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目录看文章与人的境界

 竹里馆B 2022-08-17 发布于江苏

假期里偶尔会读读《校雠广义》,在“目录编”中,程千帆、徐有富先生先扼要讲目录,说清楚什么是目录。
目字的本義是眼睛。眼睛是複數,所以人們便用它來標誌複數的事物。如《論語》:“顔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的回答就是克己復禮的項目。録字是录字的或體,原指刻木時發出的聲音,引申就有記録之義。如《周禮》:“職幣掌式法以斂官府都鄙,與凡用邦財者之幣,振掌事者之餘財,皆辨其物而奠其録,以書楬之。”末二句是説政府財物都要登記,寫在牌上。
這兩個詞用在目録學中,目指一書的篇名或群書的書名,録指叙録,即對一篇詩文或一部書的内容所作的提要。兩者合在一起,就是目録。
在第二章第一节说篇目时,将篇目的作用简明概括为显内容、便稽檢、免错乱、防散佚、考分合、辨真僞、便辑佚等七种
目录、篇目,到底有多重要。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又有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说,眼睛有多重要?题目的确重要,如果说一部好书是碧蓝深邃的天空,题目特别像天空中晶亮闪烁的星辰,它能更多唤起人的凝望和遐想。
这样想目录、篇目时,我首先想找经典篇目来看看。我首先想到金庸武侠中的《连城诀》,整理一下:

连城诀( 纯文字新修版)
第1章  “金庸作品”新序
第2章  乡下人进城
第3章  牢狱
第4章  人淡如菊
第5章  空心菜
第6章  老鼠汤
第7章  血刀老祖
第8章  落花流水
第9章  羽衣
第10章  梁山伯·祝英台
第11章  唐诗选辑
第12章  砌墙
第13章  连城宝藏
第14章  后记
从词性看,在新序和后记之外,12章目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居多。有以名号为目,如空心菜、血刀老祖、落花流水、梁山伯·祝英台等;有以物名场所为目,像牢狱、老鼠汤、羽衣、唐诗选辑、连城宝藏等;有以人物行为为目,如乡下人进城、砌墙;有富有意蕴发人联想、想象的诗句为目,如人淡如菊(“落花流水”也是)。从结构看,有主谓、偏正、动宾、并列几种。从长度看,二三四五六字不等,不像很多章回小说那样严格整饬。正因为这样,我感觉到金庸先生写《连城诀》时语言运用的自然轻灵精巧,一个关键词或短语,让人对一章一回的内容生出许多联想想象。你看,“空心菜”,说谁呢?为什么叫空心菜呢?“砌墙”,万震山在砌墙。砌墙干什么?把自己杀害的人藏在里面……“落花流水”,原来是两个武林高手的名号。既然是高手,被打得落花流水,是怎么回事?“血刀老祖”,看名头似乎就能想到人的凶猛狠毒。连城宝藏,指什么?与唐诗选辑有什么关系?乡下人进城,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小说里是哪一对?再研究一下回目彼此间的关系,“老鼠汤”和“空心菜”,像一副工稳的对联;“乡下人进城”和“人淡如菊”,前后紧承;“血刀老祖”和“落花流水”,一俗一雅,正邪两立;找到“唐诗选辑”,发现“连城宝藏”,多自然的拟题,多丰富的想象,多俏皮的表达。

第二,是看林语堂先生的《东坡传》(纪念典藏版) 的目录。

原序

 卷一  童年与青年
第一章  文忠公
第二章  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应试
第五章  父与子
卷二  壮年
第六章  神、鬼、人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第八章  拗相公
第九章  人的恶行
第十章  两兄弟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高僧
第十二章  抗暴诗
第十三章  黄楼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判
卷三  老练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第十六章  赤壁赋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第十八章  浪迹天涯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第二十章  国画
第二十一章  谦退之道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第二十五章  岭南流放
第二十六章  仙居
第二十七章  域外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谱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一  苏东坡诗文的早期版本
二  本书参考资料
书分四卷,附录有二。以人物一生为经,以人物行事、遭际、遇合为纬,为东坡塑出一尊雕像。同样是二三四五六字不等,同样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居多,看似随意,其实精心;不假雕琢,却处处见匠心。林语堂先生有部读红著作,叫“平心论高鹗”;而这一部,满怀激情写苏轼,回目中却处处都是率性与自然。

第三部是《叶圣陶日记》,目录为叶至善先生拟定。看看读读想想,那个慈眉善目的叶老,那位“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的叶老,那位文字质朴为人平易的叶老就如在目前。
目录
圣陶日记  1
缘起  3
片断之一:开头第一个月  4
片断之二:辛亥革命那一年  11
片断之三:在言子庙  35
片断之四:失业的日子  96
片断之五:初到尚公 116
附录:七十年前的日记(叶至善)  125

西行日记(上)  129
第一部分:避地嘉州  131
第二部分:廛寄蓉城(上)  278

西行日记(下)  383
第三部分:蓉桂之旅  385
第四部分:廛寄蓉城(下)  427
第五部分:复员第一程  757

东归日记  783
第一部分:江行纪程  785
第二部分:沪上三年  813

北游日记(甲钞)  1079
片断之一:涓泉归海记  1081
片断之二:篑土为山记  1119
片断之三:出版总署的五年(上)  1137
附录:《北游日记》(甲钞)整理后记(叶至善)1461

北游日记(乙钞)1463
片断之三:出版总署的五年(下)1465
片断之四:旅印日记1597
片断之五:颇有回味的旅行1622
片断之六:内蒙日记1659
片断之七:可记的一年1705
片断之八:耄耋流水1811
附录:《北游日记》(乙钞)整理后记(叶至善)1835
缘起、西行、东归、北游,从少年到白头,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从学生、教师、作家、编辑到教育部长:先生一生,都在其中。

读想目录到这里,来归结一下:程千帆、金庸、林语堂、叶圣陶……文人文人,文字即人,文如其人。说到文章、做人的境界,不是刻意,更在自然。“行文简浅显,做事成平恒”“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