时能看见这样的例子。 面对这种已经被证明经常逾越底线的人,吵架的应对策略同样是远离,不仅是远离这次吵架冲突,而且是尽量不要再跟这种人有任何交集,哪怕是恋爱对象,哪怕是夫妻,甚至哪怕是有了孩子。 经常逾越底线的人,对于对方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尊重。很多人喜欢用“自己冲动了”来解释自己的家暴行为,那这些人冲动时为什么不去对领导、对黑道大哥们使用暴力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的愤怒都是有目的的。在我从前节目里也讲过,人们敢对谁发怒,不敢对谁发怒,能够发怒到什么程度,都是在电光火石之间经过大脑的权衡计算,即便它的时间很短,短到让人几乎觉察不到。 吵架时的出格行为,已经很明确地表达出了他们对于亲人爱人的基本态度。这样的人在身边无异于一颗不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再次爆炸,会不会永久伤害到你和你在乎的人。 所以面对这种类型的吵架,不要想着怎么才能吵赢,应该想着怎么才能低成本地割席,彼此别再有交集。 三、正常的亲人爱人吵架![]() 应该说,在所有的吵架中,这种类型最为普遍。再恩爱的夫妻,也少不了拌嘴吵架。这种情况在我从前的节目里谈到的也比较多,吵赢不是目的,也不能成为目的。赢了嘴仗寒了人心,最终是两败俱伤。 面对这种类型的吵架,应当用阿德勒心理学的目的论来分析发火方背后的目的,是哪里的需要被忽视,没有得到满足?在没有受过正面沟通训练的大多数普通人里,如果在亲密关系中的场景A感到了委屈,很多时候会忍耐压抑一直到情绪阀门绷不住的时候再爆发,这时候早已不再是场景A,可能经过了BCDEFG,已经流转到了场景X。 表面矛盾是在X,但病根是在A。遗憾的是,另一半往往觉察不到真正的病根所在,还在X点位你来我往地争执,但隐藏的病根A,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有些夫妻之间,正面沟通和吵架事后复盘的习惯比较好,经过若干次的摩擦,能够找到病根所在,排除掉亲密关系中的病灶之后,甚至关系质量还能进一步提升。但也有夫妻,一直没有办法找到病根,却在一次次吵架中消磨了对于沟通的耐心,直到再也懒得沟通。哀莫大于心死,此时也就是亲密关系分崩离析的前奏。 要想应对好这种吵架,需要双方具备一定的自我觉察和正面沟通基础,这些方法是可以通过一些简明易行的步骤训练习得的。篇幅所限本文不再展开,不过在我的课程制作规划里,已经为《亲密关系中的吵架课》留了位置,详情届时再与朋友们分享。 四、面对即将误入歧途的亲人![]() 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会非常棘手。 比方说,很近的亲人里,有人沉迷于恶习,或者有人即将上套,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其严重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失,但当事人却浑然不知,执意要往里钻。双方意见不合,都很坚决,就发生了吵架。 虽说阿德勒心理学讲“课题分离”,但是对于即将掉进大坑的至亲,我们当然是要尽最大力量挽回的。这样的架,就需要吵赢。 然而现实中很多时候,这种吵架的结果是谁都说服不了谁,该掉的坑还是掉了。这个不理想的结果,当然有吵架/说服策略不佳的原因。 一般这种情况下,开劝的人认知水平都是要高于掉坑的人。比如面对传销、套路贷、骗子理财等等,掉坑的人涉事不深,觉得人家讲得挺好,很有吸引力,是个好机会;但劝人的人,已经知道类似这样的事情已经坑掉了多少人,认知明显高于掉坑的人。 于是这样的劝解沟通,就天然带有不平等的意味,“我懂你不懂”,这样的感觉会无形中渗透进劝人的话术里,令掉坑者感受到居高临下的味道,本能地产生抵触而抗辩。而劝解的人,对于骗局的细节全貌,也未必知之甚详,很难拿出特别扎实的证据链来说服对方,情急之下,辩论就容易演化成人格之争,也就是从一开始大家争执的“这件事靠不靠谱”演变成“我比你有见识,你必须得听我的”。 在从前讲辩论的真相节目里我讲到过,当一场辩论从事实之争演变成人格之争,这场辩论就已经失去了意义。没有人希望承认自己的见识低于对方,为了自己的人格,也一定要捍卫自己所主张的观点,这样的辩论和吵架,就成了谁都说服不了谁的糊涂架。 所谓吵赢这样的架,不是说从气势上压倒对面,让对面哑口无言,而是帮助对方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通过对方自己的智慧、判断来放弃掉坑的选择。所以关键在于知彼解己,理解对方的思考脉络,详情可以参考我从前拆解《七个习惯》时候的相关节目。 五、面对上了年纪有点犯糊涂的老人![]() 很多老人爱吵架。在我家乡的方言里,有“老小”这个说法,意思就是很老的老人,脾气有点像小孩子,有些时候不可理喻,说生气就生气。 当然,每个具体的老人情况和程度不一样,但总的来说,随着人年老后各种器官的衰退,“以理服老”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好在,这种年纪的老人,通常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多实质性的干涉。如果讲道理说不通,那就不妨哄着点,小孩有些时候也是要哄的嘛!用“老小”这样的角度来观察有些老人的执拗非理性行为,就会减少因为和他们的争执冲突而动真气的几率。 六、有着利益之争又不那么亲的熟人![]() 这种情况多见于公司的同事之间和邻里之间,特点就是你们有交集,没办法远离,但又没那么熟。你们的争执吵架是因利而起,可能持续很久,也可能一闪而过。 这种吵架需要用整体思维来看待,你们的本质是争利,吵架只是其中的一个流程。吵架胜负不重要,重要的是利之胜负,包括眼前的利和长期的利。而且很多时候,你们之间也未必是你赢我就输的零和博弈,统合综效的双赢关系,也未必全然不可能。 尤其是公司里的利益之争,很多时候应该是用公司政治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而不是用心理学框架来分析,需要单事单议,没办法给出一个泛泛的万用攻略。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吵架关键是利益考量,如果只是执着于吵架本身的胜负,那目标就未免有些跑偏。 七、表演给外人看的吵架![]()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通常是为人处世的洞明练达之学达到比较高的段位之后,才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人已经可以把吵架和发怒当做自己收放自如的一件武器,假装发怒而不动真气,来达到一些特殊的目的。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时不时会看见这样的例子,比如蔡锷跟小凤仙厮混时与原配夫人的吵架,合情合理但却是故意表演给对手看,为的是迷惑对手。 现实生活中偶尔也会有,比如从前有一集节目里,我给一个朋友支招应对公司里的小人,也是在公开场合吵架,用来给公司里的旁观者传递一些讯息,以抵消这位小人的某些不对称优势,也是属于表演给外人看的吵架。 像这样的案例,就更加没办法总结什么通用规律了,换一个时间地点人物组合,应对策略可能就会完全不同。 对于普通人来说,天下吵架,大抵不外乎以上七种类型。通而观之,需要吵赢的架,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情况下,吵架都不应该以“赢”为目标。吵架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孜孜于口舌之利,那么当你很想“赢”时,其实就已经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