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思丨用“无条件的改变”去开启行动力

 景夜思 2022-08-16 发布于安徽

改变很难,改变别人难,改变自己更难。

甚至有人说,别费力气了,自我改变完全是一件不可实现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疑惑,我们是选择躺平拉倒,还是选择寻找调整自己的方法呢?

我自己也常常在改变这件事情上感到彷徨,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似乎大多数时候都是失败,但是失败的次数多了,就会时不时地去琢磨背后的原因。

这篇文章是我开车时产生的灵感和思考,到家停好车以后,用语音转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的,本来只是当成一篇草稿,但是看到后台有位叫“巧克力治愈系啊”的读者提醒我很久没有更新公众号的时候,我决定利用晚上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修改,然后发布出来,和大家分享。

这是写作本文的背景,以下是正文:

01

我们都想改变,想改变自己的出身,想改变自己的性格,想改变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想改变自己的人际关系……

但是真正做到改变的人总是少数,短暂改变的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改变这件事情?

开车的时候,有一句话突然闯入我的脑海——“有条件的改变和无条件的改变”,这句话似乎让我看到了一些打开改变这件事情的入口。

什么是有条件的改变?就是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我们才会去做某件事情。如果条件达不到,我们就默认为这件事情肯定会失败,因此就会选择放弃。

比如说:

如果孩子听话,家长就爱他们,如果不听话,家长就会不高兴;

如果学生考试成绩好,老师就喜欢你,如果成绩差,就会被忽视;

如果老板给我加薪,我就努力工作,如果没有,我就只做本职工作;

如上级给我更多的资源,我就能实现目标,如果没有资源支持,那就肯定失败;

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团队,我就可以去创业;

如果原生家庭足够好,我就不会混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有大段闲暇时间,我就去写作,如果没有,我就躺平。

……

谈条件成了我们不改变的借口。不采取行动,不是我的错,是现实条件不行,是他人配合不够,是时机不成熟。总之,没有足够的条件,就没有一丝的改变。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选择原地待着,而不是采取行动?

因为待在原地不会输,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让人感觉很安全。很多人安慰自己:“我只是没有行动而已,不然的话,我肯定能够超过身边的那些人。”以此来维持内心里可怜的自尊。

但这种状态不是我们想要的。

02

什么叫无条件的改变?就是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那么就去改变,没有什么前提条件。

比如说:

你的某门课程成绩不好,那就应该尽快去和老师沟通,找到改进的方法,拟定行动计划,而不是等着老师来找你,或者家长催促你。

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那就应该去锻炼,而不是想着“如果有一个小伙伴陪自己一起行动,我就去锻炼,不然我就不去了。”

你想尽快拿到驾照,那就不要太在乎辛苦、在乎天气,这段集中练习的日子必须熬过去。

记得以前我考驾照的时候就是喜欢偷懒,刮风下雨不去,天气炎热不去,懒惰懈怠不去,周末有事不去……几个月下来,一共也没去过几次,拖了一年都没学完科目二。

一件事情没有完成,最可怕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的失败,而是它会挤占下一件事情的进程,导致层层延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件事情倒下了,后面一件件事情就被推倒了。

后来,我就问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学驾照了?要,就别管什么困难都得去;不要,就别再投入任何时间和资源了。

驾照不学不行啊。后来我就和驾校联系,换了一个地点和教练,重新开始。每隔一天下班后去学车,哪怕当天再累,再不想去,也逼着自己去,结果很快就去考科目二了;学科目三的时候,只要不上车练习,我就在一旁用手机刷科目四的考试题;等到科目三一过,立刻报名科目四,隔一个礼拜就去考试,前前后后两三个月就全部考完了。

想想之前浪费的那一年时间,情绪上受折磨,精力上被分散,每次被问到学车的进度,内心里都有一股无名之火,既尴尬又愤怒。

很多时候,我们用在纠结和犹豫上的时间,就足够我们完成这件事情了。

别等条件成熟再去做,因为条件可能永远都不会成熟。

03

开启改变的最佳路径就是基于无条件改变的小步子原理。

放弃条件假设,直接下场行动。

就拿戒烟这件事情来说,很多烟民对自己戒烟的假设条件是,以后我再也不抽一根烟,或者至少在未来10年内,我都不能抽一根烟,这才算戒烟成功,如果又抽了,那就宣告失败,直接放弃戒烟这个想法。

现实总是很快就来打脸,比如说在人多的场合,大家都抽烟,你不自觉地就接受别人递过来的香烟;有时候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无人诉说,顺手就点燃了一根烟……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放开那些条件的束缚,告诉自己,今天不抽烟,我今天就戒烟成功了;至于明天,明天再说呗。对自己戒烟的时间不做要求,只要当下不抽就行,万一当下抽了,下一次不抽就行。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自然而然地就戒掉了。

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哪怕中间会有犹豫,会有后退也没关系,持续地走下来,改变就会自然发生。

斯蒂芬·盖斯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提到:“把标准定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很可能超额完成任务。如果你有了成功的快感,自然就会处于放松的状态,不必再为达标而焦虑,而这正是自信之人才有的状态。”

你想去上自习,不用等最好的时间,现在就可以去图书馆,别担心没有位置,总有人占座不去,总有自习室有空位等待着你。

对于写作,我常常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是想写得好,写得有价值,对读者有启发,还能像有些牛人那样每天保持更新;一方面又想偷懒,因为各种琐事的干扰,没有完整的时间就不想去写作,人为地给自己设置了很多条件限制,必须安静地坐在书房,孩子乖乖地在客厅玩,家人不来打扰,手机也不会响铃,实际上这是很不现实的。

吴军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高产畅销书作家,读了他的著作和专栏文章,我感觉他对待写作的态度就是,把写作当成一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行动,等人的时候可以写;接孩子放学,把车停在路边可以写;出差的路上可以写……除了固定时间以外,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完全也可以利用起来。

只有我这样非常业余的公众号作者,才想着是不是要“沐浴焚香”,是不是要拥有大块安静的时间才能写出文字?以至于越想越多,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条件没有准备好,最后把时间都浪费掉了。这实在是给自己添加了太多没有必要的约束。

条件一多,就把自己的行动力缠绕得死死的。

毕业后,别因为多做一点工作,没有任何的外部奖励和鼓励,就随便放弃,也不要被老员工嘲笑傻,就放弃自己的努力。

对年轻人来说,不断尝试新的思路,有机会做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对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只要你想加快成长,那么你就可以多承担一点,不需要附加外在的条件。

改变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你希望自己改变。

如果你希望自己改变,那就从最小的行动开始,比如说读书,不要强迫自己像别人一样每年读几十本,你只需要每天读15分钟就行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攒够条件以后采取重大行动,而是勇敢地保持小步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