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8-17 发布于山东

诗歌鉴赏选择题

1.选出对李白《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人蜀要道,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诗人以写实的手法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错误,攀援青泥岭的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故选D
2.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反问应为设问
故选D
3.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全词从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何时了的天问转向自问,通篇围绕字,笔法起伏失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将人事无常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扼腕而叹息。
C.全词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既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也可见词人之悔恨。
D.结句以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将个人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写出了愁之深广与无穷无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上阕状眼前之景,下阕写回忆之景是错误的。春花秋月”“东风”“明月这些并不是眼前之景,而只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
故选B
4.下列对《短歌行》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两句慨叹人生短暂,但联系全诗看,并未流露出消极情绪。
B.作着当时虽然在畅饮豪歌,却并没能排解心中求才立业的忧思。
C乌鹊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
D.周公以至诚之心招纳贤才,作者认为要建立统一大业,就要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作者自喻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无处可投的苦闷心情错误,乌鹊比喻尚在歧路徘徊的贤士。何枝可依表现了那些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故选C
5.下列对《望海潮》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的繁荣,写法是层中有层,层层铺叙,每三句为一层。
B.词的下片的后半段,主要是总结前文,归美郡守,即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话本意在奉承,却不露痕迹,十分巧妙。
C天堑无涯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天堑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D户盈罗绮,竞豪奢,虽然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但也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D.“曲折地批判了小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错。诗句突出杭州的富庶繁华是正确的,但没有批判市民的穷奢极侈。
故选D
6.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因其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错误,诗中确实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想法,略显消极,但是没有颓废消沉的情绪。
故选D
7.下列选项中,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了自己对孙权的仰慕,同时暗含朝廷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B.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出兵结果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急功近利、急于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
C.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能为国效力的满腔豪情,同时蕴含着报国无门的悲愤慨叹。
D.作者将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进行对比,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D.“表达对国家暂时安定的欣慰错误,这处对比,是将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和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现实进行对比,表达诗人的悲痛和愤懑。
故选D
8.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诗人开篇说自己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表达了他不与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B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诗人住在这样的屋子里觉得清净闲适。
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等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清新自然的图画。
D.诗尾的返自然照应开头的爱丘山,这里的自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错误。户庭无尘杂指的是门庭没有世俗琐事,而非家里没有一点尘土杂物。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
故选B
9.对杜甫《登高》的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杜甫《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凄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
B.首联开门见山,格调高亢,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情感悲凉。描绘景物,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势的峡江秋景图。
C.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怆,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D.颈联从纵、横两面着笔表现感情,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归结到时世艰难,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D项,从时间(万里)到空间(百年)错,万里空间百年时间
故选D
10.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像孙仲谋那样英明果断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流露出对孙权的欣赏之情。)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思北伐的痛心与愤懑之情。)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宋文帝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的史实,委婉劝诫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人已老的苍凉抑郁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赞赏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错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写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的典故,赞赏的是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而非孙仲谋
故选B
11.下列对《琵琶行(并序)》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主人下马客在船精准地描绘了主人在岸边送别客人的场面。
B枫叶”“荻花”“”“等意象渲染了诗人送客时的伤感气氛。
C.通过主人忘归客不发的侧面描写,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D.选文的语言通俗却有强烈的感染力,虽是叙事却有高度的概括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描绘了主人在岸边送别客人的场面错。此句运用了互文手法,应该是主人和客人下马之后一起上了船。
故选A
12.下列对《登高》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用风急二字领起,又用一个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为首联营造的画面增加了无尽的悲怆意味。
B.颔联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让人在秋日的落木与江水中品味出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伤。
C.颈联中的独登台不仅暗合首联的,也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能把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D.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境遇和抱负无成的怅恨,哀婉缠绵,动人心弦。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哀婉缠绵错。杜甫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并非哀婉缠绵。
故选D
13.下列对《蜀相》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柏树伟岸、质朴的特征,表达仰慕、凭吊之情。
B.颔联两字,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
C.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刻画了一位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君报国之心,概括力非凡。
D.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的淡然宁静有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
故选B
14.下列对杜甫《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
B.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写得深沉, 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C.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表现了诗人此刻的落寞情景,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孤危感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品味诗人情感的能力。
A.“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极喜之情错误,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故选A
15.对《诗经·秦风·无衣》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章的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同心协力、团结互助的情景。
B戈矛”“矛戟都是古代的长柄武器,甲兵指铠甲和兵器,这三个词运用了比兴手法,突出了将士的勇猛。
C.这首诗是秦国的军中歌谣,节奏整齐,便于歌唱,表达了士兵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斗志和爱国精神。
D.这首诗各章形式相同,只变换了几个字,这是重章叠唱的手法,形成了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同时强化了诗歌的情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
B.“这三个词运用了比兴手法错误,是比喻,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而戈矛”“矛戟”“甲兵是写将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情形,不存在比喻,也并没有言他物。
故选B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下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侧重写景,以登临送目起笔,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以画图难足作结,道出金陵美景是难以用画笔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这是全景式的扫描,目极千里,澄澈的江水好像一匹绵延的白绢,青翠的山峰犹如林立的箭头,景象开阔高远。
C.词的下片借古抒怀,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并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只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D.全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词人在对金陵美景的赞美中、在陶醉于商女所唱后庭遗曲的旋律中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误,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而不是直抒胸臆
故选D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直抒胸臆错,用廉颇遭谗但尚有人来问,与自己二十多年被人遗忘相比,含蓄地抒发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悲愤。
故选D
18.对下面一首诗词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A.首句的芙蓉即荷花,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入诗,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诗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来源于对丈夫的思念。
C.此诗是一首工整的五言格律诗,也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D.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的艺术手法,抒写了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工整的五言格律诗错,这是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中间两联不对仗,属于古体诗。
故选C
19.对下面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A.这首词是记梦,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
B纵使句设想相逢情景,以自己的沧桑困顿进一步渲染对亡妻的眷恋。
C相顾无言句以夸张手法摹写梦中之境,以千行之泪,反衬相聚的欢欣。
D.结尾三句从对面着笔,设想亡妻月夜凄凉心境,以寓自己深切悼念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反衬相聚的欢欣理解有误,词的下片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自肺腑出,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并非相聚的欢欣
故选C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C. “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都’”错,应该是用昔日的名都反衬今日的空城,衬托出今日扬州城的荒凉。
故选C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其五)
杜甫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何将军,郑广文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与郑广文满怀兴致而来,初见剩水”“残山,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
B.颔联将绿”“前置,句法灵动,突出了折笋”“肥梅给人的视觉冲击。
C.第六句中的金鱼是何将军的配饰,金鱼换酒写出何将军好客及嗜酒豪兴。
D.本诗中诗人山林做客显得放松随意,与《客至》中诗人因菜少酒陈略显歉意不同。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心中难免有凄凉之感错误。剩水指园中水塘之水,残山指园中假山,这些是园中的景致,并非表现了山水残破之景。这两句展现了雄阔的气势,而非体现凄凉之感。
故选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相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堞:城上的短墙。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入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
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尾联夜泊淮南,写出落日啼鸦,渲染出凄凉的气氛,烘托诗人悲伤的心情。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颔联实写了……”错误,首联说今年作梦到巴东,可知下面不是实写,而是作者的想象之景。
故选C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中晴月送殷四入关
刘希夷
清洛浮桥南渡头,天晶万里散华洲。
晴看石濑光无数,晓入寒潭浸不流。
微云一点曙烟起,南陌憧憧遍行子。
欲将此意与君论,复道秦关尚千里。
【注释】殷四:诗人的同乡晚辈。刘希夷,初唐诗人。濑:从沙石上流过的急水。憧憧:往来不定的样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呼应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天气情况,为下文送别做了铺垫。
B晓入寒潭”“曙烟起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
C.第五句微云一点描绘了天边淡淡的、细微的云色,突出了天
D.本诗中诗人对友人充满不舍之情,可又想到路途遥远而不能再挽留他。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
B.“描写了冷寂、朦胧的景象,烘托了离别时的伤感错,本诗描写的离别时的天气情况以为主,所以用冷寂来形容晓入寒潭的景象不妥,同时此处的景画也没有烘托离别时的伤感之情,这首送别诗只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因路途遥远,宜早上路的谆谆劝导之意,没有伤感之意。
故选B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艺术地表现赤壁之战,曹军的水上阵地,自谓坚如金城。不料这阵顷刻间就被横
B.颔联”“二字,渲染了吴军的攻势,是对古战场上赤焰烧天,煮水蒸云,一片火海景象的写照。
C.颈联中,鲸鲵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以此典故割裂了前文咏史的情感线索,回到送别中来。
D.后四句有感而发,诗人希望友人此去看到大战时留下的遗迹后,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诗人,以壮心魄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以此典故割裂了前文咏史的情感线索分析错误,诗人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他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
故选C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B.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C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D.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错。作品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结尾两句写溪水西流的现象,即景生感,借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故选D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璘的起兵失败之后。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语义双关,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荀媪的善良、诚挚把诗人深深感动了。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由点及面错,由诗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中先田家邻女可知,作者先写田家,是面,然后写邻女,是点,叙述顺序是从面到点的。
故选B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
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C.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
【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综合把握能力。
A.“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分析错误,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C.“与戴叔伦诗句……之意相同错误,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故选AC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两个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前者指'生活贫穷’”错误,此处是指不得志的困境居穷道不穷是说人处于困境仍注重修养。
故选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王安石
练巾藜杖白云间,有兴即跻攀。追思往昔如梦,华毂也曾丹。尘自扰,性长闲,更无还。达如周、召,穷似丘、轲,只个山山。
【注】此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晚年从朝廷罢归金陵钟山。华毂:华美的车子。周、召: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姬旦、召公姬奭。丘、轲:儒家圣贤孔子、孟子。
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词人头戴白巾,手持藜杖,登上钟山优游,乐而忘返,过着一种清高洒脱的生活。
B.上片后两句词人由现实追思往昔,以前身居高位的生活与当前徜祥山水的境况相比,恍如一梦。
C.词人爱好闲静,不愿受到尘俗纷扰,更无还一句表明终老于钟山,不再回到尘世的决绝。
D.尾句只个山山不仅呼应首句,并且词约旨远,反映了词人对被罢官的愤恨和对人世变幻的感伤。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反映了词人对被罢官的愤恨和对人世变幻的感伤错。尾句只个山山,既反映了他对钟山风光的欣赏和倾慕,又表达了他以穷为乐的超俗和自慰,还隐隐透露出他对穷达悬殊的怅惘和对人世变幻的慨叹。
故选D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
(南宋)赵师侠
西风又老潇湘树。翩翩黄叶辞枝去。斜日淡云笼。溪山烟霭中。危阑闲独倚。縠浪连天际。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
苏幕遮·怀旧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縠浪:波浪。南宋抗金将领岳飞曾在此兴师北伐。
10.下列对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菩萨蛮》上阕写亭中所见之景。西风、黄叶、斜阳、溪山、烟霭,构成一幅凄凉、萧瑟、朦胧的秋日黄昏景象。
B.《苏幕遮》上阕写辽阔多彩的秋景。湛碧的高天、金黄的大地、淼淼秋水、翠色寒烟,壮丽阔远,顿生衰飒悲苦之感。
C.《菩萨蛮》下阕三、四两句,诗人身处舂陵,见征雁横空,隐约听残角之声,视听结合,更添中原难复的家国愁绪。
D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借芳草怀远,兴寄离愁,以无情衬出有情,化景物为情思。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B.“顿生衰飒之感错误。上片描写的秋景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
故选B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注】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B.“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鉴赏错误。念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
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
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比喻金主完颜亮南侵时的嚣张气焰,并暗示其最终的败绩。
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写自己因倦于宦游,意欲归隐田园,植橘置产,表达了词人辗转官场,经历沧桑后,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品味情感的能力。
D. “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错误,结合上阕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可以看出词人以季子自比,展现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再联想作者《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一词句,不难体味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中隐含的无奈、自嘲及悲愤的复杂情绪,作者一心为国,希望能效力沙场,而朝廷无能、力不能伸,想解甲而去但终心系祖国,说欲去而而又不忍去,正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
故选D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②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③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此君,指竹子。石泓,砚台的别称。
A.一、二句写黄斌老在块垒难平之下进行创作,故画出的竹子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三、四句写卧龙一般的竹子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实际上是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五、六句描述黄斌老在明朗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这幅优雅的横竹图。
D.七、八句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表现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竹子像卧龙横卧雷霆不能惊,您与青竹全都忘了形,是赞扬黄斌老所画之竹的处变不惊的气度,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B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③,辛苦向天涯。
[]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错误。作者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并非在梦中,而是真实的感受。诗的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之前冠一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就使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故选B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徐子与谳狱①江南
杨继盛
寥落白云司半虚,看君此去更何如?
西曹月满幽人榻③,南国星随使者车。
塞雁不堪行断夕,秋风况是叶飞初。
秣陵④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
注:谳狱,审问案情。徐子与奉旨将赴江南。杨继盛(15161555):长期做官南京,后至京师,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西曹句:西曹是刑部的别称,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秣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南京。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既有送别友人的感伤,又有狱中明志的慷慨,柔情宛转而又不乏执著。
B.如今白云司中寥落半虚,诗人对友人寄予厚望,希望友人南下可以改变此种局面。
C.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描摹友人星夜兼程,奉旨前往江南审案的画面。
D塞雁行断表达深重的别愁,况是二字强调此别后心境将日益萧瑟的悲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诗人借想象中的月色和星光错误,西曹月满幽人榻,南国星随使者车一句中,根据注释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入狱,本诗为其狱中所作”“幽人,幽居之人,此处指囚徒可知,月光是实写,只有星光才是虚写。
故选C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塞上曲送元美
 李攀龙
白羽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A.首句勾勒出一幅信使带着那份如含严霜的羽书,冒着塞外的寒风策马飞奔的画面。
B.次句运用借代手法,以胡烽不断代指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直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D.征人马上望月,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也表达了希望元美勉力边务,不辱使命的感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征人马上望月,表达了将士们立功边塞的豪情错误,马上望月表达的应该是戍边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故选D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理解错误,后世仰末照意为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故选B
19.阅读下面诗歌,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A.第一、第二句的意思是山川依旧,但石头城往昔的繁荣已空无所有。
B.第二句用拟人的手法写潮水,它拍打着城郭,仿佛也感觉到了古城的荒凉冷落,也默默地退去。
C.第三、四句中的旧时月还过,点出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
D.全诗句句写景,但景物中处处流露作者对繁华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含蓄蕴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明月也已失去往日的光辉,但它仍留恋故都过去的豪奢繁华理解错误,月亮未失去往日光辉,非留恋过去繁华,是历史见证者的形象。
故选C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两首诗……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错误。第一首描绘了桃花李花,第二首并未以桃李衬托墨梅,而是着重于刻画墨梅精神。
故选C
2022·山东泰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
吕本中
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
风乘小艇凫鹥进,雨历疏檐环佩鸣。
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
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从曹南转往阳翟的路上写给弟弟的,两人曾一同游过白沙江。
B.首联回顾往日与弟弟在白沙江上的亭子里饮酒话别的情景,秋声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心情。
C.颔联追忆了与弟弟同游的情景,其中上句流露出如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畅快。
D.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惬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D暂时看到了光明说法错误。暂明应该是一下子看到了光明,有豁然开朗之意。
故选D
2022·陕西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二首(其一)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大壮,易卦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以自然环境写时政氛围。
B.颔联把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把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
C.颈联写舟中凝神远瞩,江岸空旷荒凉,星星磷火飘荡,待残更表现离开官场的轻松之感。
D.前两联写景,为后面的抒情营造凭借;后两联由写景转人抒发感情,情在景中,深沉而悲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表现离开官场的轻松之感错误,应为在舟中的孤寂落寞。
故选C
2022·福建·三明一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互文见义,描写梓州自然风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
B.颔联从细处着墨,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奇妙景象,境界幽深而秀丽。
C.颈联紧扣蜀中的民情以及李使君所掌管的职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本诗虽为赠别诗,但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特点。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故选C
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京中有怀
【唐】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京中:指长安,即下文中的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其府第在洛阳城西,此处泛指豪华府第。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
B不当春写诗人虽身处长安的春天,却没有春天的感觉,只因此处不是洛阳,更无朋友同游。
C.颔联二句紧承前意,描绘长安景色,”“二字十分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无聊和沮丧。
D.颈联写作者身处热闹的宴饮场景,以此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深和思归之切。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颈联写作者身处热闹的宴饮场景说法错误。诗中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
故选D
2022·新疆喀什·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①。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②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③、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解:十分:古代的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叹隙中三句:感叹人生短促, 如白驹驰过隙缝,击石迸出的火花,睡梦中的经历。陶陶:和乐、无忧无虑貌。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
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
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比一朵云”“一团云,都更有意境。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错误,几时意为什么时候,表达想要归去却不知几时可以归去的无奈,并没有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
故选C
2021·江苏苏州·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扫花游·九日怀归
【南宋】周密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6.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空洲渚字描绘了深秋过后,江蓠凋尽,汀州繁华不再的萧瑟景象。
B孤蛩暗语,写九月蟋蟀鸣秋,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都城临安暮秋时节的风貌。
C怅望极归舟,写诗人心无依托,怅惘地眺望江上归来的船只,想象天边的烟树。
D情丝恨缕,以丝缕喻情,化无形为有形,极言情之多且乱,一语概括心中之事。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江上归来的船只错,应该是远去的船只。上片结尾三句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
故选C
2022·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呼应首联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分析错误,本诗表现的是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颈联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一句,描写在月光下的游鱼与飞鸟的躁动,代表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再结合首联中江村独老身一句,突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
故选C
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
【南唐】李中
影未沉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
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落日
【清】袁枚
落日金盘大,遥山未敢吞。
松根明细草,天外表孤村。
似写衰年意,频惊旅客魂。
今宵新月好,未必便黄昏。
8.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的傍晚,夕阳把水面映照得一片通红,大雁掠过天边,寻找栖息之所。
B.赶考的举子在驿路上匆匆前行,而路旁的槐花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悠闲自在。
C金盘”“未敢吞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夕阳即将落山时的雄浑壮观。
D.在落日的余晖中,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天边的村庄被映照得格外分明。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错,此处应理解为松树下的细草都可以看得清楚分明。
故选D
2022·河南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池送朱二
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注】本诗为孟浩然晚年归隐所作。朱二,孟浩然友人。高阳池,即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凤凰山南龙,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池塘。晋代山简镇守襄阳,名之曰高阳池,盖取郦食其高阳酒徒之意。毵毵: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松子,即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仙人,后为道教所信奉。松子家,隐者之家,代孟浩然隐居处。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句点出作者送别友人朱二的地点习家池,巧妙地呼应了标题。
B.第三到六句精选对象着力描写,凸显习家池从前的绮丽繁华,印证襄阳当年的兴盛之状。
C.第九、十句由以前的意气豪华过渡到描写眼前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慨。
D.本诗语言自然纯净而简洁隽永,诗境平淡清远而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孟诗的风格特点。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慨错误。这两句是感叹往日意气风发豪华风流的一代人物都不见了,只有荒草露水打湿了游人的衣襟,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
故选C
2022·福建宁德·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
黄庭坚
仪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
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藖逢一豆
眼明见此玉花骢,径思著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
【注】本诗写于元祐三年,时苏轼以翰林学士知贡举,黄庭坚(参详官)、李公麟(字伯时,点检试卷)等均为其属官,公务之余多唱和之作。仪鸾:指仪鸾司,掌奉供帐之事。该句典出《真诰》:傅先生年轻好道。太极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槃。他昼夜穿钻,历47年成功,遂得神丹而升天。槃,即盘。渠:通,疾、立时。藖:斫余的草茎。豆:精饲料。诗翁:指苏轼。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三句选用三个典型细节,渲染试院生活的清苦、简陋,烘托凄寒、烦闷的氛围。
B.本诗写画马,突破一般盛赞丹青妙技的俗套,开掘深,联想广,首尾圆合。
C贫马百藖逢一豆食之不能尽其材一样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
D.本诗每句押韵,三句一换韵,给人以奇峭之感,三叠戛止,突兀生新,不落窠臼。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错,贫马百藖逢一豆字面上意思是说:可怜的贫马老是吃那种无法下咽的草茎,多想吃上一次精饲料。诗人借以自喻,是说试院环境恶劣,生活清苦、单调,就像贫马为了一之得而困于槽枥,委婉表达了对改善试院生活待遇的渴望。而食之不能尽其材是指斥统治者不能善待人才的陋行。
故选C
2022·福建三明·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綦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门远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
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
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暗寓友人的落寞之情。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虚实结合错。此处是诗人设想友人返乡途中的风光,是虚写:落寞之情与全诗慰勉、鼓励友人的感情基调不符,此处的落晖突出的应是温暖绚丽之意。
故选C
2022·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泰州时。俦侣:朋友。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杜诗借景抒情分析错误,本诗并没有写景,主要是夹叙夹议。
故选D
2022·江苏扬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把酒对月歌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注】唐寅科场失意,落拓半生,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7)在苏州城外桃花坞筑桃花庵,与好友饮乐其中。《把酒对月歌》就作于此时。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即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以往的一切咏月诗,独尊李白,对李白的追慕之情溢于言表。
B.李白虽已驾鹤仙去,但其诗歌仍为世人代代传颂,这从侧面说明了李白和明月一样可以永存。
C.与李白相比,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羞愧之下以料应月不嫌我丑自我开解。
D.与李白相比,诗人虽无登天子船”“上长安眠的经历,但有与李白一样豪放不羁的禀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诗人自觉写诗数量虽多但才华不及无中生有。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是诗人自比李白的自负之语。我愧虽无李白才只是自谦,并无羞愧之情。
故选C
2022·湖南·雅礼中学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元录事开元①所居
刘长卿
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②行。
鸟散秋鹰③下,人闲春草生。
冒风归野寺,收印出山城。
今日新安郡④,因君水更清。
【注】元录事:诗人朋友,时任睦州录事。录事是官职名,掌管纠察之事,与御史相似。开元:此指睦州开元寺。纪纲:法度。秋鹰:古时以鹰隼喻御史。新安郡:睦州古称,有新立安定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录事幽居于睦州开元寺,第二句的高卧表现了他的悠闲自得之态。
B.第三句是比喻,把元录事纠察官员的气势与恶吏们的散逃写得十分生动。
C.颈联写元录事工作结束回开元寺,至于工作情况则作为留白供读者想象。
D.诗人提到睦州,特意用了其古称新安郡,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旨在突出睦州的历史悠久分析错误。作者用新安郡之名称,可以突出睦州历史悠久,但这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新安二字,此处为一语双关,作者是以此赞美元录事使这里变得安定。
故选D
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独夜寒侵翠被
陆游
独夜寒侵翠被。奈幽梦、不成还起。欲写新愁泪溅纸。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
蔌蔌灯花坠。问此际、报人何事。咫尺长门【注】过万里。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
【注】长门,长门宫。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闭在长门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笔的字让人有落寞之感,”“”“等词又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B欲写新愁泪溅纸中的新愁二字,暗示着词中的女主人公内心早已郁积着愁苦。
C忆承恩,叹余生,今至此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的境遇变化。
D.下阕恨君心,似危栏,难久倚运用长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伴君如伴虎的担忧与怨恨。
【答案】D
30.同意。整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宫人被废后孤独凄苦的处境,抒发君心难以久倚的感慨。词人其实是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蓄地表达了'伴君如伴虎的担忧与怨恨错误,词人站在宫女的角度来写作,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故选D
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①
辛弃疾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②,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③。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④。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注】这首词写于绍熙三年,辛弃疾为福建提点刑狱。西湖,此指福州西湖。经始,营建。堆滟滪:长江中的滟滪堆,在瞿塘峡。说长江之险,民谣有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中有句,浩难写: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赵汝愚曾二次知福州,整治西湖,建设福州,有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王延钧建国称帝,为当时十国之一。王延钧在位时修建十里水晶台榭,架复道,于此游宴。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题,翠浪吞平野”“挽天河极有气势,而谁来照影则增空灵之感。
B.作者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福州西湖景色空蒙、迷人却又凶险的特点,写得丰富而含蓄。
C.下片起句例人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
D.词中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与感情力量融合起来,能更深刻地表达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表现……凶险的特点表述错误,凶险的特点不是通过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的,而是通过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来体现,此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
故选B
2022·湖北·襄阳四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苏轼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
何如此两幅,疏澹含精匀。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注】折枝:花卉画的一种表现手法,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折枝。边鸾:唐朝著名花鸟画家。赵昌:北宋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本诗是苏轼为鄢陵王主薄所画折枝图而作的题画诗。
B.前四句阐释论画、赋诗的标准,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
C.七、八两句用边鸾、赵昌的画作衬托,突出了王主簿画作的精妙。
D.本诗先由大处入笔,然后层层推进,最终归结到王主簿的折枝画。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 .“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
故选B
2022·河南开封·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逢江南僧
崔涂
孤云无定踪,忽到又相逢。
说尽天涯事,听残上国钟。
问人寻寺僻,乞食过街慵。
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
【注】崔涂,唐末诗人,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他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中原、秦陇等地。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运用比喻修辞,表现诗人和江南僧行踪不定、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
B.天涯、长安、僻寺、街市的组合,高度概括了在不同空间里二人的生活场景。
C.钟声和青山两种意象,与夜话情景相互交融,给全诗增添清幽空灵的禅味。
D.诗歌语言典雅凝重,”“”“”“等动词写出了两人相谈甚欢的情状。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诗歌语言典雅凝重分析错误。从本诗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一句可以看出,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清新质朴。
故选D
2022·江苏泰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喜邻郡
元稹
蹇驴瘦马尘中伴,紫绶朱衣梦里身。
符竹偶因成对岸,文章虚被配为邻。
湖翻白浪常看雪,火照红妆不待春。
老大那能更争竞,任君投募醉乡②人。
【注】长庆二年,元稹调至越州,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越州产美酒,有醉乡之名。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以诗词相互酬答唱和。元稹听闻白居易至邻郡赴任,喜而作诗相赠,酬答之中尽显情谊之深。
B.首联诗人自比蹇驴瘦马,慨叹梦里方能着紫绶朱衣,透露出了诗人刚到越州时心情的低落。
C.颔联中”“对举,表明友人邻郡为官,纯属意外;诗文唱和,承蒙厚爱,两字内涵丰富。
D.本诗第六句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错。苏轼的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海棠花的喜爱,表达了苏轼与朋友游玩时快乐的心情,再现了他被贬黄州后达观、潇洒的胸襟。而本诗第六句,表达的是元稹被调任越州后,借夜赏美景来打发自己郁闷的时光,传达出内心的失落。
故选C
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渊明像
艾可翁
漉酒不孤头上巾,醉来万事等浮尘。
谁家三径无松竹,肯说昨非能几人。
仕晋何心更仕刘,知几闻早去来休。
多君不肯腰轻折,非为区区县督邮。
【注】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着之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采用白描手法,抓住画像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照应题目。
B.第二句中万事等浮尘,表现了陶渊明视万事浮尘的潇洒达观。
C.第五句的何心表达的是陶渊明既不仕晋也不仕刘的归隐决心。
D.尾联感慨不止陶渊明不向督邮低头,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错,赞美之意,不是选项说的许多君子
故选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