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力的三个维度: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上)

 我思故我在hyp 2022-08-16 发布于北京
情景1:张三和李四是小丽的父母。小丽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但是,父母希望小丽直接去打工,这样可以赚钱补贴家用。小丽虽然不愿意,但还是顺从了父母的想法,没有去上大学,而是直接去打工,并将每月的全部收入都转给父母,父母再把生活费转给小丽。有一天,小丽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子,希望与其结婚。但是,父母不同意。因为父母要求高额的彩礼,男子无力承担。父母在隔壁村找到了一位出得起高额彩礼的男子,要求小丽嫁过去。虽然小丽不愿意,但依然听从了父母的话,嫁到了隔壁村。
情景2:张三和李四是小丽的父母。小丽高中毕业后,父母给小丽介绍了几份工作。一是去隔壁村亲戚家的理发店学理发,将来可以开一家自己的理发店。二是就近在城里的麦当劳从服务员开始做起,慢慢可以升到店长。小丽更向往城市的生活,于是就选择了去城里打工。小丽家里并不富裕,父母还有弟弟妹妹要养活,于是让小丽选择是把工资先全部转给家里,然后父母再把生活费转账给小丽,还是先扣掉生活费后,把剩下的工资转给家里。小丽选择了把工资全部转给家里,父母再把生活费打给自己。父母还给小丽物色了两名男子作为婚配对象,因为这两名男子都出得起高额彩礼。小丽看了两名男子的照片后,选择了其中看得还算顺眼的那位。
情景3:张三和李四是小丽的父母。父母从小给小丽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并且强调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不孝之人一定会遭天谴,为社会所不容。于是,小丽从小就很顺从父母的指令。小丽知道父母希望拥有更多的钱,而且是尽快。于是,她高中毕业没有去读大学,而是直接打工赚钱,并将钱都寄给家里。父母会表扬小丽,说她是个特别懂事、孝顺的孩子,还说村里人也都在夸奖小丽。因此,父母一直以小丽为豪。小丽听了这话,也十分有成就感。小丽的长相还挺不错的,她发现了几个合适的婚配对象,于是主动接近其中最有钱的一位,然后索取高额彩礼。这些彩礼自然都会给生养了自己的父母。张三和李四的邻居见到这种情况,纷纷表示小丽是个好女儿,没有半点私心。张三和李四真是前世有福,所以才生出了这么好的女儿。张三和李四笑了笑,说:“并不是我们俩前世有福,而是因为我们俩读了一本很不错的书,叫《Power: A Radical View》”
引入这三个情景,就是为了向大家介绍社会学家Steven Lukes的三维权力观。所谓三维权力观,就是说,权力有三种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展现方式。
情景1中体现的就是一维权力观:决策权。这也是使得他人去做其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权力,面临阻抗时依旧能实现自身意志的权力。
典型的案例就是父母拥有决策权,而作为女儿的小丽则没有这种权力。父母可以在小丽不愿意的情况下,决定其是上大学还是工作,决定其是嫁给A还是嫁给B,决定其是如何处理其个人收入。
这个维度的权力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这种权力。老师比学生有更大的决策权,领导比下属有更大的决策权。所以,这种权力很好识别。如果在某个决策中,参与的双方或者多方存在利益冲突,大家想要做的选择不一样,但最终有一方能实现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一方就拥有决策权。
情景2体现的是二维权力观:制度权。它在一维的基础上再加上另一个维度,也就是隐藏在制度之中的,设置议题的权力,提供决策选项的权力。
在情景2中,父母和小丽表面看来,似乎没有冲突。小丽似乎都是在自由地做出决策,父母没有干预小丽的决策。但实际上,父母拥有了给出选项的权力。父母总是会说:“你想要A还是想要B?”,但小丽也许想要C,而C永远都不在可选项目之内。所以,如果父母拥有制定家庭内的议程制度的权力,那么父母就可以不动用武力,不动用决策权,而是巧妙地依靠制度权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子女甚至有可能都不知道还有其他选项。
情景3则体现的是三维权力观,我称之为思想权它是二维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维度的权力,也就是改变他人的思想、信念、欲望和需求的能力。
在情景3中,表面看来,小丽和其父母没有利益冲突,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结果。但是,我们这些旁观者都会明白,虽然张三和李四没有用鞭子逼迫小丽,也没有通过操纵议题的方式来影响小丽,但他们确实使用了自己的权力:让小丽自愿放弃自己的真实利益的影响力。当小丽自愿成为父母的工具人时,小丽自然也就不会和父母有利益冲突了。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权力的这三种维度:
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拥有决策权的人,会通过某种强力(或隐藏的暴力)的手段,选择能实现自己的利益的选项。另一方(利益受损方)迫于无奈,只能服从权力者的选择。
拥有制度权的人,会通过某种隐藏的手段,让摆在台面上的所有选项都是不会损害自身利益的选项。利益受损方可能是迫于无奈,也可能是出于无知,最终只能在各个对自己都不太有利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对自己最不差的选项。
拥有思想权的人,会通过更隐秘的手段,改变了另一方的思想和需求,让另一方“心甘情愿”地服从权力者的决策。此时,表面看来,并不存在利益冲突。被压迫的一方并不认为自己被压迫了,他们自认为自己的利益没有受损。
在现实生活中,权力者往往同时谋求获得这三种权力。他们试图拥有武力;设置议题的权力;控制媒体、撰写教科书的权力。
也就是说,张三和李四,他们会试着让自己至少能打得过小丽,或者占据藤条、锄头等武器,或者能找来更多亲友来帮忙,一起用武力逼迫小丽服从。
同时,张三和李四也会和小丽讨论将来的事情,讨论一些选择。只是,他们绝对不会提及一些选项,他们不会说,小丽还可以去读大学,将来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当个工具人给家里赚钱。
并且,张三和李四还会通过教育等软性手段,潜移默化地改变小丽的思想和需求,让小丽不仅在行为上服从自己,还在思想上服从自己。他们让小丽从内心深处也认同父母的理念,让其孝顺父母,爱父母,无私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还要控制小丽的情绪系统,让其在该高兴的时候高兴,该羞耻的时候羞耻。具体来说,就是小丽做了令父母满意的事情时,父母就会表扬小丽,并让小丽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可以为之感到自豪、兴奋和高兴。而当小丽做了令父母不满意的事情时,父母就会批评小丽,并让小丽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应该感到羞耻、难过。
以上就是对权力的这三种面向的介绍,接下来,我想要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我在翻译彼得·范西昂写的批判性思维教材时,发现他用了“think for yourself”这个说法。我当时在犹豫是要将其翻译成“独立思考”还是“为自己着想”或者是“为自己而思考”。
无论是采用哪种翻译,它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对抗第三种权力的能力。
考虑到本文的篇幅已经不短了,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会用一个买衣服的案例,来谈论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来反抗这第三种权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